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课堂话“语用”

2016-10-17黄鸿艳

江西教育B 2016年7期
关键词:乞巧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黄鸿艳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对语文课程的核心意义。以“语用”为目标,围绕语言文字训练来展开教学已是当前语文界普遍达成的共识。

今年三月,弋阳县和山东滨城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联谊活动在美丽的授田英才学园隆重举行。活动中,弋阳县展示了两堂“语文主题学习”观摩课,分别是弋阳二小游园丽老师执教的《乞巧》和弋阳逸夫教育集团汪美琴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这两堂课在关注语文教学的“语用”上很有代表性。

下面笔者聚焦这两堂课例,谈谈对“语用”的认识和感悟。

一、“语用”的内涵:阅读和写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习作训练……其他学科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叶老的这番话较好地解释了“语用”的内涵,那就是阅读与写作。因此,我们可以把“语用”分为两大类:

(一)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学段的阅读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能力有许多,如认识自然段和逻辑段、查字典、朗读、默读、浏览、速读、作批注、会复述、展开想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这些阅读能力需要教师用课文作例子,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以游园丽老师执教的《乞巧》这堂课为例。游老师就是把“语用”的落脚点放在了阅读策略上。《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诗中一、二句叙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三、四句则是对人们过节时热闹场面的描写。游老师巧妙地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古诗大意。在游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借故事想象画面”来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习作表达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写作的具体要求,小学阶段的习作表达能力可大致归纳成这几个方面:1.运用学到的词语,如叠字词语、关联词语等;2.学习文章的结构,如首尾响应、总分结构、详略得当、虚实结合等;3.运用文法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4.学习不同文体特点,如说明文、寓言、戏剧等;5.掌握习作的技巧,如动静结合、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对比手法等。这些习作表达能力也需要教师去“教”。

从汪美琴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这堂课来看,其语用点就侧重于习作表达。《猴王出世》一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在教学中,汪老师大胆取舍,构思新颖,在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后就让他们把目光聚焦在“怎么写”上。汪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其语言规律,即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和三个字短语的运用。最后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撰写孙悟空的颁奖词,凸显了语言文字训练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因此语文老师应该以此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在阅读策略和习作表达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语用”的依据:课标和文本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文章所隐藏的“形式”就是语文学科本体性的特点和功能。那么我们确定“语用”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一)课程标准

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新课标由浅入深地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目标。各年段分别依据相对应的年段目标来编排教材内容,不同年段的语言训练点不尽相同。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出现“越位”或“缺位”的现象,不能较好地把握课标中对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要求,不能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一定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熟悉本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才能更好地找到整合教学的“语用点”。

再来看《乞巧》这堂课。《乞巧》是三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古诗词的目标是:“加强记诵积累,结合文后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结合诗句,联系生活经验大致理解诗句,想象诗句的情景,感受诗句的意境。”因此游老师在确定语用点时能紧紧扣住课标,没有逐字去分析诗句,而是通过范读、师生合作读、创设情境读等各种方式训练学生记诵积累诗句,并借助诗中的故事以及结合文中的注释、资料袋引导学生大致理解诗句的含义。游老师的“定位”恰到好处。

(二)教学文本

小学课文中有诗歌、童话、神话、寓言、说明文、文言文等,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特点,语文教学也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深入钻研教学文本,关注文体,才能找到文本中可教学的因素来确定语用点。

《猴王出世》是一篇古代白话文,语言很有特色。汪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抓住第一自然段中“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处句子,反复朗读、品析感悟,引导学生发现其半文半白的语言规律:有排比句、对偶句、动词开头的三字短语。汪老师匠心独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她抓住这一写法上的特点来确定语用点,教会学生学习表达的方法,品出经典语言的魅力,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语言文字训练点确定得好,语言文字训练才会卓有成效。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文本,从字词句段篇和语修逻文等方面去捕捉和挖掘文章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语用”天地无限宽广,整合教学都应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下一番功夫。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把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当作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既获得语文知识,又提升学习能力,从而为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那么“语用”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希望语文这一“百科之母”根深叶茂,尽情展现其独特迷人的风采。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

猜你喜欢

乞巧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乞巧》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乞巧七夕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