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敬之:我们需要感动,并且行动

2016-10-17邵竹林

健康人生 2016年8期
关键词:微笑慈善志愿者

文/邵竹林

邵敬之:我们需要感动,并且行动

文/邵竹林

Part韩凯医生和中国“微笑行动”

H:你是因怎样的机遇上“微笑行动”的呢?

S:是在2012年的一次晚宴上,我第一次遇到了韩凯医生。韩凯医生是“中国微笑行动之父”,是中国“微笑事业”的发起人和开拓者。1990年他在美国学医期间,牵线搭桥,把“微笑行动”引入了中国,中美双方的医生积极参与,使得“微笑行动”成为了一个慈善传承、医术交流的国际平台。

H:那“微笑行动”已经开展26年了。

S:是啊,2012年的时候是22年,我就问韩医生,你这个“微笑行动”是完全免费的救助治疗的公益行动?他说是的。我很质疑。一个做企业的人,对于一个项目首先会关注它的收益情况。所以当我听说韩医生完全无收益地坚持了22年的“微笑行动”,为贫困家庭唇腭裂患儿进行救助,我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不可能,是不是骗人的。”(笑)但晚宴结束以后,韩医生又拉着我更详细地介绍了“微笑行动”,并在第二天送来了更多的相关资料、视频等。

H:你们才第一次见面,韩医生为什么就非拉着你介绍呢?

S:那是因为我们“旅行者户外俱乐部”做的一本叫《超越界》的宣传册,这本册子是我们俱乐部穿越大北线的介绍,精美的图片和文章……韩医生看到了,觉得很好,“微笑行动”也可以做这样的册子用于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通过这个契机,韩医生就想说服我,让我也加入。

H:你心动了?

S:当我了解到“微笑行动”是真的在帮助那些贫困的唇腭裂的孩子,以及韩凯医生他们这些志愿者的作为后,我真的很触动、很感动……(思考)你知道,这是一种与我以往的生活和工作都截然不同的模式。我经商,我考虑的是项目和收益,是与财富打交道。我玩户外,比如爬雪山,爬到海拔6000多米,高反头痛欲裂,我还会在脑门上扎根绳子继续爬。这是磨砺和挑战身心极限,是与自我打交道。但是“微笑行动”,是要奉献、牺牲自身利益去与他人去结缘,而且是长期的、繁琐的。

H:但最终你还是欣而往之。

S:(笑)嗯,还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呢!

H:怎么个情况?

S:我在“旅行家户外运动俱乐部”担任秘书长一职,平时就是为会员们提供各种琐碎服务的。跟韩凯医生谈了之后,我就回去跟其他40多位骨干介绍了“微笑行动”,大家的响应很积极。

H:大家都同意加入?

S:是啊,大家都和我一样,被韩凯医生和“微笑行动”所震动、感动。我们开了几次会商议了细节,然后决定先尝试去体验一次,发挥我们户外自驾的特长和优势,去那些偏僻的地方接孩子,把他们接到当地的县里接受手术。

在韩凯医生的影响下,唇腭裂慈善事业在中国播下了火种,“微笑列车”“嫣然基金”“微笑明天”等专业聚焦唇腭裂的慈善公益力量越来越壮大。韩凯医生在这项事业中,从风华正茂到早生华发,奉献了人生最美的时光。

Part寻找失落的一角

唇腭裂的发生,大多致病原因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早期有病毒感染、药物中毒、缺氧、营养缺乏、化学物品中毒、放射线辐射的病史,或者是怀孕期间情绪过于紧张所致。 唇裂有损患儿的容貌,腭裂会影响患儿的发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疾病对患者以及家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更远远大于畸形所造成的生理缺陷。在我国,唇腭裂患儿至少在200多万人以上,贫困家庭患者有近30万人,每年还新增加3万左右。

H:你们第一次任务是去哪里接需要手术的孩子?

S:是2012年11月“微笑行动黔南行”,我们去贵州布依族(自治州)独山县接一个孩子。

H: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S:震惊。(皱眉)虽然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偏僻、穷,但还是没想到会穷到这个样子。

在显富家的泥瓦房里,他爸爸蹲在地上烧午饭,所谓的厨房,就是在地上刨一个坑,上边架一个锅,每天吃的都是玉米粥……而显富的妈妈是个低智患者,他还有个哥哥叫显贵。兄弟俩的名字寄寓着这个家庭最美好的期望,可事实却背道而驰。4岁的显富比同龄人要瘦小得多。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鼻子以下却触目惊心,在他吃东西的时候,嘴巴和鼻子都是空的……后来,邵敬之他们把孩子送到县里,由中国“微笑行动”的资深优秀志愿者、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的杨育生教授为显富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矫正了嘴巴的显富成了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第二年,“微笑行动”南宁行的时候,韩凯医生专程又去回访了显富,小显富恢复得很好,发音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H: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S:是啊,在见到之前,你完全无法想象,在见到之后,你就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中国“微笑行动”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筛选出上百例这样的患者家庭,但往往因为时间、资源和资金的问题,只能力所能及地多做一点。很多志愿者看着那些不符合筛选要求而失望的患者家庭,都很难过。这就是做慈善的特点,它不像做生意一样,是有指标的,有业绩可以考核的,做慈善是没有底的,唯一的考核标准就是你自己的心。

H:相关政府部门有那些支持和肯定?

S:中宣部、中组部表彰中国“微笑行动”为“全国最佳志愿者组织”,表扬这种专业的医疗公益活动是一种精准扶贫,帮助了患者家庭避免因病返贫。在帮助贫困患儿,给他们提供资金和医疗援助上面,发挥出了一个民间公益组织令人赞叹的优势。

王国民教授是国内顶尖的治疗修复唇腭裂的专家,他不但自己参加“微笑行动”,还带上也是医生的儿子一起参加。他说,只有像“微笑行动”这样有质量的医疗救助,才是真正的公益慈善。

谢宏彬,整形外科教授,是“微笑行动”十多年的资深志愿者。2013年,他因病接受了一次肝移植手术。手术后,他对韩凯医生说,还能再做十年“微笑行动。

南京鼓楼医院整形外科的吴杰主任,是“微笑行动”二十年的老医疗志愿者,是任劳任怨的模范人物。

蒋一蕾医生被称为“夜班加班狂人”,她挤出时间只是为了凑一个周末,多参加一次“微笑行动”。

手术前的小显富。

手术后的小显富。

Part躬而不言,默而成事

中国“微笑行动”的发起人韩凯医生曾经认为,做善事不需要张扬,医务人员做这件事,隐姓埋名更好,所以从没有刻意去宣传。但后来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社会行为,有这么多的孩子需要帮助,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人多力量大,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个孩子能够重新得到灿烂的微笑和人生的尊严。

H:你现在在中国“微笑行动”中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S:(笑)什么都做啊,筹款、寻找医疗志愿者、组织非医疗志愿者、安排活动的日程和细节……

H:很繁琐。

S:“微笑行动”一次活动往往就涉及100多号人,要安排行程、食宿、分配任务。所以我有时候虽然安排好了一次活动,但晚上躺在家里想想还是不安心,第二天买一张机票又飞过去了。

H:都说做慈善人人都想,可真的参与进去了,是很难的。你要负责这么多事,有没有觉得麻烦过?

S:那当然是有的,从企业负责人到公益志愿者这个角色的转变过程是挺痛苦的。以前我做决定、做选择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但做了公益,事无巨细,都要向大家汇报,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耐心。但每当看到那些患儿和家长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还有志愿者医生们不辞辛劳的身影,就能鞭策我去克服不耐烦的脾气……这段新路历程,磨掉了我性格中一些骄傲的部分,学会了谦卑,于我真是一种很有益的修行。

快乐的医疗志愿者们。

杨育生教授被称为“拼命三郎”,哪怕需在手术的间隙中吸氧,他也坚持参加了好多次高原公益行。他说,这些孩子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得到治疗的机会,所以再苦再累,也要把手术做得完美。

性格温柔、技术高超的崔颖秋医生,初始是因对读书地云南有感情而参加“微笑行动”,此后就成了常客,有一年十次公益活动,他次次都参加了。

马思维医生劳心劳力,每次活动都要给非医疗支援者们培训专业知识,并细致地给患儿妈妈进行唇腭裂儿童喂养及发育的知识宣教。

H:在所有这些事中,筹款是不是最难的?因为没有钱什么事都干不了。

S:筹款很重要,但还不是最难的。只要我们的慈善能够做到诚信、透明,就会得到好心人的捐助,不论是少部分的有钱人,还是大部分的普通人。我们现在正在运用众筹平台,让大多数的普通人来捐款,这样更有意义,也更有持久性。这种做法在美国已经比较成熟,94%的慈善捐款都来自普通人。

H:那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难的?

S:就是招募医疗类志愿者。医疗类自愿者包括医生、麻醉师和护士。重点又需要整形外科、颅颌面科、口腔外科和儿科的医生。

H:现在中国“微笑行动”有多少医疗志愿者?

S:我们名单上有400多位,但实际上能稳定来参加活动的并没有这么多。医生们太忙,有时候定好了时间来参加活动,又会临时有重要的事情不能来。在这种时候,我们就会很被动。

H:患者太多,医生又太少,医生很宝贵。

S:是啊,医生的时间就是生命,就是金钱,但我们许多医疗志愿者还是不惜连着加班加点,再把时间空出来去参加公益活动,真的非常棒,尤其是那些资深又优秀的志愿者,难能可贵,我真的非常敬佩他们。在患者和家属的眼中,医生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天使,他们的技术和付出将彻底地改变患儿们。而让我感动的还有医生志愿者们的谦虚,他们反而认为,公益行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和救赎,把他们从繁重机械的工作中解救出来。

H:真了不起,让人感动。

S:是的,我们一些人刚开始参加“微笑行动”,会因为外界的一些质疑声而感到不忿,但在公益中,看到韩凯医生、杨育生教授、谢宏彬教授等这些资深医疗志愿者们的事迹和风险后,我觉得我们所面对的一些困难真的就不算什么了。他们激励了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来做公益。

中国“微笑行动”志愿者(新疆行)合影。

志愿者抱孩子到病床上。

邵敬之和玉树八一医院的院长。

Part向善的力量

中国“微笑行动”有公众微信号,经常刊登有志愿者撰写的文章,邵敬之经常在自己的微信上转发那些文章。笔者看到过他特意推荐的一篇叫《传播善意的种子》。作者写道:在“微笑行动”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无忧无虑的面容,他们来到这里,并没有带着过去沉重的历史,也不是为了来寻找救赎,是纯良的本性向他们发出召唤……这种善念通过传播所迸发的力量是巨大的。

为此,邵敬之特意写了推荐语:这一切都是风中的种子。想象一个世界,没有痛苦孤独,人们诗意安居,只为美好而活。你笑我痴人说梦,可痴人不止我一个。那么请你也加入进来吧,让我们来改变这个世界。

H:中国“微笑行动”做了26年了,跑了多少个地方?

S:近30个省区,其中包括青海、西藏、新疆、贵州等边疆高原山区。由于治疗唇腭裂是一个序列性的手术,去过的地方还要反复去,加起来差不多共做了30000多 例手术。

H:志愿者的组织方式是怎么样的?

S:我们会把活动的地方、行程定好,各处的志愿者就按时从各自的城市出发,到活动地点集合,然后按分组分工进行活动。

H:费用都是志愿者自己出吗?

S:是的,非医疗志愿者的旅费、食宿都是自己出的。我们只给医疗志愿者提供旅费和食宿的费用。

H: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志愿者。

S:是的,但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好,包括在校的学生,有很多都自愿,或者在父母的带领下加入到“微笑行动”中来。他们的想法比起成年人,更为单纯,更为美好。而他们的这份美好,又反过来激励了包括我在内的更多人,都加入进来。

H:有特意为青少年志愿者安排的活动吗?

S:我们从去年“微笑行动玉树行”开始,组织了“学生公益体验营”,今年也有。我们要让这些孩子和支持他们的父母们,体验付出的美好,慈善公益的美好,让他们有所得。

H:能够把公益坚持下去。

S:是的,慈善的力量在于,我们以为是帮助别人,实际上却帮助了自己,帮助了自己的孩子。

有一位青少年志愿者在活动后写道:手术台上,不足七十厘米高的孩儿静静地酣睡着,殊不知自己未来的道路就此改变。在孩儿额头的上方,一双凝神的眼聚焦在孩儿的唇上,这应该是这尘世中最澄澈的目光了吧。针线在孩儿的唇上舞蹈,在不停地回首旋转,尖利的针穿透孩儿细嫩的唇,线随着针来回地绕着,唇渐渐闭合了。医生用灵巧的双手将线打了结,再用剪刀将线头剪齐。呵!这分明就是一名资深的裁缝在创造一件创世作品嘛…… 一直以为聚光灯只会在明星的头上闪耀,但被聚光灯照亮的手术室和做手术的医生也是如此的美丽。

采访札记:

邵敬之先生身上既有着儒商的书卷气,又有着江湖侠客的爽朗气,偶尔思绪悠远,偶尔又言行俏皮,他不吝对那些残酷、灰暗的现实表达直接的不满和质疑,但又坚定地对生活充满期待和爱意。

他说,“微笑行动”对于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拯救,让他感受到幸福的一种方式。我们总是把生活想得太复杂,把得到幸福想得太难,实际上幸福就体现在最简单的生活中,自由、付出、创造,营造与他人和谐的关系,他人馈赠给你的礼物就是幸福。

当笔者问他是否有宗教信仰时,他笑着说:“我把《新约》《旧约》都看了好几遍,也学习了解过其他宗教的教义,但我并没有宗教信仰,我是一个已经解决了世界观问题的人。我敬重所有文明进步的思维和行为,我热爱所有的真善美。”

猜你喜欢

微笑慈善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若想念,微笑吧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种微笑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