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遗址“上海四行仓库”保护的实践

2016-10-14苏智良

非遗传承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八百壮士纪念馆仓库

苏智良

城市的过去与城市的未来是不可分割的,文化遗产正是城市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媒介。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它构成了城市的记忆,保护好这些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保护文化遗产工作并不如意,尤其是抗战遗址消失得很快。如何通过保护抗战旧址,既保存历史文脉,又加强国民的记忆,是政府与社会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本团队近年来,为保护抗战遗址上海四行仓库并将其建成抗战纪念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015 年8 月13 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日)作者在晋元纪念广场的留影

一、四行孤军威名远扬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的联合堆栈。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为法式建筑,整个仓库为钢筋水泥浇筑框架,花岗岩条石砌墙,异常坚固,有地下室。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

民国当时的“大四行”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民银行;“南四行”有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为南方金融集团之一;“北四行”有金城银行、上海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天津盐业银行,为北方金融集团之一。

1923年“北四行”决定联合创立四行储蓄会,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四行仓库即是其在上海的仓库,以堆放银行物资和客户的抵押品、货物等。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今西藏路桥)北堍的西面,东面紧靠西藏路,与公共租界隔街相邻;南面大门正对北苏州路(今光复路);北面倚靠国庆路。因为是存放银行客户资产缘故,四行仓库为一栋5层钢筋混凝土建筑,非常牢固,在高度上超过周边的所有建筑。仓库其实分为两部分,东面为大陆银行仓库,西面为四行储蓄会仓库,但一般都统称为四行仓库。

1937年8月13日,中日军队在上海展开会战。10月26日由于敌强我弱,中国军队撤出闸北,这时蒋介石要求第88师留下一支队伍坚守闸北,于是有了四行孤军的故事。10月27日至31日,四行孤军坚持作战4昼夜,极大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战勇气。国内外舆论高度赞扬四行孤军的事迹;毛泽东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将与“平型关”“台儿庄”的勇士同列为“民族革命典型”。

1938年应云卫导演了《八百壮士》。许多青年就是在观看《八百壮士》电影后参军抗日的。

台北中央电影公司拍摄《八百壮士》,由林青霞、柯俊雄、陈鸿烈、丁善玺等主演,在台湾几乎家喻户晓。

二、四行仓库面目全非

四行孤军抗日的历史价值与目前四行仓库的保护状况极不相称。

四行仓库保卫战结束,日军接管仓库。抗战胜利后,四行仓库恢复商用。解放后先是归军管,后投入民用,先是上海仓储公司所属,后机构变革,归入国有企业百联集团旗下。

1937 年10 月31 日,八百壮士撤出四行仓库

1947年,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北火车站到四行仓库的那条路改名为晋元路,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并将附近一所中学改名为晋元中学。

1984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正式将其命名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八百壮士”与四行仓库的事迹早就写进了中学的历史课本,成为一代代中国人抗战集体记忆的象征。但30年来,四行仓库作为中国标志性抗战纪念地,实际上没有得到认真建设,也没法真正履行这一极为重要的政治文化功能。

长期以来,四行仓库归百联集团所有,仍主要做仓储用。外墙斑驳陆离的马赛克上贴满了各种家具的广告,在周围和对面的高楼大厦的俯视之下,显得破旧不堪。只有在大楼入口处设立了谢晋元铜像,在顶楼加层部分建立了四行孤军展示室。目前的四行仓库陈列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是四行仓库所属的百联集团河岸管理有限公司于1995年自募资金建立的小型纪念馆“八百壮士抗日陈列室”,展品也是企业员工四处募集而来。建馆以来,热心员工组成的志愿讲解队,在每周五下午3个小时的开放时间内,义务为参观者讲解。

国内外民众对四行仓库的现状感到很不满意。此处摘录一些网民留言:“现在也被改造成了创意园区,很多广告公司选址于其中”“整体感觉很破旧啊,环境不咋的”“大楼的保护状态实在堪忧:外墙破旧、门面上各色广告牌、店招等显得十分零乱,屋顶的小加层(后来查阅资料得知,这是四行仓库保卫战纪念馆,仅在每周五下午开放)则大大破坏了建筑原有的外观。一幢历经沧桑的建筑,比课本中的说教要有用得多,希望文物部门能够好好考虑如何保护、修复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不仅是一个抗战遗址,更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目前所知的城市建筑中,没有一座建筑能像四行仓库这样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四行仓库在海外华人中有特别的影响,很多人对这个遗址的保护特别关心。多年前,杨养正等四行老兵故地重游,目睹仓库现状也十分痛心,他们大声疾呼,政府应对这段体现民族英勇奋战的历史遗址予以关心。在当前倡导中华民族两岸抗日战争共同叙事的大环境中,像四行仓库这样具有民族情感凝聚力和升华力的历史文化遗址,无论花多么大的代价都应该把它精心保护起来,上海市就是再多建100家、200家宾馆楼堂,都比不了这一座将在今后给一代又一代上海人、中国人无穷无尽生命激励的精神家园。这将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城市文化规划的壮举。

战后的四行仓库建筑

上海市领导也希望早日改变现状,建立抗战纪念馆。

三、建议、决策、修建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提出整体改造方案,大大扩大纪念馆范围、规模,着力提升四行仓库纪念馆的影响力。

最佳方案是将四行仓库改造为上海各界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当然如资金投入不够,可以选取两、三个楼面做成四行孤军抗战纪念地,争取将来再有二期工程。

我们需要做的步骤:

其一,对周边环境有整体设计和规划,周边居民的安置和迁出,环境整治。战后搭建的7楼应该全部拆掉。

其二,纪念馆方案设计,设计方案要有高度、真实,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如设立抗战广场、安放大型雕塑。陈列样式要现代化,多使用场景,增加与观众的互动。仓库的主体部分应作为纪念馆开放。

其三,展览内容包括上海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淞沪抗战尤其是四行孤军的历史要全面、权威;同时要加大力度征集抗战文物,展示抗战文物,并不断丰富。大容量、全景式展示上海自“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的抗战事实、过程、作用和意义,包括共产党的抗战活动。

其四,建成纪念馆后如何运营和宣传,也应有初步方案,特别是国际上每遇二战重大纪念活动均有大规模活动以突显话语权,中国将来必定越来越重视这样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目前中国大陆只有北京卢沟桥抗战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可供利用,但如果上海抗战纪念馆建成,如有重大抗战纪念活动可申请在四行仓库举行;它的抗战形象显然更合适国际间的迎来送往,也更突显上海市的国际精神和城市开放性文化环境的建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与港澳台合作;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如何与市教委合作等。

所以,上海应充分利用后发之势,以及充足的人才、环境资源,将其建成全国少数几个在抗战遗址上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与卢沟桥抗战馆、南京大屠杀馆比肩的、标志性的中国抗战纪念场所。

四、四行仓库抗战馆成为抗战重要纪念地

经过上海市委领导的关注和过问,上海市政府决定采纳专家建议,创办四行孤军抗战纪念馆,并责成闸北区政府主持此事。2015年8月13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等领导出席了开馆典礼。

纪念馆陈列分为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部分,以情景再现、照片等方式,生动反映了78年前那场载入史册的战斗。其中美联社记者拍摄的有关四行仓库战斗和“八百壮士”82张原始照片,堪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八百壮士”英名墙上,镌刻了323名“八百壮士”的姓名、职务和军衔。纪念馆情景再现:一名受伤的中国士兵绑好手榴弹,从楼上向日军扑去。美联社记者海岚里昂拍摄四行仓库和八百壮士的照片,均为首次面世。时隔78年,人们又可以看到“战火中的四行仓库”,以及“八百壮士”战斗后撤退的照片。为了获得这些照片,纪念馆筹备方两次参加嘉德拍卖行的竞拍,包括原始照片82张,底片40张,影像清晰,保存完好,是首次披露的最早记录八百壮士面貌的照片。特别是设计的西墙,按照当时的照片,重新修复了当年的炮眼和弹孔。

建设中的四行仓库西墙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外数百家媒体报道开馆消息,国内外观众参观热情高涨。她成为上海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像《人民日报》所指出的,四行仓库弹洞累累的西墙,象征着上海人民宁死不屈、成仁取义、血肉卫国的精神,给上海的城市中注入了刚强的成分。该馆也成为旅游的新景观,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可以预计,未来的影响力会更大。

猜你喜欢

八百壮士纪念馆仓库
“八百壮士”历史记忆之建构与传播历程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填满仓库的方法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洪秀柱称台湾拒统是死路一条
小猫看仓库
评沈虹光新作《壮士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