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的交融

2016-10-17杨帼男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天赐江南油画

杨帼男

在当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油画在中国经受了曲折的发展与实践。这是中国画家对油画开拓与创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是他们自觉探究的绘画史。苏天赐作为赋予油画中国元素的知名艺术家,他秉承恩师林风眠先生“一生竭力于改革中国画,调和中西”的绘画创作理论思想,创造了独特的,既具有中国民族自身古典文化特征,又不失油画语言品性的意象油画艺术。

“意象”它隶属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特定的范围领域。意象油画作为油画家庭中的一员,它的画面表现语言有着油画艺术的一般特性,是油画中国化的的一个代号,它体现的是中国画家对西方油画艺术的理解和改造,实践探索至今已经赋予了油画在中国的民族化、本土化。

意象油画的画面流露的是中西绘画元素交融的特点,所以它的出现和实践是世界油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成为了同“写实、抽象、印象”等等派别一样的油画大家庭中独特的一员。苏天赐作为中国的第一代油画家,他与吴冠中、赵无极共同作为林风眠的门生,是继林风眠后中国油画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是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元素与西方油画进行了成功的交融,创立和发展了既具有东方审美趣味又具有中国古典文人画精神的意象油画新式样。苏天赐先生意象油画是他内心世界的寄托也是其自身情怀的流露。

苏天赐意象油画里的中西元素

在接触西方油画艺术之前,苏天赐就追随林风眠先生的绘画创作思想,努力尝试着将中国绘画中的基本要素“线条”运用进油画中。选择从线入手,把灵动而富有变化的线条融入到丰富的色彩当中。苏天赐笔下的线条在画布上灵动地穿梭,赋予了作品东方古典的风格意蕴。苏天赐是林风眠的学生,他对老师的“中西调和”的创作理论领悟颇深。在学习创作中林风眠也鼓励苏天赐把东方古典白描的线条引入画中,这不仅仅是在传道授业,也是引领他从“临摹”迈向“创作”的第一步。苏天赐回忆起1949进行《黑衣女像》创作时说:“我在研究绘画如何用线的时候,曾经对比过波提切利素描和李龙眠的白描,觉得前者只是限定了形体,缺少了张力,而后者的线条却有着特别的美感,抒发的是作者的真性情,但如果将后者线条和色彩块面结合起来,线条的感觉就必然有所减弱。”后来苏天赐无意间在画报上看到了一幅刊登的汉墓壁画,画面中的线条和色块交织缠绕又若即若离,很是自由,让人不禁能感到壁画中人物的灵动飘逸。这些壁画语言虽然简单,只有色块和线条,但由于表面肌理因年代久远脱落,便呈现出斑驳的感染效果,这给他带来了启发和灵感,于是在人物头像和人体写生创作中苏天赐做了一系列不同的尝试。通过《黑衣女像》(1949 83x68cm 布面油画)不难看出,马蒂斯的风格体现在人物造型上,细长的双手像极了中国古代人物和壁画佛像的手部造型,圆润而修长,服饰和背景的色彩处理又使人想到了格列科,这正是苏天赐中西结合实践的成功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当时吸引了很多人慕名前来欣赏和学习。再后来的《黑媛》(1952 42x32cm 布面油画)苏天赐更是加大了赋予油画中国画内涵的诉求。苏天赐在他的画面中将中国传统的线条的运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不断探索中西的结合和谐的韵律,到后来的江南写意风景油画创作亦是如此。

跃然于画布中的“气韵生动”

南朝谢赫在所著的《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美学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这一品评标准一经提出便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意象”与“气韵”同样都历经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正是由于苏天赐在油画创作中汲取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绘画语言,所以说他的油画是与“气韵”观的结合。在欣赏苏天赐意象油画的过程里可以感觉到画面上带有着中国文人画书法的用笔,诗化的意境以及音乐的韵律,体现的是画家表现力的最高境界。如《春意》(1992 59.5x71cm 布面油画)就是苏天赐晚年油画风景的代表作之一。在画面中,微黄的枝杈象征着新生命的复苏,明镜般的流水倒映着天空,有着宝石一样的蓝,画面中的景物平静美好显露着早春的韵味和盎然的生机,屋舍与山峦的虚化处理,树枝的飞白用笔,体现着浓烈的苏天赐中西调和的意象油画风格。具象与抽象,客观的真实与主观的诗意印象营造了澄澈淡远,气韵生动的早春的意境之美。再如苏天赐的《山景》(1978 55x55cm 布面油画)整个色调运用了沉稳的墨绿,起伏的远山用了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方式,虚实交映。山间的庭院敞着门,院外的篱笆里长满了花草,或许苏天赐在创作时联想到的是陶渊明的那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闲适的意蕴与意境。他用婉转的色调,铺出整张画面的基调,这些色调尽管是从现实中感性角度出发,但更多的是结合了他的心灵对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真实感受,因此它的色调具有了淡然、幽静、温馨的记忆性和情感性。苏天赐笔下的风景静物均经过他心灵的筛选与整合,好似元四家黄公望,常执纸笔游历山川,记录自己所看所感。苏天赐还对用笔的韵律、节奏,顿挫之感有着别样的考虑,他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了他自创的意象笔触中,每一次的用笔都将饱满的色调、构图和张力带入到画面之上。苏天赐想要表达的就是一种投身于自然,将糅合眼中之景与心中之景,创作出更加灵动、真实、极富美感的作品。苏天赐在画面中着力创造的是气韵生动的意境,体现着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生命和自然的情怀,他给人的不是那种细致的观赏,而是气韵的玩味。如若没有了气韵,画面的意境和深意便也会荡然无存了吧。

苏天赐笔下的诗意江南

“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喜爱游览的地方,湖光山色令人目不暇接,以致抒写了太多的诗词叙述它的美。苏天赐生活在杭州西湖,一年四季饱览江南秀气山川的景致,他对江南山水的喜爱是渗透在骨头里的,他的风景画大多描绘江南景致,他最喜爱的是烟雨笼罩的江南景色,一种朦胧的意境。苏天赐的江南风景不用夸张明艳的颜色,而是选择了信奉“回归自然”在自然光下写景的巴比松画派。苏天赐在巴比松画派的画面上看到了自己一直所希望谱写的绘画语言,虚实的景物层次十分丰富,宁静优雅的色调,柔和的阳光和弥漫的烟雾使画面在朦胧中透出诗意,好似梦境般。所以苏天赐笔下江南也是优雅婉约富有诗意的,他将江南山水景致的特点抒发到极致,眼中之景与心中的意象交融,他是用画笔吟唱江南水乡的诗人。在《春雨霏霏》(87x60cm 布面油画)这幅画的画面上弥漫着烟灰色的色调,平淡却也不失浓烈,那是江南烟雨季节特有的舒缓的调子,远处的屋舍被细雨笼罩得若隐若现,就像诗中所吟诵的那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近处黄绿色的点染与墨绿色的皴擦对比,无限春意跃然在纸上,枝杈向上延伸,打破了沉寂又似在享受春雨的滋润,画面中一派生机。苏天赐的江南风景意象油画,是他的内心对大自然的感悟,是他的画笔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记录,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是他自身的浓厚的诗人气质的表现,他将传统中国画中的文人情怀过渡成了他画面中的诗意气质。

苏天赐画面的意境

意境是一种令人心领神会、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境界,是艺术家创作思想、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融合。美的艺术境界又是人们的心灵在与大自然风景交流后的映照。因而草木山川、江河云雾等世间万物都是艺术家的心灵境地。空灵秀逸是苏天赐画面中的意境美,是他学习领悟中国古典文化后的迸发。“空灵秀逸”是苏天赐眼中之景在心灵中的传达,也是眼中之景在画笔与画布间的传达。苏天赐绘画的中西融合,把一股新鲜的气息注入进了当代中国的风景油画创作,这让他成为了意象油画的先驱。为了表现江南山川的灵秀气质,苏天赐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笔墨元素。在《不冻的溪流》(1996 59x108.5cm 布面油画)中,简明的构图,装饰性的色彩,凝练而流畅的用笔,优雅而宁静的意境跃然于画面之上,就像是一首缓缓道出的抒情诗。淡淡的灰色和深蓝色的对比,在冰与雪映照的画面中几块暖色的出现又预示了万物即将苏醒的迹象,这是冬天银装素裹的大衣即将退去,早春的步伐悄然而至的强烈象征。苏天赐运用他的画笔,将冬日的风景进行了全新的诠释,用冬天的绘画主题预告春日的情景。苏天赐的个性为人谦虚、处事淡薄,从不张扬夸耀自己,或者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炒作自己,所以他的画面才具备纯净、优雅、空灵秀逸的意境美。苏天赐油画艺术的意境美,是自己所习得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的赋予,他的油画意境纯粹是自我内心的展示,拥有沉稳而独特的人文积淀与思考。苏天赐的画面,传达的是他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并通过纯粹的格调与写意的笔法展现出来。他将自然艺术融入进绘画之中,点与线在画面上交织缠绕,也显露出他内心的诗意情怀。苏天赐的作品之所以具备空灵秀逸的意境美,都是他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而后达到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走入眼前的景色中,将眼睛、画笔、内心融合为一体,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画面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在江南的烟雨迷蒙中的景真情深透露出空灵秀逸的意境美,令人沉醉。

小结

意象油画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多的类型与表现技法,対意象油画的探索也仍然再继续。苏天赐是意象油画的先驱,他延续了恩师林风眠先生“中西调和”写意油画之路,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推动了意象油画的发展。苏天赐意象油画在吸收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表现出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象。通过了对自然景物的思考,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使西方油画在中国拥有了中国本土的民族特色。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同时,苏天赐意象油画具有传统文化的特点但却不复古,是传统的艺术感由物质回归到艺术本质的过程。通过曲折的求艺之路,加上他的天赋和努力,创造了独特的绘画语言,也为我们留下了成熟的意象油画的绘画技巧和理论。他的风景画中透露着空灵俊秀而富有诗意的意境美,这较之古代文人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写意用笔带入油画创作,将中西方绘画元素进行了美妙的结合。邬烈炎在《信步与回眸——苏天赐教授访谈录》中解读说:“苏先生的意向表达方式既回避了许多画家通常采取的装饰性手法,也从根本上排出了那种简单化的点、线、面组合与过分符号化的手法。作品虽然以现实感性为基础,具有某时某刻真实的综合感受,同时也隐藏着某种记忆性与情感性,在具象中表现出非现实时空的深度与跨度,物象都是意念与视觉筛选的结体,画面都是心智与激情的流露。”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杨帼,男,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天赐江南油画
一张油画
天赐灵机
油画《塬下》
油画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天赐的缘分
天赐草原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