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5~2014年本溪地区年降水量分析

2016-10-14孙秀恒魏海宁张博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本溪东北地区降水量

孙秀恒, 李 冰, 魏海宁, 韩 瑞, 张博宇

(辽宁省本溪市气象局,辽宁本溪 117000)



1955~2014年本溪地区年降水量分析

孙秀恒, 李 冰, 魏海宁, 韩 瑞, 张博宇

(辽宁省本溪市气象局,辽宁本溪 117000)

利用本溪地区1955~2014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近60年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本溪地区年降水量平均为66.1 mm,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23 mm/10 a;7、8月降水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8.7%;12、1和2月降水较少,3个月之和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0%。各年代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是减少的。春季和夏季的降水呈现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的降水呈下降趋势;降雨大多集中在主汛期,夏季降水是本溪地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降水量最少,其次是春季、秋季。

降水量;变化特征;趋势分析;本溪地区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在过去140年升高了0.4~0.8 ℃,达到1 000年以来的最高值[1];林学椿[2]研究指出,我国平均气温以0.04 ℃/10 a的速率上升,年降水量以12.66 mm/10 a的速度减少。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农业生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地。东北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温带季风气候区,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3-4]。近年来针对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已展开了不少研究[5-8],如孙力等[6]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百年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年降水有减少趋势。笔者利用本溪地区1955~2014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近60年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本溪位于辽宁省东南部(123°34′~125°46′E、40°49′~41°35′N),全境总面积8 411.3 km2,呈亚铃形分布,自然地貌为“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北靠沈阳、抚顺,南接丹东,西邻辽阳、鞍山,东傍吉林。本溪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1~7.8 ℃,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4.3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14.3 ℃。雨量比较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700~800 mm,主要集中在7、8月份。综观全年,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冰封雪飘,春、秋两季是这里最佳的旅游季节。

1.2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选取本溪市气象观测站1955~2014年日降水量资料,绘制变化趋势曲线,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出变化趋势函数y(t)=at+b,分析近60年本溪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年降水量变化特征从图1可看出,1955~2014年本溪地区年降水量平均为66.1 mm,年降水量起伏较大,以0.23 mm/10 a的速率减少,说明随着气候变化本溪地区年降水量正在逐步减少。其中1966~1978和1998~2008年降水变化趋于平缓,1955~1965、1979~1997和2009~2014年降水量变化较为波动。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2010年,为105.0 mm;降水量较多的年份为1995年的103.6 mm、1960年的92.3 mm、1985年的92.3 mm、1964年的85.7 mm;降水最少的年份为1958年,为42.6 mm;降水量较少的年份为1989年的44.0 mm、2014年的44.6 mm、1979年的46.2 mm、1965年的50.7 mm。由表1可见,近60年本溪地区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还是减少的。1955~1964年降水量最多,为70.2 mm,相比于1975~1984年降水量(60.8 mm)多9.4 mm,减少率为13.4 %/10 a。

图1 1955~2014年本溪地区年降水量变化Fig. 1 Chang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Benxi Area from 1955 to 2014

2.2月降水量变化特征由图2可见,1955~2014年本溪地区月平均降水量为66.1 mm,其中7月降水量最多,为204.4 mm,1月降水量最少,为9.0 mm,两者相差195.4 mm。1~7月降水量逐渐增加,7~12月逐渐减少;7和8月是雨量充沛月份,降水量分别为204.4和181.6 mm,占年总雨量的48.7%;12、1和2月是降水较少月份,降水量分别为12.8、9.0和10.3 mm,3个月的降水量总和占全年降水量的4.0%。由于汛期降水量突然增多,要及时做好防汛工作。冬季降水量少,导致春耕土地干旱,要及时做好抗旱准备。

表11955~2014年本溪地区各年代的年、季降水量

Table 1The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Benxi Area from 1955 to 2014

mm

图2 1955~2014年本溪地区月降水量变化Fig. 2 Changes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Benxi Area from 1955 to 2014

2.3季降水量变化特征

2.3.1春季。由图3a可见,1955~2014年本溪地区春季降水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以0.71 mm/10 a的速率增加,春季平均降水量为42.4 mm,占总量(264.5 mm)的16.03%,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973年,降水量为75.7 mm,最小值出现在1958年,降水量为19.9 mm。春季降水量逐年上升有利于春播。

2.3.2夏季。从图3b可以看出,1955~2014年本溪地区夏季降水呈逐年增加趋势,以0.40 mm/10 a的速率增加,夏季平均降水量为162.6 mm,占总量(264.5 mm)的61.48%,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995年,降水量为307.9 mm,最小值出现在1979年,降水量为74.8 mm。

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Note: a. Spring; b. Summer; c. Autumn; d. Winter. 图3 1955~2014年本溪地区季降水量变化Fig. 3 Changes of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Benxi Area from 1955 to 2014

2.3.3秋季。由图3c可见,1955~2014年本溪地区秋季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以1.77 mm/10 a的速率减少,秋季平均降水量为48.7 mm,占总量(264.5 mm)的18.42%,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963年,降水量为80.3 mm,最小值出现在2008年,降水量为15.9 mm。

2.3.4冬季。从图3d可以看出,1955~2014年本溪地区冬季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以0.25 mm/10 a的速率减少,冬季平均降水量为10.7 mm,占总量(264.5 mm)的4.07%,其中最大值出现在2009年,降水量为24.8 mm,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降水量为2.0 mm。

3 结论

(1)近60年来本溪地区年降水量平均为66.1 mm,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23 mm/10 a。其中1966~1978和1998~2008年降水变化趋于平缓,1955~1965、1979~1997和2009~2014年降水量变化较为波动。

(2)近60年来本溪地区7、8月降水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8.7%;12、1和2月降水较少,3个月之和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0%。

(3)1955~2014年本溪地区各年代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是减少的。春季和夏季的降水呈现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的降水呈下降趋势。降雨大多集中在主汛期,夏季降水是本溪地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降水量最少,其次是春季、秋季。

[1] IPCC R.Climate change 2001:The scientific basis[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40-165.

[2] 林学椿.近四十年我国气候趋势[J].气象,1990,16(10):16-21.

[3] 吴正方,靳英华,刘吉平,等.东北地区植被分布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J].地理科学,2003,23(5):564-570.

[4] 孙凤华,袁健,路爽.东北地区近百年气候变化及突变检测[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11(1):101-108.

[5] 谢安,孙永罡,白人海. 中国东北近 50 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J]. 地理学报,2003,58(S1):75-82.

[6] 孙力,安刚,丁立.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分析研究[J]. 地理科学,2002,22(3):311-316.

[7] 杨素英,王谦谦.近 50a 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5):653-660.

[8] 邹立尧,丁一汇.1961-2005 年东北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0,29(5):1314-1321.

Analysi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Benxi Area from 1955 to 2014

SUN Xiu-heng, LI Bing, WEI Hai-ning et 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Benxi City, Benxi, Liaoning 117000)

By using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resources of Benxi Area in 1955-2014,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law and trend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is area in recent 60 year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Benxi Area in recent 60 years was 66.1 mm.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the decrease rate was 2.23 mm every 10 years. July and August had relatively abundant precipitation, accounting for 48.7%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December, January and February, precipitation was less in general. The sum of the three months only accounted for 4.0%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in each year firstly declined and then increased, but was decreasing in general.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at in autumn and winter showed a downtrend trend. Precipitation mainly distributed in major flood period.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w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recipitation Benxi area. Precipitation in autumn was the least, followed with spring and autumn.

Precipitation; Change features; Trend analysis; Benxi area

孙秀恒(1988- ),男,辽宁本溪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地面观测研究。

2016-06-24

S 161.6

A

0517-6611(2016)24-184-02

猜你喜欢

本溪东北地区降水量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
本溪:理顺体制让基层稳定了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