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消失的影响因素及建模研究

2016-10-18林彬彬王培法陈雨璇王新昊窦琳

科技视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预警模型黟县

林彬彬 王培法 陈雨璇 王新昊 窦琳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空心化(即为意识形态上的农村消失)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农村消失会带来耕地资源的荒废等负面影响,因此农村消失预警模型就变得非常有意义。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建立了基于人口、交通、是否为国家级或者省级认证的传统村落三个影响因素的农村消失预警模型,评价黟县自然村消失风险,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黟县;农村消失;预警模型

0 引言

农村不同于城市,它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促使了农村人口往城镇的流动,这就导致了农村会随着人口的流失而空心化,即为意识形态上的农村消失。

农村消失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付家鹏等[1]、熊潮远和刘建生[2]学者从宅基地的角度,采用住宅空置率来表示农村的空心化程度。何芳和周璐[3]学者采用推拉模型,揭示了人口迁移成因的动力学分析经典模型,认为人口迁移是由原住地和流入地的拉力和推力以及第三因素中间障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国内外学者除了对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模型进行研究之外,还研究了农村空心化的演进机理。王国刚、刘彦随和王介勇[4]认为,农村空心化演进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快速成长阶段、后期波动稳定阶段和转型消退阶段4个阶段,各阶段特征差异显著。而且邢谷锐等[5]认为:不同类型乡村地域内外部因素作用程度有所差异,不同阶段的持续时间不一,还可能出现波动起伏。因此刘彦随和刘玉[6]认为:如何借助可量化指标与定量模型来评判农村空心化的发展阶段,进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改造措施,避免农村空心化程度加剧和防止出现新的空心村,是急需深入研究的理论难题和现实问题。

本文选择黟县为研究区,黟县隶属于安徽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端。全县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4镇4乡4个社区,66个行政村。2015年总人口为9.6万人左右,人均GDP32292元,在安徽排第21。黟县公路四通八达,总长599.6公里。由于山区村落的散落型分布,偏远村落的交通资源匮乏,公交班次较少,造成了农村的半封闭式发展。黟县相比于安徽省其他县城,经济条件较差,山区较多,农村消失的现象更严重(图1)。

图 1 黟县行政区划图

1 评价模型

农村的消失是由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毫无疑问是人口,人口较少的村落更容易消失。除此之外,交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黟县大部分是山区,深居山区的农民会因为交通的不便利而选择离开村子。经济对于村庄的发展也有决定性作用。至于其他因素,例如自然灾害,离水域远近等,对于小区域的黟县而言,每个村庄没有显著的差异,本文暂不考虑。综上分析,本文考虑人口、交通、经济这三个因素建立了农村存在模型:

Vexist=W 1*Dpop+W 2*Dd +W 3*De(1)

式中,Vexist为村落存在指数;Dpop是人口指数;Dd是交通指数;De是经济指数。这四个参数都限定在0到100之间。W1~W3分别是三个指数的权重,W1+W2+W3=1。Dpop、Dd、De越小,Vexist越小,农村消失风险越大。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人口指数是影响村庄存在指数的最关键因素,比重赋予0.4。交通指数间接反映了村庄的生活状态,经济是农民生存的根本,交通和经济影响力大致相同,因而比重皆设定为0.3。综上,得到最终的农村消失预警模型:

Vexist=0.4*Dpop+0.3*Dd+0.3*De(2)

1.1 人口指数(Dpop)

人口指数由每个村庄的人口无量纲转换到0到100之间所得。转换方法采用归一化方法的修改形式:

y=(x-MinValue)/(MaxValue-MinValue)*10(3)

式中x、y分别为转换前、后的值,MaxValue、MinValue分别为样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转换后的y在0到100之间且x当为最小值时,y=0;x是最大值时,y=100。人口数据(将城镇数据剔除)归一化后得到人口指数(Dpop)。人口最少的村庄Dpop=0,人口最多的村庄Dpop=100。由上述可知,人口指数计算公式中需要每个自然村的人口数据,而本文的原始数据是乡镇总人口,因此需要将乡镇总人口空间化到每个自然村。人口空间化主要考虑居民地面积,方法如下:

自然村人口数量=(自然村居民地面积/镇域居民地总面积)×镇域总人口(4)

1.2 交通指数(Dd)

每个乡镇的面积不同,公路长度存在差异,离县城远的村庄可能离所在乡镇中心较近,交通也比较方便。同样的,离各自所在乡镇中心距离相等的村庄(来自于不同乡镇),由于所在大环境(乡镇离县城距离)的差异,交通状况也可能相差甚远。黟县乡乡通车,交通条件总体较好。综上分析,村庄的交通指数应该结合“该村到乡镇中心的距离”和“该乡镇到县城中心的距离”两个因素且这两个因素比重应大致相同。交通指数模型确定如下:

Dd=0.5*Dvtod+0.5*Ddtod(5)

其中,Dd意义同上,Dvtod为该村到乡镇中心的距离指标,Ddtod为该乡镇到县城中心的距离指标。

1.3 经济指数(De)

由于黟县村庄农民平均纯收入数据的不可获取性,但又因为黟县是以旅游业为主的特殊性,模型中的De由该村庄是否为传统古村落、古村落级别、以及被列为古村落的时间所决定。村庄越早被纳入传统名录,尤其是国家级的名录,对其发展越有帮助。具体经济指数如表1。其中类别1~3分别为2012年、2013年、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类别4:2015年被列入安徽传统村落名录;类别5:未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录。

2 模型实现

通过对Google Earth遥感影像的数字化处理,获得各自然村居民地面积,再根据(4)式,利用ArcGIS对人口数据空间化处理以及根据(3)式归一化处理,最终得到人口指数;通过天地网(安徽)的逐一人工查询,得到每个自然村到乡镇中心的距离以及每个乡镇到县城中心的距离,再分别利用(3)式归一化处理,得到Dvtod和Ddtod,最后根据(5)式得到交通指数;查找资料得到中国以及安徽省传统古村落名录,按照表2,得到经济指数。将人口指数、交通指数、经济指数按照(2)式计算,得到村落存在指数Vexist。

3 模型结果与评价

黟县所有自然村中,存在指标最小的为柯村乡的胡田村,Vexist为3.156;自然村存在指标最大的为宏村镇的卢村,Vexist为83.766。按照Natural Breaks(Jenks)方法,将Vexist分为5类,如表2。

最易消失的自然村有55个;极易消失的自然村有187个;发展一般的自然村有133个;发展良好的自然村有51个;发展健康的自然村有16个。最易消失的自然村大部分位于柯村乡的山区深处,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由此推断,研究结果较为合理(图2)。

4 结论与不足

本研究综合考虑人口、交通、是否为国家级或者省级认证的传统村落,这三个因素,通过乡镇人口总数的空间化、交通和经济数据的分类以及所有数据的归一化处理,获得人口指标、交通指标和经济指标,并建立线性模型,最终得到农村存在指数,评价黟县自然村消失风险,得到以下结论:(1)黟县境内山高谷深,交通是否便利是影响农村消失风险的重要因素。最容易消失的自然村应该得到政府更多的关注。(2)黟县是以旅游业为主的县,具有较多旅游景点的宏村镇和碧阳镇所辖的自然村大部分发展健康。

研究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第一,数据不完善。由于时间经费有限,黟县大部分自然村又位于偏远的山区,调研小组只能拿到乡镇相关数据,无法调研各个村庄的情况。第二,模型中的权重选取主观性较强。第三,农村消失的影响因子也是多方面的,本研究并没有作充分的考虑。

【参考文献】

[1]付家鹏,马延俊,韩志婷,王宏志.武汉市郊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7):2031.

[2]熊潮远,刘建生.宅基地管理助推空心村整治的机理与评价体系研究——基于PSR模型[J].农村经济,2015,9:47.

[3]何芳,周璐.基于推拉模型的村庄空心化形成机理[J].经济论坛,2010,480(8):208.

[4]王国刚,刘彦随,王介勇.中国农村空心化演进机理与调控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34.

[5]邢谷锐,徐逸伦,郑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类型与特征[J].经济地理,2007,27(6):932-935.

[6]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29(1):36.

猜你喜欢

预警模型黟县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浅谈黟县蚕桑产业再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及对策
基于RS—ANN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
画里乡村水为魂 钟灵毓秀客忘归——安徽省黟县环保局治水记
黟县打响安徽水源地钓鱼现场处罚第一枪
黟县大棚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