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IP”热环境下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碰撞

2016-10-15张瑞琦

今传媒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

张瑞琦?

摘 要:近年来中国IP热潮是中国影视商业创作模式趋于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属于年轻大众的流行娱乐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走向的标志。在这个大众消费的时代里,影视剧代表着大众文化,而大众并不是盲目追随着精英文化,他们也在创造自己的文化,这带给影视产业前所未有的颠覆。“IP”热是把双刃剑,享受“IP”热带来收益的同时自然面临各种问题,做到“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平衡是影视业有利进展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IP热;大众文化;精英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55-02

一、“IP”概念梳理以及“IP”热的现状

1.什么是“IP”

如今,已然是互联网主导的文化产业的大时代,当下影视剧产业中炒的最热的当属“IP”这个概念。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是知识产权,现在在文化娱乐领域提到的“IP”,多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简而言之,“IP”就是一个“点子”、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或者点子可以具体化,并且可以延展开来,变换成各种形式,但以这个“点子”作为核心。

再细化一点来讲,“IP”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只是一个概念,也可以是个情节完整的故事;“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戏剧、影视、动漫、游戏等,无论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的开发力[1]。

2.“IP”有多热

在“IP”火热的今天,一批又一批被人熟知甚至被追捧的影视剧正在涌入大众的视线中,不难举出例证。例如,从欧美席卷而来的“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国虏获一票粉丝,从书籍到电影的改编,不仅让“原著粉”又一次痴迷,从而又加入了新一批的粉丝;在“IP”界运营发展很出色的当属迪士尼系列,从简笔画童话故事到动画影音制品、再到以迪士尼各种卡通童话故事为主题的游乐场,同时还衍生了以迪士尼人物为卖点的卡通玩偶、学习用具、各种饰品以及衣服和家居用品,如此繁多的迪士尼衍生品,归结核心就是产生于1926年华特·迪士尼的创造性举措,不断地改革创新和衍生,让迪士尼从二十世纪火热到了二十一世纪。

中国的影视剧产业在“IP”热中也丝毫不示弱,我们熟知的《失恋33天》《小时代》《盗墓笔记》《鬼吹灯》都是很有代表性的“IP”影视剧,或褒或贬,至少都博得了大众的眼球,想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刷新纪录的时代里获取关注,博点击率和收视率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这些有原著基础的影视剧根据改编大火了之后,出现了由综艺节目到院线“大电影”的改编衍生,最有话题性的当属《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电影界人士甚至产生怀疑这真的是一部电影吗?怀疑归怀疑,娱乐流行化、产品大众化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影视产品如雨后春笋迅速地占领了人们的视线,也顺势揽获了大笔经济收益。

细数当前电视、院线及网络上热播热映的作品,深挖来源,一票改编占据大多数。根据一系列资料得知,“IP”资源掀起了争抢的狂潮,市面上较好的网络小说已经被抢空,这些网络小说或将改编成为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由此可以推测,近几年将会是中国“IP”影视剧盛行年。

3.“IP”为何热

“IP”是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而带来的一种现象,也是讨巧省力的一种创作模式。“IP”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原本的影视行业创作模式带来了冲击,原本的影视创作模式来源于编剧等人的单向输出,而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互动的模式,影视行业也不例外,在与受众互动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新的模式。IP由于本身的热度,在传出进行改编的消息时,就会引起轰动,而在改编过程中,也会得到粉丝的持续关注,这样一来,作品还未公映就已经引起了热议,这样在宣传与推广方面,节省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作为一种影视运作方式,IP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并开发的范例[2],与受众互动式传播、节省宣传费用、有原本的粉丝基础,是“IP”影视剧投资者的最大吸引力。

二、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IP”热环境下的碰撞

1.概念的梳理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等相对应的,是“经典”和“正统”的解释者和传播者,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3]。精英文化在社会中有着价值导向作用,也教化人民群众。国内学者邹广文认为“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4],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没有褒贬之分,只是接收对象有所不同,但都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大众文化,从实质上来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一方面视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是其最主要特征[5]。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承担着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的任务。

2.两种文化如何在“IP”热环境下发生碰撞

随着“IP”概念被炒热,回顾许多作品,实际上都是“IP”的概念。我们熟悉的四大名著,分别都是从书籍资料为起点,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技术革新,它们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例,除了原著以外,翻拍了电视剧和动画片,以《西游记》中人物为主角又改编了故事结构衍生出了《大话西游》《大圣归来》等,甚至六小龄童家族的猴戏也是《西游记》的周边衍生品。

名著改编成为影视作品,这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流动的一个标志,将少数人关注的作品,运用现下流行的方式传播给更普遍的大众,不仅作品本身被人熟知,也在改编过程中加入了流行元素,使其不仅仅处在“高处不胜寒”的位置。

有人认为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流动,是精英文化在向这个时代妥协,笔者不敢苟同。文化虽说有雅俗之分,但这个时代“雅”和“俗”已经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不从褒贬的角度来说,如今影视作品就是博取你的眼球,什么类型的作品收视率高,立竿见影就会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大多数投资者都会选择高回报的项目进行运营。

从文字到视听结合的影视作品,这就是狭义的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流动和碰撞,两者之间在逐渐缩小差距,在一个统一核心的基础上,这种形式上的改变使原本作品获得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也使得作品本身流传度更加广泛。从文字到电影、电视,或者从文字到话剧、游戏,多种形式的作品吸收了各种类型的粉丝,达成了一个统一的目的就是作品的传播。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原著看作“精英文化”,把改编后的影视作品看作是“大众文化”。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大众文化的受众数量远远多于精英文化的受众数量,可以推测的是大众文化传播覆盖面更加广(这里不涉及传播文本的质量等问题);其次,大众文化的接收者层次多元化并非局限且单一的状态,而精英文化接收者门槛较高,所以人群组合比较单一,这样就导致传播无法呈垂直状态,阻碍受众面;再次,借用“IP”的潮流,将精英文化以多种大众文化的样态普遍化,从而也使得精英文化被更多人知晓。在“IP”热的环境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文化之间相互流通呈现多种形式。

三、“IP”热的未来趋势预估

1.“IP”的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IP”的优势来源于先天的粉丝群体,在“IP”改编或者开发之前,便早已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在博得眼球的现今时代,选取一个本身就有广大粉丝群体的剧本,借着本身的话题热度,这样一来比起一个原创的剧本,改编确实省力并且讨巧了许多。“IP”热实际上是对“粉丝”的消费,而投资方选择改编“IP”正是紧紧跟随了“互联网+”的动态,利用原本的热度,为之后的宣传提高了效率。

“IP”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不仅仅依赖于“IP”本身的受众吸引力,网络时代的互动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受众从来都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客体,而是积极的、能动的群体[6],从而打破了传受双方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

由于“IP”热潮还在持续,近几年内我们还将在各种平台上看到大量的“IP”影视作品,“IP”带来了一系列的产业链,大批量的“IP ”都在准备着大放异彩。

2.“IP”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

“IP”热会导致原创作品数量的下降,同时会流失一大批在原创方面努力的人群,原创力量的削弱导致“炒冷饭”的一种状态逐渐呈现,这样并不利于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甚至使得影视产业倒退。

制作方与“IP”提供方分工合作,各取所长,从而提升作品质量。如果只是利用“粉丝”带来的关注,从而进行开发,这并不属于一个能够长期发展的方式,可能对原本优质的“IP”带来局限,无法培养出新的价值,引来更多的关注。“IP”开发者在“IP”的选择上是很谨慎的,在进行开发和再度创作时,一定是希望受到更广泛的喜欢,而不是只为了原本的粉丝,如何让更多人感兴趣,这是“IP”创作与选择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当鼓励原创,培养一批原创性人才,同时要深刻意识到影视作品不应当只有娱乐化题材,要重视严肃题材的作品。培养出一批专业修养与文学素养高的人才,认真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这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亦是一条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臻真.IP电影热——中国大众消费时代进行时[J].当代电影,2015(9).

[2] 杨君,苏晟然.“IP”热告诉我们什么[N].光明日报,2016-01-28.

[3] 邹广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生成背景[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2).

[4] 许士密.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求实,2002(6).

[5] 百度百科词条.大众文化.

[6] 王爽.“IP”热的传播学解读[J].传媒观察,2015(8).

[责任编辑:思涵]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探析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一起审审题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概述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民生新闻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繁荣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