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2016-10-15聂雅丽

今传媒 2016年9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造景苏州园林

聂雅丽?

摘 要:人类营造园林,是基于理想生活与自然融合协调,优美人居环境的实用要求。因此,在当代研究借鉴古代园林艺术的造景艺术对于造景设计是尤为重要的。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园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的主要理想是“天人合一”,它综合了山水意境的自然美,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以中国传统古典意境的美学思想为指导,在方寸之间的空间内巧妙安排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小桥,使苏州园林成为富有生境、画境、意境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苏州园林;造景;艺术思想;美学;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46-02

一、苏州园林概述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它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作。苏州园林的美具有独特性,它不仅体现在有山,水、植物、建筑构成的自然美和谐美之上,且体现在其所体现的意境美上。从总体上讲,苏州园林的美具有了自然美,而且更胜于自然美,充分的将“天人和一”的道家思想,融合到了园林的建筑之中,使园林的自然美和建筑美,人文美和谐统一起来,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故而在我国的园林史上独具一格。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罗绮...”唐诗里描述的小桥、流水、人家,显示出苏州很早就是一个宁静而富足的城市。苏州园林它传承了我国悠久文化的诸多方面,品读观赏苏州园林,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次再访,也是一次美的历程。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它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以小中见大,因地制宜和充满山水意境的设计美而著称,它对中国后代园林的造景设计都有重大影响。苏州园林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苏州园林在设计的时候,一方面将建筑、楼阁、泉石花木、山水处理的和谐统一、别具一格;另一方面,则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风景。通过各种借景手法,使园景达到小中见大,以小胜多,在有限空间内获得丰富的景色。

二、苏州园林艺术的主要造景手法

1.园林中廊的造型艺术

苏州园林的“廊”是中国古代园林中常用的“虚空间”或“灰空间”建筑形式,一般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构成。曲廊在苏州的各处园林中是十分常见的,它是园林建筑和自然绿地间的过渡空间,具有可长可短,可直可曲、随形而弯、依势而转的特点,造型别致,高低错落。廊的作用是使游人在其间可行可歇、可观可戏,从而可以让游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园林,且增加了观赏角度,给人更多的欣赏层次感。

2.园林中桥梁的造型艺术

苏州造型园林中的桥,除了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行走,连接交通功能,与此同时园中许多造型优美、位置恰当的桥,构成了著名的风景点,且造型变化非常之丰富,有平桥、曲桥、拱桥、亭桥、廊桥等等。其中,小桥以平桥为主,常贴近水面布置,以取凌波行走之势;中园常以曲折之桥跨越水面,增加水面的空间层次;大园则多将桥处理成独立的景观建筑,成为园林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园林中桥的造型不同,材质不同,共同构成了园林景观艺术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3.园林中楼的造型艺术

在苏州的古代园林中,楼的造型独特,形式多样,楼与楼之间,往往相互呼应、互为因借。园中之楼大都离中心较远,这既便于人们从高处俯察全园,并向园外借景,又可以丰富观景视角。苏州园林中的楼,多数体态轻盈,线条流畅,这些楼阁与周围的景物、楼阁相互呼应,互为对比,又加深了自身的特点。如拙政园香洲、怡园画舫斋凭水景显得清纯平和。楼的倒影,景的倒影,相互交眏,别有风情,给人以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和谐美妙之感。

4.园林中叠山的造景艺术

“咫尺山林,多方胜景”。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典型地再现了自然山水之美,而又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这是苏州园林里叠山的重要特点。苏州园林古代造园家就取法山水画“咫尺万里”的写意手段,堆土叠石,模写山川,对空间进行自由的收缩。园林设计利用不同的形式、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有身临其境的美感。

5.园林中水的造景艺术

苏州地区河港纵横,湖泊星罗,用水之便得天独厚,因此凿池引泉一直是苏州造园的一大特色。由于人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在许多著名的园林中,建筑都依水而建,水特有的纯净之美,流动之美、虚涵之美,纹理之美给园林添加了许多灵动之美和意境之美。纵观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分散与集中两种形式,从形态上有动、静之分。苏州园林大小有异,园中水池聚散有别,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水面在园中处理手法多变,使得园林意境深远且隐隐体现出道家清净,无为,不争的思想,水景不仅宽阔了游人的视野,而且使整个景观整体性更强。

6.园林中植物的造景艺术

植物是园林重要的造景因素。苏州园林中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多方面的。作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花木配置上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统山水画上得到启发,造型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布置手法为依据,营造了处处如画的园林风格;景观用材苍松细柳等刚柔并济,树叶形状的疏密变化,大小对比,色调明暗,花木时节的不同等等构成了四季不同的景色,位置不同景色不同的视觉感受;以及苏州园林中许多建筑物长以周围花木命名,以表达景物的特点和寓意,这些无不体现出园林的建造者的匠心独用之意。

三、苏州园林主要造景美学思想解析

1.山水意境自然观

自然美是园林富有“意境”的源泉和前提,山水花鸟、春夏秋冬、晴雨雾雪......这些都是园林主人们所崇尚所醉心得自然和生活。所以,山水成为园林自然美必不可少的要素。苏州园林在园景形象中创造诗画意境,贯注园主的审美情感于自然景物,运匠心于山池花卉之间,注情感于亭榭峰石之上,如《园冶》中所精辟概括的那样:“片山多致,寸石生情”。苏州园林的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就在于它不仅具备了自由变幻的园景要素及其趣味的形式美,而且其中包含着大量诗情画意。所以说,山水意境是古人园林审美感受中的最高层次,往往包含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人生感、宇宙感。

2.苏州园林“天人合一”的思想

苏州园林的住宅和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人与水的亲和力。柔美、灵动的水,不仅仅是自然生命的源泉,也是情感幻想的源泉。水的灵气秀美成为构景必不可少的要素,许多建筑又依水而展开,或穿宅而过、或相得益彰,充满了艺术美感,蕴含了无限情趣。历代文人墨客诗文里的“小桥、流水、人家”那种如诗如画的意境,“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的景观,正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也是苏州园林产生、发展、成熟、臻至纯美的文化土壤和根基。

3.苏州园林与隐逸思想

苏州园林文化中带有隐逸的思想,如船舫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隐逸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学而优仕则”的封建社会里,年轻之时,满船诗书,等蟾宫折挂后收拾行囊驾一叶扁舟隐逸于江南园林中,园林画舫的更深层意境便涵纳在其中。虽然这种意境不可能独立存在,但它们融在园林的山水、建筑、花木中,融在空间布局中,融在诗词歌赋中,融在游赏者的心境中,虽含蓄却绵长。他们将园林看精神家园和休憩避世之所,但避世却不离世,身处其中却能志在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隐逸思想。

四、以苏州拙政园造景为例赏析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内东北,于明正德年间开建,历代园主后又修建,其真意多是通过园林艺术来表明他们的官场失意,并非“为政殆有拙于岳者,”乃是因为知音不遇,名君不逢,借以抒发自己对朝政的不满之情,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君子品德、归隐之乐。沿袭明代基础的拙政园中部是精华所在,面积约13000平方米,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拙政园中的园景由其主要几个景点所组成,例如园内的远香堂、盆景园、倚虹亭、兰雪堂、梧竹幽居、小沧浪与清华阁等。纵观园中部布局,池水为中心,水面有聚有分,其聚处如远香堂北面以辽旷见长,分处如小沧浪一带则以曲折取胜。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通,互相联系,并在东、西、南留有水口,伸出如水湾,有深远不尽之意。园内建筑大多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向四面透空,以便尽收山水之色。空间划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房屋而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拙政园又是苏州园林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其中心思想内容是“拙者之为政”,其目的是“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它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观,造景设计应用了了我国古典造园理论中的处理手法,如借景、隔景、分景、等组织安排,形成了虚实相见、小中见大、和谐对称又整体统一的观景效果,它们既科学合理,又别具风格,既布局奇巧,又充满诗情画意,从而形成了所谓的“立体的画,流动的诗”这一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令游人流连其中,美不胜收且乐趣无穷。

五、结 论

苏州园林的造景设计充分总结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手法来进行造景设计,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文化特点,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创造出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也反映了古代造园师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城市山林”的居住生活空间,既提供了实用的居住环境,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集材料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的艺术作品,这也奠定了苏州园林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学习探讨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和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有价值,学习研究苏州园林的造景设计,不仅能使我们解了古典园林文化的内涵,感受其独有的景观特点,也为我们现代造景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

[2] 衣学领,周苏宁.沈亮等著.苏州园林魅力十谈[M].上海:三联书店,2010.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陈芬芳.江南私家园林空间量化分析[D].天津大学,2012.

[6] 何佳.中国传统园林构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7] 方剑娟.苏州园林文化思想及艺术表达复杂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造景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基于水族箱造景与水草养殖探究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狠刹“移石造景”的歪风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