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本课堂,化解思维困境

2016-10-11陈玲娣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弹簧秤平面镜逆向

陈玲娣

摘 要:找准问题的基点,让疑难问题的解决成为课堂教学改进的支点,能有助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提高,为有效教学夯实基础。本文对初中学生科学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常见思维缺陷及纠正措施予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思维;缺陷;原因;措施初中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遭遇思维困境,学生的思维困境往往是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认识不足,或者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或者是他们只会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正向的思考,而没有进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A. 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 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 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 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此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这就是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的原因。

缺乏灵活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往往使所学知识得不到高度的概括,不能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当然就无法明白“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运用时就缺乏深度。另外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

比如: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银;B.铜;C.铁;D.铜和银。此题错选B、C、D的学生有38%,出现这样的错误就是没有进行逆向论证。思维与能力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重要因素,当一个学生的思维存在困境的时候,通常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错误。这时我们需要充分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从学生的思维方式上找到问题改正的方向。

由上可见,每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背后,总有有其特别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经验的错误,也可能是他们思考方法的落后,还可能是思维品质的机械与单调,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是教师没有基于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学。如何化解这些思维困境,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设计有效问题,逐层建构新知

概念的把握是初中科学的基础与重点,在初中科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抽象概念,通过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在提问中让学生受到启迪,能达到掌握概念、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比如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个难点,不能停留在语言叙述的表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以下问题串:

1.从力的角度来看,现在纸和水除受重力外还受哪一个力作用?

2.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因为只与大气接触,所以是大气给它一个向上的力)

3.你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的这个力呢?(提示:需要逆向思维,做空气的密闭钟罩抽气实验)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他们先前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建构的过程往往是同化与顺应旧观念而创造新概念。这里我们借助学生原有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逆向思维证明”等学习基础,通过进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了对是否真的是大气被托住这一疑点,构建了新知,使他们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二、设置激趣情景,诱发思维冲突

学习情境设计应该是以学生为活动的中心,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如果我们能把学生置于问题探究的氛围之中,让他们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动态学习,体验并提示科学的奥秘,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

比如在在浮力复习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单用弹簧秤也能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设计了如下情景式问题:“地质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由于随身携带天平、量筒很不方便,如果只拿弹簧秤,能测出岩石的质量和密度。”

很多学生看到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认为,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可以理解的,根据的原理是G=mg;难道用弹簧秤还能测出物体的体积吗?绝对不能!而事实上,使用弹簧秤加一些辅助的物品――水和棉线,在野外也能量出岩石的密度。通过巧妙设计看似不可能的问题,给学生带来的挑战的欲望,让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究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三、巧妙改变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通过观察与实验,教材中有不少学生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动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一般我们在做学生实验的时候,往往由学校的实验老师为学生作器材的准备,由于准备的器材不多不少,学生按实验要求步步为营的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其实不利学生创新精神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有时我故意在准备器材的时候多放几个器材,有时则没有出示课本要求的器材,而换上同类适用的器材,这样就能给学生以思考与创新的余地。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玻璃板而不是玻璃镜,但学生做了实验,教师也反复进行了强调,但每到做题时他们还是会写玻璃镜。后来我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前的准备时,故意多放了一块玻璃镜,由于习惯思维的影响,他们谅用玻璃镜来进行实验,当学生发现实验出现困难的时候,才发现是器材没有找对。这样在学生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玻璃板既可以用来成像,还能进行透视的原理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事后的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了明鲜好转,错误率明显下降,这样就克服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感受到失败也是好事,能从中分析与总结并得出有用的知识。

学生的问题困境往往有其产生的原因,我们能够把握学生的疑难所在,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解决有价值的疑难,让极大部分学生从一筹莫展的境地找到“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是有效的教学。找准问题的基点,让疑难问题的解决成为课堂教学改进的支点,能有助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提高,为有效教学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超良“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 《课堂·教材·教法》.

[2]《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猜你喜欢

弹簧秤平面镜逆向
逆向而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方法、技巧、探究与提高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