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实践

2016-10-18林群英,周济华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展示区示范园护坡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实践

为了能够直观、全面、科学地展示深圳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为水土保持科研、科普提供场地,规划建设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了蚯之丘、土厚园、木华园、金哲园、水清园等主题水土文化展示区,及包括视频影院、图片展览室、全国土壤剖面展示区、边坡防护措施展示区、水土流失模拟试验区、根箱模拟展示区、径流试验小区、水土保持室内实验室等水土保持科普、科研设施,为深圳市提供了一个城市水土保持教育、科研的基地。

为提高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展示城市水土保持成果,推动水土保持科技交流,根据国家水利部的有关要求,深圳市从2007年进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示范园已经建设成为城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寓教于乐的户外大课堂,城市水土保持技术交流平台。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概况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水库靠近右坝肩的西南侧,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隔路相望,有城市快速主干道经过,交通便利。示范园占地50万m2,为低山丘陵地貌,山谷地形,东南侧较陡,南北向缓坡。示范园原为废弃采石场,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初步治理后,水土保持效果明显。植被以人工柠檬桉树林及荔枝林为主。

深圳地处亚热带海洋气候,雨量充沛,降雨主要分布在4~9月,7~9月台风较为频繁,全年温暖无冬。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规划,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城市水土保持科教示范为概念的基地于200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以海绵城市科技示范教育为主,预计2016年底对外开放;三期工程以达到国际信息化生态教育基地水平作为目标,择机进行建设。

示范园一期工程以水土文化展示、水保科普展示作为建设主线,将文化性和景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参观人员在游乐中愉快地了解水土保持科技知识。示范园包括水土文化展示区和水土保持科普展示区2大部分。

水土文化展示区

水土文化展示区主要包括蚯之丘、土厚园、木华园、金哲园、水清园等五大景点。

蚯之丘作为示范园入口的标志物,是一处人工形象塑造蚯蚓在土壤中拱起的洞穴,通过放大、形象的人工塑造,让参观人员在洞内感受蚯蚓在土中穿行的过程,揭示自然界土壤中的动物疏松与改良土壤的活动,及与保护水土资源理念的密切联系。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在土厚园中,选用代表中国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域特色的青土、红土、白土、黑土、黄土为素材,建造了青土白茅、红土乡韵、白沙银滩、黑土沼泽、黄土水润5个土壤主题园,参观人员在这里能感受到不同地域土壤的巨大差异、土壤之美与重土文化。

在全国土壤分布模型中,参观人员可看到全国土壤分布呈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其水平地带的分布大致是,随着太阳日照能量的递减由南向北分布着砖红壤(热带)、赤红壤(南亚热带)、黄棕壤、黄褐土(北亚热带)、棕壤(暖温带)、暗棕壤(温带)及棕色针叶林土(寒温带);由东到西(经度地带性)分布为,湿润温带森林下的暗棕壤开始,向西到松嫩平原大面积分布的黑土,再向西到大兴安岭一带的灰色森林土,再向西依次分布着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

沿着木栈道上山即进入木华园。保留原有人工荔枝林的前提下,木华园补种涵养水源、固土护坡的植物,如羊蹄甲、鸡蛋花、尾葵、水石榕、南洋楹、散假苹婆、黄槐等,形成多树种复层林相。各树种挂设铭牌,以便参观人员了解相关知识。为不砍伐林木,整个木华园设计木栈道作为参观道路,参观人员在丛林间穿梭,有径林幽深的感觉,在视野开阔处有登高望远的心境。

金哲园是利用废弃建筑物改造而成的,采用大量废锈钢板进行外立面的改造,体现了废物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我国土生金的传统水土观念的一种体现。

水清园是利用废弃的采石坑,对山脉水系修整而成的若干水潭。潭内种植水生植物,养殖观赏鱼,在石崖上艺术刻字,小道边修筑用于休憩的板椅,环境优美如画。

水土保持科技展示区

水土保持科技展示区依地形地势有序地布置在幽静山林中,主要包括动感影院、图片展览室、全国土壤剖面陈列室、水土流失模拟试验区、边坡防护措施展示区、根箱模拟展示区、径流试验小区、水土保持室内实验室等水土保持科普、科研设施,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水土保持技术原理、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保持研究成果,参观人员在游玩过程中,愉悦地了解水土保持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理念。

(1)金哲园内设有一间动感影院和二间展览室,全面展示水土流失的现象、危害以及国内外水土流失研究历程及发展现状,展示深圳现有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及所取得的城市水土保持研究成果。

在动感影院内播放《水土保持总动员》4D影片,该影片是采用声、光、电、风、三维动画等高科技手段制作而成的动画片。参观人员在观看该影片时,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威力,增强参观人员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边坡保护措施展示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护坡的意识越来越得到重视。主要展示了喷混植生护坡、景观护坡、生态袋护坡、喷草加植乔灌林护坡、植草护坡、木箱填土护坡、石笼护坡、木桩护披、浆砌石格构护坡等不同时期的护坡工艺;采用生态袋及植草等措施形成的生态排水沟;以及土谷坊、石谷坊、植物谷坊等水土保持沟道治理措施等。参观人员通过直观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各种工程措施及其变迁,加深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理念。

(3)水土流失模拟试验区。参观人员通过观看水土流失模拟试验展台演示,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地表坡度与不同地表植被情况下水土流失的变化。在相同降雨条件下,通过5°、15°、25°三种裸露坡面产生水土流失的模拟试验,可明显地看到25°坡面水土流失最大,而5°坡面水土流失最小,即裸露地表坡度越陡,产生水土流失越严重。在15°坡面下,有裸露、草皮、乔灌草三种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的模拟试验,同样可明显地看到:在相同降雨条件下,乔灌草坡地水土流失最小,裸露坡地水土流失最大,即地表植被覆盖程度越差,产生水土流失越严重。让参观人员认识到植被对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保护地表植被的重要性。

(4)根箱模拟展示区。利用人工制作的透视模拟根箱,展示乔灌草不同根系的生长情况,让参观人员了解不同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及生态学特性。即草本以须根系为主的形态,灌木以浅根系为主的形态,乔木以主直根系为主的形态。各类植物优化搭配,可达到水土保持最佳效果。

(5)径流试验小区。为进行水土保持科研监测试验,建设了8个标准径流试验小区。通过对不同植被组合下水土流失产生状况的对比试验监测,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采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基本实现自动化监测。

(6)水土保持室内实验室。水土保持室内实验室设置在金泽园东侧的办公楼一层,配置各种基础试验用器材和设备,以土壤理化分析实验为主,为水土保持整治措施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特点

定位城市水土保持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以城市水土保持为主题,融合科普宣传、科研试验、技术交流等功能,风景优美、具文化内涵、科技与艺术结合为一体的城市主题公园。

环保节能

在规划与建造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废弃材料作为原料,体现了废物利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的原则。

科普文化教育融为一体

深圳市水土科技示范园以“水土文化—水土科技—水土保持”为科普宣传主线,按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将文化性和景观性融入水土保持的科普展示之中。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接待参观人员统计表

科普教育户外课堂

根据中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特点,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结合学校户外教育要求,为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科普教育提供实践基地。

综合展示新技术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综合展示了岩质边坡绿化、生态袋绿化等新技术,城市水土保持管理的新理念,海绵城市及低碳经济的新举措。

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营管理及成效

根据2004年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通知》要求,避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建设及运营中出现纠纷,在示范园区50万m2用地选址确定后,办理了50年期限的土地使用权。成立由深圳市水务局、南山区政府、市人居委、市城管局、市教育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管理研究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重大事项。

根据深圳市政公园管理发展方向,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定位为公益性项目,免费向社会开放,由政府财政预算拨付运营管理费用,公开招标选定运营管理单位。

为达到建设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预定目标,运营管理单位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推广工作,创建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网页,先后制作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小学读本》、《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中学读本》、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宣传彩页和光盘,注册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微信公众号,制作水土保持公益歌曲《水土保持之歌》、《一滴水一方土》,创作诗歌《水土保持之声》,通过移动电视、广告牌、报纸媒体等大力宣传,并开展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吉祥物“水土宝宝”评选工作,确定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吉祥物。

根据运营管理单位统计(见上表),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从2009年到2015年,累计参观人员近16.5万人次,突显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功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已成为广大公众接受水土保持教育、户外休闲的旅游胜地,有较大的公众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还彰显了水土保持技术交流平台的功能,目前已有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高校在科技示范园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广东小水土流失监测点,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称号。

结语

在规划、选址、定位、设计、施工、运营等建设管理环节中,经过相关参建单位群策群力、各行各业专家学者建言献计、政府部门严谨决策,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先进性。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已建成为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试验研究、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示范平台和寓教于乐的室外大课堂,达到预期建设目标。

示范园以科普宣传教育为主,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起了重要作用。还应结合水土保持技术发展趋势,尤其是海绵城市建设,加大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活动。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应作为专题旅游胜地。项目选址除应能反映当前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发展特点以及经验教训外,在规划设计上不仅体现专业性,还应有趣味性、文化性,为推动水土保持的社会宣传、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18.034

猜你喜欢

展示区示范园护坡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天猫、京东趋势品类展示区:引领纸品、卫品消费新趋势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某变电站护坡现存缺陷原因及危害分析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生态护坡在城市道路边坡设计中的应用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等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