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不同种源对子代林生长的影响

2016-10-14周丽丽周振鹏丁立娜张丽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净月潭樟子松种源

周 宏, 周丽丽, 周振鹏, 曹 颖, 丁立娜, 张丽杰

(1.辽宁省国有昌图县付家机械林场,辽宁昌图 112517;2.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辽宁沈阳 110036;3.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866)



樟子松不同种源对子代林生长的影响

周 宏1, 周丽丽1, 周振鹏1, 曹 颖2, 丁立娜2, 张丽杰3*

(1.辽宁省国有昌图县付家机械林场,辽宁昌图 112517;2.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辽宁沈阳 110036;3.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866)

[目的]选择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樟子松种源,提高林地生产力。[方法]从1991年开始选取7个樟子松不同种源进行种源对比试验,造林后分别于1992、2010、2011年对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生长因子进行调查。[结果]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及付家林场母树林种源非常适合付家地区生长,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不适合在该地区生长。[结论]在今后的造林育种过程中应选择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和当地母树林种源。

种源试验;子代林;樟子松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原产于我国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红花尔基沙地,自20世纪50年代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人工造林发展很快。据统计,“三北”地区除天津以外的12个省(市、区)都开展了樟子松引种推广工作,已在300多个县引种成功,推广面积达30万hm2。该树种耐干旱、抗寒、适应性强,能在多种立地条件上生长,已成为辽宁省重要的针叶用材树种和防风固沙造林树种[1],充分发挥了樟子松在沙地干旱环境中的生态作用[2]。近年来,关于樟子松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源试验地理变异规律[3]、优良樟子松种源引种试验[4]、樟子松种源家系苗木高生长变异规律[5]、沙地种源试验[6-7]、优树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的选择[8-9]、樟子松生长规律及影响因子[10]、遗传力子代测定[11]、遗传改良现状及育种策略[12]、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等[13]方面。目前,樟子松是辽宁省辽河平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人工林面积已达5 335 hm2,大多为中幼龄林。该研究选择了7个种源地樟子松进行种源对比试验,以期选出适合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付家地区生长的优良种源,克服造林树种选用的盲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付家林场新立分场十家子分区, 72林班22小班。该区域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丘陵,西北为风沙区,属于亚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海拔110~120 m,年平均气温6.3 ℃,多年平均降水量636 mm,无霜期135~145 d,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年平均日照时数2 731.8 h,≥10 ℃积温3 333.6 ℃,年蒸发量1 830 mm,春季多刮西南风,最大风速24.3 m/s;冬季多刮西北风,最大风速23.1 m/s。土壤质地为砂土,土壤呈略酸性,为沙壤土,pH 6~7,有机质含量低。分别选择7个种源地的樟子松进行种源对比试验,各种源地气候特征见表1。

1.2材料参试种源有1号长春净月潭种子园混合种源、2号铁岭付家林场母树林种源、3号康平县张家窑母树林种源、4号内蒙古红花尔基种源、5号铁岭付家林场新立用材林种源、6号黑龙江省嫩江高峰母树林种源、7号章古台固沙所母树林种源。

1.3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每个重复7个小区,共计28个小区,每个小区12株,共计336株,造林株行距1.5 m×3.0 m。1991年4月中旬造林,造林后于1992年进行地径、树高生长调查,2010、2011年分别对不同种源樟子松的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等进行调查,并做好详细记录,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最后综合评定各种源情况,筛选出适合在昌图付家林场地区生长的最佳樟子松种源。

2 结果与分析

2.1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造林后第2年地径和树高对比分别选取樟子松不同种源的种子进行育苗试验,按照试验设计要求育苗2年后,分别选取I级苗木进行造林,造林后第2年秋季树液停止流动后对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地径和树高生长情况进行调查。

表1 樟子松不同种源地自然概况

由表2可知,无论是地径,还是树高都以长春净月潭种源和黑龙江省嫩江高峰林场种源较好,其次是章古台和付家林场母树林种源,而康平县张家窑林场母树林种源和内蒙红花尔基天然林种源长势较差。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嫩江高峰、章古台、净月潭、付家以及付家新立分场的樟子松种源间在造林后第2年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嫩江高峰、章古台、净月潭、付家与红花尔基、康平张家窑林场的樟子松种源间树高差异显著,红花尔基和康平张家窑林场的樟子松种源间树高差异不显著;付家新立分场和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间树高差异不显著,而与康平张家窑林场的樟子松种源存在显著差异。

2.22010年秋季对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生长因子调查

2.2.1胸径。由表3可知,2010年秋季,付家林场的樟子松种源子代林胸径与嫩江高峰林场、内蒙古红花尔基的樟子松种源子代林胸径差异显著,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子代林胸径还与长春净月潭的樟子松种源子代林差异显著。

表2不同种源樟子松地径和树高统计结果

Table 2Ground diameter and tree height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ofPinussylvestris

种源代号Provena-nceNo.种源地Provenance地径Grounddiametercm树高Treeheightcm1长春净月潭1.3431.70a2付家林场1.2230.74a3沈阳康平张家窑1.0222.51c4内蒙古红花尔基1.1324.90bc5付家林场新立分场1.2629.18ab6黑龙江省嫩江高峰林场1.3533.18a7辽宁省章古台固沙所1.2833.12a

注: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表3 2010年秋季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生长因子调查结果

注: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2.2.2树高。由表3可知,2010年秋季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与嫩江高峰林场、付家林场新立分场的樟子松种源子代林树高无显著差异,但长春净月潭与章古台林场、付家林场、康平张家窑林场及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子代林树高存在显著差异,而嫩江高峰林场、付家林场新立分场、章古台林场、付家林场、康平张家窑林场及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子代林树高差异不显著。

2.2.3蓄积。由表3可知,长春净月潭、付家新立分场樟子松种源与章古台林场樟子松种源子代林蓄积有显著差异,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还与付家林场樟子松种源子代林蓄积有显著差异,其他种源间均没有显著差异。

2.32011年秋季对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生长因子调查

2.3.1胸径。由表4可知,2011年秋季付家林场、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与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子代林胸径差异显著,而与康平张家窑林场、章古台林场、付家林场新立分场及嫩江高峰林场的樟子松种源差异均不显著。

2.3.2树高。由表4可知,2011年秋季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与嫩江高峰林场、内蒙古红花尔基、康平张家窑林场、付家林场及章古台林场樟子松种源子代林树高差异显著,而付家林杨新立分场、嫩江高峰林场、内蒙古红花尔基、康平张家窑林场、付家林场及章古台林场樟子松种源间子代林树高差异不显著。

表4 2011年秋季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生长因子调查结果

注: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2.3.3蓄积。由表4可知,2011年秋季付家林场、长春净月潭、康平张家窑、付家林场新立分场、章古台林场和嫩江高峰林场樟子松种源间蓄积差异不显著,付家林场、长春净月潭与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间蓄积差异显著。

3 结论

通过1992、2010、2011年对1991年造林的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生长因子调查,结果表明,付家林场樟子松种源、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非常适合付家地区自然生长条件,而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不适合在该地区生长。在今后的造林育种过程中应选择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和当地母树林种源。

[1] 王淼,杨田.沙区绿化的先锋树种:樟子松[J].陕西林业,2008(2):40-41.

[2] 李滢,薛斌. 樟子松在乌兰察布市城镇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林业实用技术,2010(10):41.

[3] 刘桂丰,杨书文,夏德安,等.樟子松种源试验的研究(Ⅲ):地理变异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19(5):96-102.

[4] 冯政夫,李和,韩玉生,等.优良樟子松种源引种试验初报[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9,9(3):41-43.

[5] 肖杰,李广玉,赵勇,等.樟子松种源家系苗木高生长变异规律研究[J].林业科技,2004,29(3):1-4.

[6] 王殿金,徐树堂,宋晓东,等.樟子松沙地种源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8,83(2):9-11.

[7] 赵晓明,徐树堂,任敬忠,等.科尔沁沙地樟子松种源试验研究[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9,21(3):44-48.

[8] 于秀兰,崔云英,李学勤,等.樟子松优树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的选择[J].中国林副特产,2011,111(2):35-36.

[9] 秦桂珍.樟子松优树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的选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5):5-6.

[10] 刘平.樟子松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

[11] 李建会,王静,侯立明,等.樟子松遗传力子代测定试验初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5):55.

[12] 张树根,张泽宁,聂向东.樟子松遗传改良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5):116-119.

[13] 方攀.不同地理环境下樟子松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ofPinussylvestrison Growth of Progeny Forest

ZHOU Hong1, ZHOU Li-li1, ZHOU Zhen-peng1, ZHANG Li-jie3*et al

(1. The State-owned Changtu Fujia Mechanical Forest Farm, Changtu, Liaoning 112517; 3.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866)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elect the best provenance ofPinussylvestriswith high productivity and strong adaptation,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of forest land. [Method] In 1991, seven provenances ofP.sylvestris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provenance trial. After afforestation, the growth situation of progeny forest in 1992, 2010, 2011 was investigated. [Result] The offsprings belonging to the provenance of seed orchard in Jingyuetan, Changchun and seed trees in Fujia forest farm were most suitable for growth in Fujia region. The provenance ofP.sylvestrisin Honghuaerji, Inner Mongolia was not fit for growth in Fujia forest farm. [Conclusion] Seed sources from Jingyuetan of Changchun and its local seed production stand should be selected in the future afforestation and breeding process.

Provenance test; Progeny forest;Pinussylvestris

辽宁辽河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资助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DKA21003)。

周宏(1970- ),男,辽宁昌图人,工程师,从事林木种质资源研究。*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林木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研究。

2016-06-06

S 791.253

A

0517-6611(2016)24-163-03

猜你喜欢

净月潭樟子松种源
不同种源防风种子质量分析
鹿芯壹号梅花鹿种源检测芯片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听风山水间 畅骑净月潭 长春净月潭国际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赛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
走进长春净月潭
净月潭寻秋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