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眼中的古韵风华

2016-10-18李博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凌叔华古韵婚礼

作者简介:李博,硕士学位,吉林省白城市人,白城师范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1

凌叔华的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是以作者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而成的,其中几乎全篇使用了儿童视角作为主要的叙述角度。作者在小说中似乎穿越了时空,化身为童年时代的自己,漫步在人生之初的生命轨迹上,用舒缓的节奏、精致的韵律重新演奏了一支古曲,古韵新吟,既喜且忧。

凌叔华的《古韵》显然不属于一般的自传体小说,整部小说的叙述时间虽然大致是按照主人公从小到大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但是具体的篇章设置却是以作者的主观情感为依据。小说突出了作者个人的情感结构和生存经验对其思想意识的塑造。对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来说,这些在其生命中占有重要比重的情感经验的聚合体,不外乎就是当时生活在那个特殊的社会形式之中的“我”的家人们。

小说《古韵》由十八个几乎可以独立成章的短篇组成,主要描写“我”的家人的篇章就占了九章的分量。小说透过一个孩童的视角展现了一群特殊的生存主体,即在乱世中的高门巨族的精魂。所谓的“高门巨族”指的是一个清末民初的官宦人家,一所大宅院中生活着“我”的父亲和六个姨太太,以及数目不断变动的若干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和新旧佣人。在这样一个充满古典色彩的大家庭中,上演着一出出的“时代剧”:有父亲母亲一见钟情的婚姻,有姨娘之间明争暗斗的矛盾冲突,有旧时候少女情怀的婉顺与无奈,还有新时代少年的迷茫与追求,最终留下的是被新旧时代更迭的历史车轮碾压过的四分五裂的家庭。作者的情感精致的如同雨后的车辙,既清且浅,却也足够倒映出一代人的人生百态。

如果说凌叔华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采用儿童的视角,不如说在凌叔华的心里仍然留存着孩童感知世界的独特感性。不能否认的是儿童在感知世界时,由于受到思维、审美、认知等方面不成熟的影响,一方面呈现直观性与细节性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渗入了大量的主观感受与肆意的想象,现实生活仿佛是透过多棱镜的反射之后,变得既多姿多彩又混乱无章。这种特别的审美效果具体体现在“一件喜事”和“两个婚礼”两章中,对于三次婚礼的细致描写。在小说的第四章“一件喜事”中,“我”的父亲娶了第六房姨太太,家里因为这场婚礼而热闹起来。尽管小说中已经展现了父母亲的情感曾经是美好的,但是儿童往往无法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于是“我”不能体会母亲隐隐的伤感。

儿童视角是小说的一种叙述角度,与儿童形象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不能单纯地把儿童视角小说认为是只写儿童生活的小说。在《古韵》中呈现的一幕幕生活场景、一个个人物形象组成了一个成年人的生存世界。同时,“我”用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想象构筑起一个私有化的世界。当严肃而深刻的现实世界和孩童主观世界互相不了解,甚至产生了碰撞与对立时,成人的世界就自然而然地被解构,被批判,同时也完成了作者初始的创作目的。在第十三章“两个婚礼”中,“我”的感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章前后描写了大哥与五姐的两次婚礼,这两次婚礼时间上一前一后,婚礼的形式一新一旧,婚礼的主人公一嫁一娶,新婚人在感情上一悲一喜,相互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作为叙述者的“我”也呈现出细致、微妙的心理变化。对于大哥婚礼的描写是从结婚礼服和婚冕开始的,同九姐明显的羡慕不同,此时的“我”虽然也不过是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却有着自己明确的好恶。讨厌做作的九姐,并且会自觉地回避关于婚姻的话题。但是在同样是孩子的九姐用了“精明”这样的新式词语时,“我”又不假掩饰地表现出自己的羡慕。这样反转的情节即有趣也引人深思,“我”为什么对婚姻抱有与九姐完全不同的态度。抱着这个疑问继续往下看,小说描写了一场真正的传统婚礼的很多细节,从礼堂的摆设到招待宾客的“流水宴”,从接新娘到跪拜天地,在一片喜气洋洋中,作者轻轻地说出了答案:“只有在这种特殊的场合,新娘才是尊贵的,新郎只是她恭顺的仆人。但这顿饭一过,她就得侍候丈夫一生,当然得温柔贤淑”。原来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天真与懵懂被早熟与忧郁代替,作者借儿时之口道出了自己对于婚姻无奈而绝望认知。同样持这种观点的还有“我”的五姐,当她哭着说出:“还不如死了呢。”这样的话时,五娘与母亲的悲剧似乎可以预见地要再次上演。于是,对于五姐婚礼的描述充斥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婚礼上演奏的西洋曲子让人联想到丧乐,带着高帽的新郎像是小丑,左右的伴郎像是卫兵,一个牧师说着:“你有罪了。”五姐的婚礼成为其少女时代的“葬礼”,儿时的感受与成年以后的感知相互碰撞,迸发出强烈的情感,也让读者看到了两代女性命运悲剧的延续。

凌叔华以儿童为视角的《古韵》表现了儿童真实的生命体验,表现了半封建社会中高门巨族中的或温婉或泼辣的女性,被裹挟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寂然远去的现实,具有其独特的审美蕴藉。当然,由于儿童本身的生存体验被限制,决定了小说在论述问题,剖析现象等方面深入的程度是有限的。但是英国著名诗人柯勒律治说过:“把儿童时代的情感注入成年人的理性中去,用儿童新颖和惊奇的感受去鉴定我们几十年来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日常事物表象,这便是天才的独特个性和才能。”所以,儿童视角的小说依旧是在现代文坛上盛开着的一朵小花。

参考文献:

[1]雷永生.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92.

[2]凌叔华著;傅光明译.古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930.

[3]龙泉明.中国现代作家审美意识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209.

猜你喜欢

凌叔华古韵婚礼
背叛与宽容,陈西滢默默戴上英国“绿帽子"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陈西滢凌叔华夫妻别样人生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为徐志摩保密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彩”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