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世纪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2016-10-17郑红娟陈东威张立营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季相滨水覆盖度

郑红娟,陈东威,张立营

(1.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2.河北省制图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3.河北北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30)

石家庄市世纪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郑红娟1,陈东威2,张立营3

(1.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2.河北省制图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3.河北北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30)

植物群落是公园绿地的组成单元,良好的植物群落能够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以世纪公园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对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滨水处植物群落的季相结构不明显,且植物群落单调;公园边界处上层结构单薄等,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石家庄;世纪公园;植物群落

经济飞速发展给人居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如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日常生活的雾霾,人们对娱乐、游憩、休闲、锻炼的环境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能够营造良好的游憩环境。尤其是公园绿地,合理的植物群落不仅在视觉上创造美的享受,而且能够起到遮阴、减噪的作用。

1 世纪公园概况

世纪公园位于石家庄市东南部,北临槐安路,西临体育大街,与东部的高尔夫球场、南部的世纪花园商住区相邻,占地4.67hm2,整个公园以民心河东线河道形成的5.3hm2湖面为中心,分五大板块构建了一个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大型城市文化休闲娱乐综合性公园。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以石家庄市世纪公园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公园自身的特点在公园入口处、滨水、草坪、园路及公园边界等不同的位置各选择5个样方[1],共30个样地,样方大小为10m×10m。乔木记录种名、数量、树高、胸径、冠幅,灌木记录种名、树高、冠幅,草本记录种名和面积。

2.2 研究方法

植物群落结构的评价指标主要由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组成,其中,水平结构是通过密度、覆盖度来评定的,垂直结构是通过乔灌草比例评定。另外,通过季相结构研究公园植物群落的景观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季相结构是通过分析植物群落的季相和常绿落叶比来评定。

(1)水平结构[2]。密度:D=N(单位面积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S(单位面积),即乔灌木株数与样方面积的比例;覆盖度:C=SL(被树种覆盖面积)/S(样方面积)

(2)垂直结构[3]。乔灌草比例采用专家评分法,大体可根据以下标准来进行等级划分:

I级:乔灌草结合程度好,乔灌草种类比例配置合理,立体复层结构明显。II级:乔灌草结合程度较好,乔灌草种类比例配置较合理,有一定立体复层结构。III级:乔灌草结合程度一般,乔灌草种类比例配置不完整,缺乏中木联系,即缺少灌木层。IV级:乔灌草结合程度较差乔灌草种类比例配置不完整,缺乏群落上木,即乔木层。V级:乔灌草结合程度极差,乔灌草种类比例配置极不完整,几乎没有上木与中木,只有草坪地被结构。

(3)季相结构[4]。常绿落叶比:样地内所有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数量之比。

季相:群落植物在不同季节通过发芽、展叶、开花、结果和休眠等不同的物候阶段,使整个群落在各季表现出不同的外貌。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公园入口处植物群落结构

公园入口是公园外在形象的表现,其群落配置起到吸引游人、引导游线的作用。世纪公园入口处植物种类有国槐(Sophora japonica)、法桐(Platanus acerifolia)、雪松(Cedrus deodara)、圆柏(Sabina chinensis)、碧桃(Amygdalus persica var persica)、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草坪草。公园入口处的群落密度为0.079株/m2,其中灌木层的密度大于乔木层的密度为0.057株/m2。根据邵燕关于苏州市现代城市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覆盖度在0.1~0.5之间景观效果良好[3],公园入口处的覆盖度为0.299,水平结构趋于合理,上层植物能够为下层植物提供较好的荫蔽。按照覆盖度的大小依次排列为:法国梧桐>国槐>雪松>紫叶小檗>桃树>女贞>圆柏,在垂直结构上,平均乔灌草比例为IV级,乔灌草结合程度较差,乔灌草种类不完整,乔木层相对匮乏。乔木与灌木之比为33∶82,乔木相对较少。季相结构,春季观花树种和观叶型植物相互搭配,季相景观一般。平均常绿落叶比为42∶73,常绿树种较多(见表1)。

表1 不同样地相关指标

3.2 滨水植物群落结构

滨水地带为游人集中活动区域之一。为与水的自然形相适应,岸边植物配置多以自然式为主,避免突兀的线条对景观的破坏。驳岸处植物种类较单一,仅垂柳(Salix babylonica)、碧桃、圆柏3种。滨水处植物群落平均密度为0.029株/m2,覆盖度为0.117,单体覆盖度的大小依次排列为:柳树>桃树>柏树,其中垂柳的覆盖度为0.089,水平结构较疏松,没有杂乱感,但景观效果一般。滨水处的乔灌草比例为V级,乔灌草结合程度一般,缺乏灌木层,乔木仅3种。季相景观单调,季相值为1,仅有春季观花性植物碧桃1种(见表1)。

3.3 草坪植物群落结构

世纪公园的草坪面积大,能够给予游客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在公园的中部随机选择5个样方进行研究,植物种类有国槐、法桐、枣树(Zizyphus jujuba)、圆柏、雪松、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银杏(Ginkgo biloba)、碧桃、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japonica f.pendula)、金叶女贞、月季(Rosa chinensis)。草坪的群落密度为0.094株/m2,其中乔木层的密度为0.027株/m2,灌木层的密度为0.067株/m2。按照覆盖度的大小依次排列为:国槐>法桐>女贞>枣树>雪松>圆柏>银杏>月季>桃树>椿树>龙爪槐,植物种类较丰富,国槐的覆盖面积最大。整体覆盖度为0.479,覆盖度较为合理,水平结构分布有致,景观美景度较高。在垂直结构上乔灌草比例II级,乔灌草结合程度较好,乔灌草种类比例配置相对来说较为合理,有一定的立体复层结构。季相值为4,春有金叶女贞和碧桃,夏有国槐、龙爪槐和枣树,秋有银杏,冬有圆柏、雪松,间植三季有花的月季,季相结构明显,观赏性良好(见表1)。

3.4 园路植物群落结构

园路是公园脉络,是联系各个功能分区的纽带。世纪公园的园路以自然式为主,部分地段利用植物群落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主要植物种类有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国槐、悬铃木、碧桃、雪松。园路的群落密度为0.124株/m2,其中乔木层的密度为0.016株/m2,灌木层的密度为0.108株/m2。按照覆盖度的大小依次排列为:桃树>国槐>法桐>女贞>紫叶小檗>黄杨>雪松,覆盖度为0.437,水平结构比较合理,不仅为下层的草本提供荫蔽作用,还没有杂乱感。乔木与灌木数量之比为16∶108,乔木数量少,乔灌草比例为V级,乔灌草的结合程度极差,配置不完整,缺少上层乔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不理想。季相值为2,春景丰富,夏秋景观单调,季相结构不明显(见表1)。

3.5 公园边界处植物群落结构

世纪公园的边界由通透性良好的围栏围合而成的,公园边界的植物群落起到增加路景、吸引游人的作用。主要物种有悬铃木、雪松、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龙爪槐、红瑞木(Cornus alba)、大叶黄杨、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var nudiflorum)。公园边界的群落密度为0.059株/m2,其中乔木层的密度为0.014株/m2,灌木层的密度为0.045株/m2。覆盖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法桐>雪松>黄杨>油松>红瑞木=迎春花>龙爪槐。公园边界处的整体覆盖度为0.127,群落结构良好,既可以为下层植物遮蔽,也不会造成景观凌乱的现象。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公园边界处的乔木与灌木之比为14∶45,公园入口处的乔木相对较少。乔灌草比例为IV级,乔灌草结合程度较差,乔灌草种类不完整,乔木层相对匮乏。季相值为3,春有迎春,夏有龙爪槐,冬有雪松、油松、红瑞木,冬春两季景观壮观(表1)。

4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存在问题

4.1.1 植物物种种类少

在植物栽植时品种较少,在调查的样地中乔木仅12种,灌木8种,草本植物以禾草为主,并且使用的规格比较接近,而植物种类的多少直接影响外在景观的表现。

4.1.2 植物群落层次感不强

由乔灌草比例可以看出,滨水处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设计不合理,只有乔木层,没有灌木层且乔木的种类仅3种,过于单调,观赏效果可见一斑;公园边界本应起到阻隔园内与街景的作用,但是世纪公园的边界处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设计缺少层次感,其乔木层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不能很好的起到隔绝和减噪作用。

4.1.3 季相结构不明显

滨水处营造了桃红柳绿的春景,但其余三季景观匮乏。公园入口处和园路处的景观为追求春花夏绿的景观效果,落叶大乔木和观花灌木组合较多,但忽略秋冬季的景观效果。

4.2 改进措施

4.2.1 增加植物种类,适当引入果树品种

石家庄市处于暖温带地区,落叶乔木和一些果树资源丰富。可选择观赏效果高的落叶乔木,如白蜡等,适当引入观赏效果佳的果树作为城市公园的绿化材料,如梨、核桃、枣、柿、杏、桃、山楂,丰富物种的品种。另外,这些观果植物会吸引昆虫、鸟类前来采食,增加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4.2.2 提高植物群落层次感

滨水处只有乔木层,可种植花灌木丰富中层结构,如月季、迎春、连翘、碧桃、平枝栒子等,尤其是碧桃品种丰富,花色繁多,形成桃红柳绿景观。公园边界增加乔木层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枝叶繁密的竖向型植物,如紫叶李、圆柏、西府海棠等,配合水平型植物,如山楂、元宝枫、合欢树等,起到阻隔街景达到减噪的作用。

4.2.3 丰富季相结构

滨水处的植物群落的季相结构极其单调,世纪公园入口处和园路处的季相值也比较低,一方面,增种春观花秋观果的植物,如栾树、海棠类(Malus spp.)等。就春观花型植物,按照观赏期种植早春开花、晚春开花等品种,另一方面,间植季节性变色明显的植物,如白蜡等。如果植物种类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引种彩叶植物,如紫叶李、紫叶矮樱、金枝国槐、金叶榆、金叶国槐等。

5 小结

本文对世纪公园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进行分析,发现种类少,滨水处植物群落的季相结构不明显;滨水处植物群落单调;公园边界处上层结构单薄,不能起到园内与街景的隔绝以及减噪作用;在草坪处植物群落结构较合理;世纪公园在园路的植物群落设计上比较合理,能够起到联系园路与各景区纽带的作用以及荫蔽的效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改建方案,增加植物种类,引入果树品种;提高植物群落的层次感;丰富季相结构。

[1]彭丽军.宋焕芝.张法亮,等.北京市人定湖公园植物群落结构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1):110-114.

[2]殷秀琴.生物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邵燕.苏州市现代城市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与评价[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8-10.

[4]李雪,闫红伟.沈水湾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244-249.

Q948.3

A

1002-3356(2016)01-0046-03

2016-01-05

2013年度石家庄学院科研启动基金(13YB003)

郑红娟(1981-),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季相滨水覆盖度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NDVI的晋州市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辽宁省地表蒸散发及其受植被覆盖度影响研究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低覆盖度CO分子在Ni(110)面的吸附研究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广元市南河湿地公园植物的韵律
九江植物季相效果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