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木清华,惟愿不改

2016-10-18代成烨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美玉常春藤名校

作者简介:代成烨(1999.11-),男,河南省郑州市人,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本部)实验班高中二年级六班,班主任李双东老师。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清华园,莘莘学子心之所向。那儿代表着园海之内的教育最高峰,充满了理想与抱负,庄重而又大气。可前一段日子,清华大学官微“清小华”的一则招生微博使其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内容是这样的:“上清华,变成白富美。”并附上了几张清华学霸前后对比图。消息一出,也自然引发了人们热议,有人称赞名校不仅养知识还能养人;有人质疑是否有失庄重?

其中原因肯定不少,清华培养不出一流人才来,其核心是甄别发现选拔潜在性人才方面,没有清华学府的独到之处。不可否认,学校的应试教育逃脱不了责任,但更主要的是,清华北大招收的学生,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行,而是缺乏从事公共服务的意愿,且与周围的人沟通能力不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率领大家作出巨大成就呢?由于招生录取制度的单一浅薄,中国的大学只会通过单一的考试分数选拔所谓的人才,在如何发现识别选拔优秀人才方面还缺乏起码的经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清华理应更自信。在大洋彼岸,常春藤盟校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球的无数优秀学子前往。可以说能够获得面试机会的人,就表明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那批人,不可多得的美玉。而面对这些“美玉”,常春藤们是如何对待呢?在十分了解这名学生的特点后,会与自身学术,学风等方面比对。如果觉得他更适合另一所学校,便会帮他指出,让这块美玉由更了解它的工匠打磨。我想,正是这份高度的自信,严谨的态度,客观的分析才是这些名校始终繁盛的原因。清华大学,若没有这份自信与自强,又如何称得上“华夏之巅”?

综观中国的学校,课堂上老师用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后是高强度的题海训练,培养不出自学能力不说,连思维方式也成了僵化死板的条件反射,尽管许多高考分数很高的学生聪明勤奋,但在中学阶段已经被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磨钝了求知的激情,早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清华招了这样的学生,在日后世界科技之林的竞争中,能够胜出吗?

要想成为一流人才,还应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新欲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只要有了好奇心和痴迷执著不顾一切的狂热激情,人才才可能为自己即将从事的事业倾注全部的心力,从而作出非同一般的成就。一流人才至少在两个方面出类拔萃,其一,在音乐、艺术、社会服务、领导才能及体育运动方面要能力超凡;其二要有高尚的人格,独特的人格魅力,有胆有识,服务大众精神方面,有远大的抱负和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根本动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全球一体化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未来世界变幻莫测。知识更新很快,不能持续的知识积累,就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未知世界。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人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就是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随时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学习,充实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理应更圣洁。大学是一个磨炼人格,健全人格的场所。为谋求更好的生源无可厚非,但将“上清华变白富美”这样的话语公之于众,总会使人觉得与时代所需要的正能量有所偏离。清华更应该以自强、厚德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与文明殿堂,吸引万千学子,而不是选择“媚俗”的道路以博人眼球。试想,倘若中国高等院校都以这般庸俗,功利的口吻来招生宣传。那么,教书育人的净土将不复存在,转而变成了精神物质的黑洞,变得庸俗不堪,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浮躁,认为高考分数与考入名校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青溪水木最清华”,大学就应该像诗中描写的那样,清秀而又美丽。在喧闹的世界,要不畏迷途,要静下来想一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高洁,最积极的初心,也行就在身后。

不忘初心,惟愿不改。

猜你喜欢

美玉常春藤名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常春藤妈妈和她的孩子
名校介绍
郑美玉二三事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常春藤口服液中4种皂苷
常春藤繁育技术
伊源美玉—中国翠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名校简介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