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传播中媒介伦理问题探讨

2016-10-11陈熠搏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伦理媒介受众

陈熠搏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以往受众在大众传播媒介面前软弱无力的状况,此时受众成为了传播的主人。在全新的网络媒介环境下,受众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传统媒体的话语权逐渐丧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互联网赋予每一个人无限的可能,让个人力量增强、个人价值释放。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如何让普通人越过几百年塑造的专业屏障、权威评价和路径依赖,获得平等而充分的展示机会。同时也提出当前媒介环境下互联网个人力量的崛起和信息主体地位的改变可能导致的伦理困境,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期引起广大传媒人的思考和重视。

关键词:互联网传播;媒介伦理

一、网络传播中的个人狂欢

1.受众网络话语权的实现。2005年7月7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早上伦敦的地铁里人来人往,人们手拿面包、咖啡,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爆炸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平静而寻常的早晨,在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交通尖峰时刻,4名受“基地”组织指示的英国人在伦敦的三两地铁和一辆巴士上引爆自杀式炸弹,最后造成52名乘客遇难,700多人受伤。2005年7月7日,是英国灾难史的一个节点,却是新闻史的一个转折点。此时,业余报道和专业报道已经没有了明确的界限,身在现场就赋予了人们传递消息的资格,而手机、互联网这些新媒体,这个新的媒介环境则给人们提供了互相连接的桥梁。这里,专业、资格和技能都被模糊了,人人都是消息提供者,人人都是记者。人们将迎来一场由自己和这个互联网时代所联手打造的信息的狂欢。

2.网络英雄的塑造。《互联网时代》中提到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它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那个时候随着各个学派新观点的爆发,需要一本将各领域知识和各学派观点集中起来的书籍。1768年,《不列颠百科全书》问世,只有三册,被当成综合知识工具书出版,囊括了当时各个凌云的新发明,新成果,新观点,这时的它已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维基的创立给传统媒体敲响了警钟,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可以把个体的想法汇集成为群体的智慧,从而爆发惊人的能量。在这里权威逐渐被瓦解,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建设互联网,分享知识,获得知识,群体的力量胜过一千个爱因斯坦。人类盈余的时间和智慧在互联网时代汇聚,转化为巨大的能量。这是一个没有那么多爱因斯坦却可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时代。

3.个人价值的实现。艾瑞克是生长在内华达一个农业小镇的音乐学院学生,在十八岁以前,他认为自己经历的是不得志的,没有色彩的年轻岁月。18岁那年,他参加了一次大合唱,2000年瑞克在互联网上收到了一个女孩儿录制的视频。010年,艾瑞克收到了12个国家的185位演唱者的回应。这些人中大多数从未有过歌唱的经历,他们的舞台是在自己家里、浴室、卫生间、书房,甚至走廊。但音乐和歌唱的梦想始终存在于他们的心中。2013年已经有101个国家的6990名歌手参加了第四次虚拟大合唱。网络给了这个年强的孩子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在网络时代,所有人的命运都不同了,普通人和天才之间的环节被简化,向往和现实之间的可能性都扩张了。个人命运开始真实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个人价值被实现的可能前所未有地增大。

二、网络传播中的伦理困境

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主流价值观的“碎片化”。在新的时期,受众不再盲从和受制于单一的媒介,而是开始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地选择能够满足自己个性化要求的传播媒介,此时受众更加在意的是个体的需求和感受,个体价值也从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以“碎片化”新闻为例,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越发凸显时效性,深度报道的缺失很难让受众从整体上把握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深层次地对问题加以认识和理解。在“碎片化”的媒介环境下,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文字阅读和信息选择,传播权利的泛化和去中心化使得以往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也面临着“碎片化”的危险。而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势下,传递主流价值观的信息渠道也被慢慢消解,如何重新搭建这一渠道,如何在不侵害受众对信息的知情权的情况下进行内容的传递和主流价值观的重建是媒介伦理中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2.信息主体地位的改变导致“把关人”缺失。当新的媒介互联网出现之后,信息的制造、传播、使用的权利开始真正地回归受众,流通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这就是互联网这个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明显不同的一点,在互联网中很难形成明确的,有绝对权威的“把关人”,其使用的准入门槛非常低,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通过自己的朋友圈,QQ空间,BBS论坛等发布信息,发表看法。而此时,由于没有了社会身份的制约,每个人几乎都是隐匿的,其行为已经摆脱了道德舆论电话传统思想的约束和控制。这种媒介环境也就为不规范、不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传播行为提供了土壤。“丑闻炒作”、“人肉搜索”等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行为在这里很轻易就能被实施。

三、网络传播中媒介伦理问题的思考与展望

1.从制度层面完善和加强法制建设。互联网媒介伦理的架构不能完全依赖于人们的自律,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和制度上加以约束,道德和纪律的双向制约才会实现媒介伦理的理想运行。基于以上情况,首先要加强对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加强其法制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其次,在正式法律条文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需要相关部门出台一些辅助政策、规则、法律解释、判决标准 等,以保证对媒介环境中媒介伦理的维护。同时,对新媒体环境中一些潜在的问题要及早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就改善媒介大环境而言,完善和加强法制建设只是硬手段,最终的目标还是希望通过硬手段和软规范的合力加强公民和媒介从业人员对媒介伦理问题的重视。

2.从技术层面完善媒介技术的使用与发展。从麦克卢汉开始,人们意识到媒介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媒介即讯息”理论阐述了媒介技术的发炸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当然巨大的技术进步不仅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把关人、意见领袖缺失,传统媒体权威不再,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媒介技术依旧需要媒介伦理的干预和调节。在人们进行媒介技术额发明和使用中,除了关系媒介技术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以外,还需引入伦理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估,避免有可能发生的媒介伦理问题,或出现问题后腰能及时的补救和处理。

参考文献:

[1]陈妮.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伦理的建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闻娱.媒介交换网络中的新闻伦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林晖.中国主流媒体与主流价值观之构建[J].视听,2014(5).

[4]李留义.新闻“碎片化”时代大学生的价值新闻与写作[J].新闻评论,2013(12).

[5]李满.微博话语权的实现与反思[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

[6]克里斯琴斯,马克.法克勒,克里谢尔.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谈敏.媒体视域下传播伦理的困境及对策[D].浙江:江苏大学,2013.

[8]李文.冰全媒体语境下传统伦理价值的解构与主流价值观的重塑[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8).

[9]王智华.论大众传媒的伦理责任[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10]朱玲一.转型期中国媒介伦理问题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0.

[11]王超.论网络传播中的草根狂欢[D].陕西:西北大学,2010.

[12]陈闻.网络时代的庶民狂欢——试析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草根文化[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伦理媒介受众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