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州市2016年小麦病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6-10-12彭旭红周登文

湖北植保 2016年5期
关键词:荆州市历年条锈病

彭旭红 齐 立 王 玲 周登文

(湖北省荆州市植物保护站 434020)

荆州市2016年小麦病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彭旭红齐立王玲周登文

(湖北省荆州市植物保护站434020)

荆州市2016年小麦收获面积13.73万hm2,比2015年增1.28万hm2,总产51.38万t,比2015年增7.11万t,单产249.5kg,比2015年增12.5kg。2016年小麦病虫在荆州市发生特点是病害重于虫害,小麦赤霉病为大发生(5级),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为中等偏轻发生(2级),小麦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粘虫等为轻发生(1级)。荆州市小麦病虫发生面积19.33万hm2次,防治面积41.05 万hm2次,通过及时组织病虫防治,挽回小麦损失4.59万t。

1 小麦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1.1小麦赤霉病

2016年小麦赤霉病属大发生年份。其特点是:见病早,扩展迅速,发生严重。据我站系统调查观测,小麦赤霉病于4月15日见病,见病时间与2015年相近,比历年提早近10d。4月25日~5月5日为病害激增期,4月21日在监测点调查,赤霉病病田率为100%,平均病穗率为22.9%;4月28日调查,平均病穗率上升为54.5%,是4月21日的2.4倍;5月6日调查,病穗率为34.0%~89.0%,平均为73.2%,80%左右的田块达大发生程度,病指为15.5~69.3,平均为49.0,无论是平均病穗率还是平均病指,均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居第一位。

5月6日,荆州市植物保护站(以下简称市站)在3块小麦田随机取样带回室内测定小麦赤霉病病粒率,其穗上病粒率为18.0%~29.7%,平均为24.2%,风整后病粒率下降,为13.8%~22.8%,平均为18.6%,风整后病粒率下降了5.6个百分点(见附表)。据市站统计,2016年荆州市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9.42万hm2,占种植面积68.6%,防治面积19.89万hm2次,为发生面积2.1倍。

附表 2016年荆州市小麦赤霉病病粒率田间取样调查表

1.2小麦条锈病

2016年小麦条锈病全市综合为中等偏轻发生。其发生特点是:见病早,扩展慢,发生程度较轻,但发生不平衡。据市站系统观测调查,小麦条锈病于1月26日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近60d,与2015年相近;市站年后调查,病田较普遍但发病程度较轻,为零星见病或呈发病中心出现,在小麦条锈病发生基本稳定期于4月15日调查,病田率为83.3%,平均病株率28.7%,平均病叶率14.7%,平均严重度10.58%,平均病指为2.45,为轻发生年份;但见病早、发病中心面积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其发病中心病株率达100%,病叶率60.0%,严重度21.0%,病指为12.6,达中等偏重发生程度。综合上述情况,荆州市小麦条锈病为中等偏轻流行。据统计,荆州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5.26万hm2,比2015年减少2.87万hm2,以松滋、公安发生面积较大,其发生面积分别为1.8 万hm2和7 070hm2,荆州市防治面积11.55万hm2次。

1.3小麦纹枯病

2016年小麦纹枯病为中等偏轻发生。其发生特点是:见病迟,扩展慢,终止早,且发生不平衡。据市站系统观测调查,小麦纹枯病于3月25日见病,当时小麦已处于孕穗—破口抽穗期,见病时间比往年偏迟7d左右;4月1日调查,小麦纹枯病病田率83.3%,平均病株率10.3%;4月8日调查,平均病株率上升为12.0%,7d内病株率只上升了1.7个百分点;待病情基本稳定后,4月15日调查,病田率100%,病株率为4%~50.0%,平均为24%,达中等偏轻发生程度;但田块与田块之间差异较大,发生不平衡,纹枯病发生最重的田块病株率达50%,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轻的田块病株率为4.0%,为轻发生。据统计,荆州市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2.47万hm2,占种植面积18.0%,防治面积3.93万hm2次,是发生面积的1.6倍。

1.4小麦白粉病

2016年小麦白粉病为轻发生。其发生特点是:见病迟,扩展慢,发生轻。据市站系统观测调查,小麦白粉病于3月14日见病,见病时间比历年平均晚近25d,且扩展慢,市站在小麦白粉病病情基本稳定期4月21日调查,病田率为40.0%,发病田块只是零星见病叶,病株率、病叶率均很轻,为轻发生。据统计,荆州市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7330hm2,占种植面积5.3%,防治面积2.2万hm2次。

2 小麦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2.1菌源基数的影响

荆州市小麦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均为本地菌源,基数充足,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病则重。但小麦条锈病主要是外来菌源,来自甘肃的陇南、四川等地,在本地不能越夏存活,据市站历年系统调查资料分析表明:外来菌源传入荆州市的迟早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程度起决定性作用,见病早发生流行重,反之则轻。2016年,荆州市小麦条锈病于1月26日见病,比历年提早近2个月,由于菌源进入荆州市较早,重复侵染次数较多,导致松滋、公安、荆州区等县市区传播范围广,局部田块发生较重。

2.2气候条件的影响

据荆州区气象局观测,2016年1月~2月平均气温为 6.2℃,比历年同期平均高 1.5℃,降雨33.2mm,比历年同期平均减少53.8%,虽冬季气温偏高,对小麦条锈病发生有利,但降雨偏少,对条锈病菌丝体扩展为害不利。3月份平均气温为12.6℃,比历年同期平均高2.6℃,月降雨量为42.9mm,比历年同期平均减少42.5%,在这种气温适宜但降雨偏少的气候条件下,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流行仍然不利。进入4月份以后,4月平均气温为18.9℃,比历年同期平均高2.2℃,特别是4月下旬,平均气温达20.3℃,比历年同期平均高 2.3℃,最高气温达29.2℃,在这种气温偏高的气候条件下,致使小麦条锈病侵染停止,在4月下旬前终止为害;但4月降雨较多,雨量161.3mm,比历年同期平均多45.5mm,雨日15d,比历年同期多3d,特别是4月3日~6日、4月14日~17日和4月19日~23日三个降雨时段连续降雨分别为4d、4d和5d,此时正值各生育期的小麦处于齐穗至扬花初期,降雨时段与小麦赤霉病易感病期高度吻合,而田间施药防治困难,导致2016年荆州市小麦赤霉病大流行。进入5月份后,荆州市5月上旬降雨仍然较多,雨量29.9mm,雨日7d,在这种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病后期扩展、流行、病情加重非常有利。

2.3品种的影响

2016年荆州市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郑麦9023、鄂麦596、鄂麦352、驻麦4号、襄麦25等,这些品种易感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没有明显的抗病性,由于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导致小麦赤霉病为大流行。

3 小麦病害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

3.1早预报

在规范调查监测的基础上,市站于2016年1 月26日见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后,及时向单位领导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集体会商分析,于1月28日发布了《2016年荆州市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预报》,预测了2016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趋势,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根据小麦赤霉病子囊壳稻桩带菌率调查基数,于3月21日又发布了《荆州市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预计了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意见,并要求结合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各县市区植保站也相继发出了小麦病虫害的病虫情报,指导农民及时组织防治。

3.2早宣传

春节过后,根据市站和公安、松滋等县市植保站的调查情况,于3月3日以荆州市农作物病虫草鼠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荆病虫防指办〔2016〕1号)的传真,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监测、科学指导,突出重点、适时防控,加强督导、确保防效,认认真真抓好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战役。根据荆州市小麦赤霉病子囊壳稻桩带菌率调查,结合天气预报,4月6日市站以荆州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的文件,发布了《关于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荆病虫防指办〔2016〕2号)的传真,要求各地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开展宣传指导,抢时组织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战役。

3.3早培训

在湖北省植保总站3月10日举办的两夏作物病虫防控现场培训会之后,荆州市各县市区农业局、植保站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上旬相继召开了小麦“一喷三防”现场培训会,会上聘请省植保总站专家或当地的植保专家重点讲解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害的为害、防治的重要性及防治的技术要点,使防治技术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在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荆州市农业局组织了3个检查督导组,深入到8个县市区,进行夏粮夏油病虫防治技术指导,到乡镇、到村组、到田块进行检查、指导和培训,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3.4重防治

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在抓好开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穗期施药防病保穗工作,按小麦生育进程分类排队,做到齐穗一块施药防病一块,坚决不留死角,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施第一次药,隔7d左右抢晴施第二次药,药剂主要选用氰烯菌酯悬浮剂、咪鲜胺乳油或多菌灵胶悬剂加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对已见小麦条锈病的田块,均选用三唑酮、氟环唑、烯唑醇等农药普遍防治1次~3次,兼治小麦白粉病;对未见小麦条锈病或白粉病的田块,结合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酌加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普遍防治1次~2次,确保防治效果。对小麦纹枯病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均选用井冈霉素、敌力脱等药剂喷雾防治。但由于2016年4月份雨水、雨日较多,防治难度大,导致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不够理想。

S435.12

B

1005-6114(2016)05-056-003

2016-04-25

彭旭红(1970-),女,农艺师,一直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及财务工作。

猜你喜欢

荆州市历年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捉迷藏比赛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