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探究

2016-10-14黄辉

新媒体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影响

黄辉

摘 要 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对社会舆论产生极大影响。在结合相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文章对互联网的社会舆论影响力进行了解读,对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舆论的新形势,互联网对社会舆论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互联网构建社会舆论的新格局等3个方面做出阐述。

关键词 互联网;新媒体;社会舆论;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9-0010-02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截止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中国早已成为互联网上的“第一人口大国”,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也大大增强,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对社会舆论的巨大影响。

1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舆论的新形式

在网络新媒体崛起以后,这股力量已经彻底改变和颠覆了社会的信息来源以及发声渠道,改变了传统的由“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发布”的格局,逐渐放松了公众的话语权。“处处有媒体,人人是记者”已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论坛、跟帖、博客、微博客的兴起,网络社交平台的公开,促使新闻媒体逐步平民化、大众化,民众可以轻易取得曾经一直被新闻媒体垄断的话语权,信息传播彻底迈进了新媒体时代。

由于新媒体爆炸式的膨胀,分散着传统媒体的受众、抢占着传统媒体的话语浓度。新媒体的强势来袭,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被彻底打败,每个人都通过媒介与社会互联于生活之中,人人具备发布、传播信息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当事人或发布人。

2 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2.1 促进新旧媒体舆论的整合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也在努力调整格局,迎接新媒体的挑战。互联网利用其自身优势,可随时随地现场直播,传统媒体也通过“二次传播”加以报道,形成新旧媒体共同传播的局面。在这种形式的传播过程中,互联网等新媒体与传统旧媒体之间彼此促进,优势互补,扩大了传播范围,占领着更为广阔的舆论阵地。

虽然传统媒体在积极发挥着以往的优势,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但在发掘新闻点、关注新闻动向以及快速回应等方面,传播形式明显滞后于互联网,不能更好地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因此,传统媒体的传播领域在减少,这种现状加速了新旧媒体间的重新整合,社会舆论的传播形式将产生新的格局,互联网媒体也将迎来巨大变革。

2.2 形成新的舆论传播机制

1)传播模式。过去传统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文字和有线传播,即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等,这种传播隨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生了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变成了裂变式的传播,人们只要在公众平台发布信息,依据发布者的影响力,以及网民的传播扩散,接收者或将难以计数。

2)传播态度。在网络上,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面对显示器,这种隐避性让人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有的内容极具个性化和偏激化[1],另类的言论更容易引起关注。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会吸引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人转而成为支持者或反对者,并呈现出一定的偏向性。表述观点、发表言论,本无可厚非。但是,身为一个对自己言行高度负责的网民,应本着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的态度,做出客观的表述,弘扬正能量,正确看待某些有待完善的事物,展示“真、善、美”。

3)传播内容。由于网络言论的随意性,导致了网络传播内容的复杂多样性。网络信息发布者众多、发布渠道多样[2],信息质量难以保证。在一些大型新闻事件中,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发挥其及时性的特点,许多事件信息的发布都在新闻媒体发布之前。有时候,一些来源不清楚、内容不完整、情况不真实的信息,通过网络向外扩散,导致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分辨。

2.3 转变舆论引导的方式

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组建有影响力和传播力、公信力的新媒体集团。新媒体集团的首要任务,就是发挥好新时期的舆论导向作用。在网络时代,地球村的概念被广泛认同。互联网出现之前,群体性事件一般只会影响到局部地区,信息时代里,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使信息迅速传播。

在“山西黑砖窑事件”中,最初是以一条《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 父亲泣血呼救》的微博现身于网络,随后在全国各大论坛迅速转发,引起了媒体对于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密切关注,同时引起网友自发组织了“蓝丝带”活动,帮助当事人寻找失踪的家人。在事件的整个传播过程中,网民群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解救了需要帮助的人,展示了正义的力量。

网络的招集能力不容忽视,线上线下密切互动,可以大大强化事件传播的效果,短时间内形成“一呼百应”的效果。

互联网等新媒体新闻可以成为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网络用户所共同讨论的话题。在传播中,由于网民不断利用发帖、评价、转帖等形式参与到事件的传播之中,最终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改变了事件的命运。

3 互联网构建社会舆论的新格局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舆论空间日益扩大。作为首发舆论源的互联网等新媒体,在舆论主体多元化的当下,还应构筑社会舆论的新环境,形成新格局。通过以下事例可以对比出构建舆论新格局的迫切性。《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其发行量在300万份左右。而一些当红艺人的粉丝数量就达几千万人之多。这就意味着哪怕只有极少部分粉丝在线,这些明星的影响力就超过了中央机关报。而一些名人之间的网上论战,更使其受关注程度加倍上升。新媒体的影响力,可以轻松超越平面媒体很远的距离。

网络舆论大都是发布者没有经过组织策划,也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最初的信息源,在传播因子的作用下,可能突然引起关注,引来一些成功人士参与传播和“发声”,不同程度引导了舆论走势。经过这种舆论积蓄,网络媒体舆论观点明确,传统媒体也积极报道,扩大影响,后经相关部门介入处理后,公布事件结果。当事件进入尾声时,相关信息会被淡化,也可能会留下某个标志性的词句,作为符号化、概念化的讽刺或认知模型,延续着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警醒世人。

4 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均有可能成为新媒体的舆论源。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转型的推进器,我们要运用好这项高效快捷的信息技术,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最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鹏飞,齐思慧,周亚琼.2012年网络舆情走势和社会舆论格局[J].新闻记者,2013(1):18-25.

[2]王勇.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特征研究[J].现代视听,2013(1):19-23.

[3]吴玉辉,谢新洲.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J].当代传播,2013(3):69-72.

[4]乔保平,冼致远,邹细林.再论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1):35-39.

[5]李希光,郭晓科.互联网时代的群众路线复兴——扁平化舆论引导机制初探[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7):82-95.

猜你喜欢

新媒体互联网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