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刷术 以字画传情

2016-10-13

凤凰生活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朵云轩活字印刷术

陈刚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进步,不仅让文化传播变得更为灵巧,在河北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中,我们通过手工镌刻的木活字,更能倍感古人阅读时的活「字」生香。同时,朵云轩运用源于中国雕版印刷术的木版水印,为我们「重现」古籍、大师画作,本期,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主任郑名川为我们诠释印刷术的另一番「画」样年华。

灵性演变 木活字印刷

据学者考证,雕版印刷在六朝时期,即公元22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发展至唐代已经十分盛行,雕版印刷工艺在唐初开始大体成熟,并广泛使用。但是雕版印刷每册书需要成百上千块印版,而且随着书籍品种的不断增多,带来新印版要雕刻,老印版要存放等很多问题,从而催生了一种方便灵活的印刷工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时期一位叫毕昇的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刘新岗传承的活字印刷就是在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上演变而来的,不同的是毕昇最初发明的是用泥刻的活字,而刘新岗用的活字是用木头刻的。

木活字印刷技艺产生的确切年代和发明者目前无法考证,但1996年在宁夏贺兰山出土了西夏文经书《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经专家鉴定确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实物”,时间为12世纪的南宋时期。然而,对木活字印刷记载最早、最为详尽的当推元初著名农学家王祯所著的《农书》,王祯在书中将木活字印刷成为“今又有巧便之法”,归纳了写韵刻字法、锼字修字法、作盔嵌字法、造轮法、取字法、作盔安字刷印法等六道工艺工序,他的记载是印刷史和活字印刷技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直接指导了后世活字印刷的实践与发展。现今刘新岗所传承的木活字印刷技艺的工艺流程与王祯所采用的基本相同。到了明清两代,木活字印刷更为普遍。尤其是清代,乾隆皇帝一道皇家修书的御旨将木活字印刷推向了极致。

依然“活着” 幸得世代家传

或许你没想到,在中国已流传了上千年历史的活字印刷术,河北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还完整地保留着。据说这里不仅保存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清代木活字,而且还流传着最原始的一套活字印刷工艺。走进博物馆的木活字展厅,56万8千多枚清代木活字可谓蔚为壮观,他们和馆藏的古代的泥活字、铜活字、锡活字,近现代的铅活字、铸字铜模以及169块清代印刷雕版,共同演绎着一部中国印刷史的全貌。同时,在这里还能欣赏到中国古代(宋、元、明、清)书画作品。

当我们问起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的馆长——刘新岗,为何他会有收藏清代木活字并保留发扬活字印刷工艺的想法时,刘新岗展开了对祖父的回忆:“我的祖父刘茂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听父亲说我爷爷年少的时候,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由于家境不好,我爷爷就去北京学习木作,后来在一家姓程的湖南人开设的谱籍印制作坊里干木工活,久而久之跟作坊里的南方木匠习得了木活字的制作和印刷技艺。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因为战乱,程老板返回了家乡。在返乡之前,他将店里拿不走的80盘木活字,有两万多枚,连同一套《百家姓》雕版半送半卖地给了我爷爷,不久我爷爷也带着这批木活字返回家乡衡水,凭借这门手艺替人印制文告、族谱、请柬等,维持生计。解放以后,我的父亲刘保恩承传了这一木活字印刷技艺,并继续在村里利用这门手艺为大伙儿服务,七十年代,还曾印制毛主席诗词、语录。我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自然慢慢地喜欢并跟父亲学习木活字的制作、印刷技艺,长大以后又涉猎收藏,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从前为生存 如今为执念

刘新岗的脑海中会时常会浮现出自己年少时跟随父亲学习木活字印刷技艺的情景。方寸之间,刻刀起舞,鬃刷扫过,字韵飘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往。当第一张亲手拓印的纸张从印版上揭下的时候,一种成就和快乐感从他心底油然而生。刘新岗的成长脚印以活字印刷术一字一字地拼接而起,因此,即便古老的活字印刷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刘新岗还在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技艺,并且执着于对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在他看来对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和弘扬,不仅是对祖辈的承诺,更是一份责任。

刘新岗所传承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严格遵循古法,工艺十分考究,其具体工艺流程可以分成造木子、刻字、入柜、分拣、排版、印刷等步骤。在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里陈列着十二组捡字大柜,刘新岗介绍道:“这就是严格按照《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的记载复原的。每一个大柜横十竖二十,共二百个抽屉,每个抽屉八格,活字分别以康熙字典按部首笔画排列。目前,这十二组捡字大柜共收录206162枚木活字,而且,据专家考证,这20多万字正是清代印制《四库全书》的那套木活字。”

印刷术 画样年华

“镂象于木,印之素纸”的木版水印艺术源于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朵云轩自光绪二十六年创立之时起,就传承了木版水印这一传统技艺。一百一十多年的薪火相传,朵云轩将其发展成为一门综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造艺术。以简单的工具、复杂的技艺,通过“勾描”“雕版”和“水印”三道纯手工工艺程序,就能将中国书画作品的笔情墨韵原汁原味再现出来,达到“乱真”的效果。朵云轩的木版水印技艺已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朵云轩的木版水印技艺在中国书画复制、古籍善本再造、传统水印笺纸的制作,以及水印版画语言的实践与探索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朵云轩的木版水印技艺早期主要用于笺纸楹帖的制作,因选画雅致,雕印精美,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1957年之后开始雕印历代名画和当代名家名作,选用原作相同的纸绢色墨,精雕细印,将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彩色套印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工笔重彩还是水墨写意,都能极真实地再现原画的精神风貌和笔趣墨韵,达到几可乱真的境地。

木版水印 难寻价值与成本的平衡

传承一门传统技艺确实不易,尤其是高品质的本真传承。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主任郑名川感慨道:“传承木版水印最大的困难可能还是大众对它的认知和价值认同吧,我们木版水印作品的售价大多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中国的雕版印刷术按照自身的发展,从单色到多色和活字,再到饾版,直到清末被高效的西方现代印刷术所取代,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我们今天的木版水印技艺如果不是当年鲁迅、郑振铎的抢救和新中国建立后政府的重视,或许今天已经消亡了。”

木版水印的纯手工性,决定了有人工成本较高、制作周期长。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雕刻大小版子少则十来块,多则上百甚至上千块,套色百次千次以上,耗费百日才能成就一件普通作品。以来楚生《黑蝶》为例,一幅27×18厘米的小品,至少也要三四十个工作日。水印工序最耗费功夫,因为它承担的是一整版画的印制,一般有一百张左右的量。但从工艺而言,一般工细复杂的线条版,刻工耗时更大;而需要掸色的平版,则印工更费功夫。

手工制作 为“复制”赋予温度

在郑名川眼中,与现代印刷的最大区别在于,除了具有印刷复制的属性外,木版水印雕印出的作品本质是木刻版画,是美术品,作品融入了木版水印师对作品的理解、诠释与重新呈现,带有手工的温度,是有灵性的,这是现代印刷所无法达到的。另外,传统中国画颜料、材质运用,以及色、墨与生宣纸交融渗透洇化的水晕墨章也是现代印刷术不能实现的。

今天,朵云轩的木版水印技艺在中国书画复制、古籍善本再造、传统水印笺纸的制作,以及水印版画语言的实践与探索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朵云轩现在制作的木版水印作品主要从两端着手,一方面做门槛略高的可以收藏把玩的精品,体现木版水印技艺精美程度和文化积淀,比如美术史上的名迹、笺谱辑印等。另一方面做大众都能消费的起的具备实用功能的传统木版水印纸品,比如水印笺纸、花笺楹帖等。

收藏关注 新古籍与名迹复制版画

木版水印作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木版水印本体语言的作品,包括画谱、笺谱和笺纸等。部分装订成册木版水印作品作为“新古籍”被艺术收藏市场所接纳,比如朵云轩梓行的《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书画谱》和荣宝斋雕印的《十竹斋笺谱》《荣宝斋诗笺谱》等几乎是艺术品二级市场“古籍善本”拍卖专场的标配。

一类是刻意模仿国画语言的木版水印复制作品,意在制作“下真迹一等”的历代名迹“副本”,在广义上仍旧属于版画,介于中国画与版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复制版画。这一类作品,特别是那部分技艺复杂的大型精品,像荣宝斋的《韩熙载夜宴图》,朵云轩的《徐渭杂花图卷》、《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等,都是木版水印划时代的佳构,其收藏潜力往往更大。当然,一些有特殊意义的作品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比如现代木版水印第一件绘画作品《张大千敦煌供养人》;印数少或者毁版也是木版水印收藏可以考虑的一个因素;同一套雕版的某个印次印得特别精美也相对价值更高。

除上述两类主要的之外,还有少量与版画家合作的版画原作也值得珍视。比如1960年朵云轩与黄永玉合作的《全家送我上学堂》,黄永玉先生创作并刻版。最后,郑名川特别提醒,虽说“纸寿千年绢八百”,但保存木版水印作品时也应注意防霉、防晒、防污、防虫蛀、防鼠害等。

制作过程

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雕刻大小版子少则十来块,多则上百甚至上千块,套色百次千次以上,耗费百日才能成就一件普通作品。

猜你喜欢

朵云轩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
朵云旧藏精品呈现朵云春拍
印刷术
德国的印刷术与禁书展
活字蹦跳
非遗视觉:朵云轩木版水印
神奇的印刷术
泥、木活字印刷工艺制作流程探究
明活字印本《适情录》排印技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