APP下载

《地位》中的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

2016-10-18鲁少博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安妮不确定性

鲁少博

摘 要:作为近现代欧美的重要思潮,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从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中国学界的研究视野,很快成为研究者们竞相探秘的领域。本文通过对法国后现代作家安妮·艾尔诺的小说《地位》文本的互文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探求和揭示法国后现代文学与自由主义思潮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进而说明法国后现代文学是自由主义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实践,而这种实践也丰富了现当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安妮·艾尔诺;自由主义;后现代策略;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2

安妮·艾尔诺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也是一位颇具才情和独特风格的作家。她以一种“自我虚构”的方式,在作品中真实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快感或者痛苦,引领了法国当代文学的新潮流。她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空衣橱》、《地位》、《一个女人》、《耻辱》、《占领》、《悠悠岁月》等,以自传体、日记和私小说的形式,探索着人的内心世界。她在作品中写她的父母亲,记录她的童年,描绘她与情人之间的爱恨情愁,反映其堕胎和与整个社会的决裂的经历,披露她的婚姻,热恋,嫉妒、耻辱以及那些轻易就会被忽略的社会记忆等。

一、小说《地位》简介

《地位》是安妮·艾尔诺于1983年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作品,一经出版,即创造了销量五十万册的好成绩,引起了法国社会及法国文学界的极大关注,并于1984年获得法国文学最高荣誉之一的雷诺多文学奖。艾尔诺的作品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还被选入了法国的中学教科书。

这部作品讲述了她的父亲——一位生活在法国中下级阶层的普通小商贩平凡的一生,通过描写父亲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和自卑心理,向读者展示并反映了丰富且引人深思的社会内涵。艾尔诺在作品中化身为故事的叙述者,从她获得中学教师资格开始写起,以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叙述了父亲卑微、艰苦且平凡的经历,以及在她进入上层社会之后与父亲产生的不可修复的隔阂和代沟。在父亲去世后,这种隔阂和代沟使得作者在心里深深地内疚和自责,从而用写作的方式,把父亲含辛茹苦的一生写出来,作为对父亲的报答,和对自己的救赎。作品取名为《地位》,画龙点睛地暗指了文中所叙述的一切,都与“地位”有关,不论是父亲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还是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都处于一个边缘的位置。在文末又通过对市政府广场和市立图书馆的描写,实现了作品对“地位”和“广场”(法语都为place)的一种双关扣题。

二、《地位》中的经典分析

在作品的扉页,艾尔诺引用了让·热内的一句话:“我试图去做一种解释:写作是背叛之后最后的解救。”众所周知,让·热内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是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非常典型的一个分支。艾尔诺扉页引用热内的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拯救自己,且将其他作品中的文本借用到自己文本中,是一种互文手法,使得两个文本在相似的语境下构成了互文性的关系。从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出,艾尔诺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行文之风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叙述人在进入上层社会后,与父亲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家庭裂痕和感情鸿沟,她不愿重蹈自己父母的覆辙,一心想追求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叙述人希望争取个体自由,摆脱束缚的心声,正是自由主义提倡的反对一切强制,追求自我的核心精神价值。而法国后现代文学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反映了人在当代社会中的“异化感”,以人性的尺度对现实世界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揭示,以形象的方式彰显个体的人的作用。在此意义上说,这正是艾尔诺的自由主义思想在后现代文学中的一种尝试和实践。

《地位》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虽然艾尔诺在文中一直用“je”来叙述,但是全文始终都是从侧面客观描述父亲的一生,他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和生平大事,都不掺杂任何自己的主观情感,叙述者与女主人公合二为一。阅读艾尔诺的作品,让读者觉得发生的仿佛都是与作者息息相关的真实故事。从艾尔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的叙事风格始终平淡无奇,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姑且称之为中性写作手法,即客观性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拒绝主观意识,而借助于一些客观的信息反映给读者,留给读者无限的空间去评判、去反思,类似于法国后结构主义领袖人物罗兰·巴特提出的“零度写作”。在现代写作中,现代语言是独立、静止的。在现代小说中,语言变成了一场临时性的大集合,可以随时分化、排列组合,构成新的文本,语言本身保持着独立的地位,这也暗示了当时资产阶级一直标榜的秩序、公正、理性现实的虚妄性。罗兰·巴特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艾尔诺深受此人的影响,在行文中也带有后现代主义文学倾向。

为了叙说服从于生活所必需的一生,我便没有权利去首先考虑艺术,尽力书写一篇“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东西了。我要把我父亲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生平大事以及我也一齐参与度过的他一生中所有的客观踪迹汇集起来,写成这本书。

没有任何回忆的诗情,也没有任何嘲讽和揶揄。平淡的文字自然涌上笔尖,我从前给父母写信告知他们一些重要消息时就是使用的这种文笔。

以上节选是叙述者在正式开始讲述父亲的一生之前所写的文字。艾尔诺在作品中化身为叙述者,以一个叙述者的视角将父亲的生平以及她也亲历的“所有客观踪迹”,运用平淡客观的语言汇集成书,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艾尔诺行文所使用的中性写法和后现代主义的倾向。作品在写作手法上看似平淡无奇,不露声色,透过文字仔细体会仍可感受到一种追求理想的意念。作品中时而夹有议论,更体现了渴望自由的主观愿望,这与自由主义提倡的个人追求既定目标时的主动性在精神上颇有契合。

写作就是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行走的,不仅要为一种被视为低等的生活方式平反,又要为伴随着的异化现象加以揭露。因为这些生活方式是我们原来所拥有的,甚至是一种幸福,但是它又是我们生存条件的一个令人感到耻辱的屏障(意识到“我们家不够好”)。我想说,这既是幸福,又是异化。更确切地说,我觉得自己在这一对矛盾之间游离不定。

作者一直在幸福和异化的矛盾中游离不定,这种矛盾体现在字里行间,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批判。而扬弃、自我批判皆为后现代文学的特征。

全文通篇的排版,有多处是不规则的留白,这也是艾尔诺在叙事形式和排版结构上的自由主义的真实体现。

艾尔诺在《一个女人》中的最后一段如是说:“这不是一部自传,也不是一部小说,可能是介于文学、社会学、历史学之间的什么东西吧…… 我必须将她的故事写出来,为的是让我在这个掌握语言和思想的环境里不觉得太孤独和虚假。”不难看出,艾尔诺的文学创作追求的正是一种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在文学形式上不拘泥于类型,既像自传、又似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别出心裁,用平实的中性写法记录社会历史真实的一幕。平淡中却给人无限深思,这部获得雷诺多文学奖的作品,在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借鉴了后现代叙事策略,确实为上乘之作。

三、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

首先,虽然自由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始终在变,但自由主义思想家大多会认同和主张一些基本的原则,其中“自由”就是这种思潮的核心原则或首选价值。后现代主义虽无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但也推崇“自由”,提倡 “差异”,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由此可见,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把“自由”当成最高的社会价值和终极的理论与实践追求。再者,在现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亦有“兼容并包”的特性。因此,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种思潮之间实质上形成了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相互扬弃和相互超越的态势。

其二,中外学界一般认为,自由主义是一种理性的学说,而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文学则崇尚非理性。然而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是辩证的,后现代文学中除却非理性因素之外亦含理性的成分;理性虽有其特定的品格,但其形态本身却因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例如,安妮·艾尔诺的文本在反映法国社会生活的时候也表现出一种极为清醒的理性,这种理性与自由主义奠基其上的理性一脉相承。

其三,法国后现代文学的基本倾向体现为力图摆脱传统文学的清规戒律,提倡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不受束缚的自由,其中一些主题、原则、观念、手法如荒诞、变形、错位、悖谬、夸张、隐喻、自由联想等等,都承袭了文学自由主义的创新精神。譬如,在艾尔诺的另一部作品《悠悠岁月》中,艾尔诺运用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中性写作手法和互文性手法,通过描写小女生的记忆碎片,反映了现实生活,折射并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而且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手法,体现了作者敢于打破传统束缚,追求属于自己人生幸福的自由主义精神。艾尔诺的写作中运用到的中性写作手法,以客观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向读者展现一幅幅活生生的记忆,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者的主观能动性随之体现。作者欲以通过写作“重建一个共同的时代,从很久以前逐渐改变到今天的时代—以便在个人记忆力发现集体记忆的部分的同时,恢复历史的真实意义。”可以说,自由主义所起的积极作用贯穿于整个法国后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

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既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内涵,同时又为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空间。

四、结语

作为近现代社会的两个重要思潮,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在不同时期赋予的学科领域是不同的,但他们在某一情况下可以达到一致,那就是反传统,反对社会的不公平。

安妮·艾尔诺在写作过程中,直接关注小说创作本身,运用不确定性、中性写作、互文性等后现代文学表现手法,客观描述一些发生过的事情,通过引用和一些碎片性的记忆图片,再现当时的场景,激发读者的认同感,给文本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进而消解了中心结构和确定意义,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艾尔诺试图通过写作来“拯救”自己和读者,在文学体裁、艺术形式和写作手法上契合了文学自由主义的创新精神,并通过后现代的写作形式表达了某些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以此来实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而艾尔诺后现代文学观对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批判和反思,对于多视角、多元化方法的推崇,对于异质文化和不同学科相互融合的倡导,都存在着诸多合理的成份,也值得我们从中获取相应的启示。探求和揭示法国后现代文学与自由主义思潮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法国后现代文学是自由主义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实践,而这种实践也丰富了现当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内涵。艾尔诺通过写作,将自由主义与法国后现代文学有机结合,在艺术形式上破旧立新,追求无拘无束的写作方式,同时“兼容并包”,注重文学形式、审美理念和写作技法的借鉴和创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林涛:《“自我虚构”引领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出版广角》2005年第10期.

[2]Annie Ernaux,,La place,Paris:Gallimard,1983,p.58.

[3]Steven Best、Douglas Kellner:Post,odern Theory:Critical Interrogations,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1,312.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安妮不确定性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好久不见的自己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