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

2016-10-11明显莲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范读语调古诗

明显莲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努力, 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三本五重教学法”( 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就强调了学生“读”的功效。他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 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一、诵读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体解“语文味”

兴趣是学习之师, 根据小学生的习惯模仿的特点, 我经常在说话、诵读中鼓励学生模仿电影、电视里的人物, 叫学生们学他们的语气、语调说话, 体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养成边读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让他们感到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从而增强其阅读的兴趣。通过读不仅要把课文中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 。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我首先就是在教课文前, 给学生有感情地示范读课文, 虽然学生并不能理解课文内容, 但能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课文的诵读是学习汉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 但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学生在集体诵读时不出声, 单独诵读时抓耳挠腮, 脸红脖子粗, 不敢诵读, 有些根本就不会读, 有些是不敢大声读, 生怕读错, 招人笑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根据小学生的注意规律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范读、示范和试读等手段, 还让学生在课外多听广播、多看电视, 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 来激发鼓励小学生的诵读兴趣,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语文。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 常常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诵读节奏, 使学生在诵读中感觉到好象是用心在唱歌、琅琅上口, 丝毫没有矫揉造作, 从而让学生达到对诗词语境的感受和联想, 使学生在诵读中更能接近诗词的意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加深对诗词的学习和理 解。通过学生的多读、多背和大声地诵读课文, 还可以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

二、诵读能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范读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正确范读标准。我认为:就是要教师必须吐字清晰, 读音标准, 否则就会把学生的读音引到邪路上去。用方言读课文不好;不用普通话就更不好。有的老师很难改变方言语, 或者羞于改变,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范读时放录音, 或者下载现成的课件, 或者请普通话好的老师在课前录好音。只要我们用心去想, 肯定会有提高范读的更好办法。在诵读中要体现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我常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 读者的感情可以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因此老师要指导好学生用心去读课文, 感知课文, 体会每一个字、词、句中渗透的情感因素, 从而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 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意图能够正确理解。例如在教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 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语境的酝酿, 通过播放教学光碟, 使学生结合画面、伴音, 体会在30多年前那特定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在北京十里长街痛送总理的情景。不同的人物形象、心理, 作者对不同的人物刻画, 构成了特定气氛下人民群众送总理的画面, 示读老师的悲痛的语调、语气把整个十里长街为总理送别的情景描绘地十分逼真,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为了和总理做最后告别, 人 们冒着严寒, 静静地在十里长街等待着……当总理的灵车经过人群时, 人们不断的抽泣声在范读老师的诵读声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使学生在悲痛的气氛中, 体会到人民群众对总理的元限爱戴之情。

三、诵读能提升感悟能力和学习效率,传承文化素养

诵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诵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诵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记忆也更深刻和牢固。有利于学好国学,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当然诵读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诵读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语文各个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诵读这一关键环节, 重视诵读在教学环节中的意义, 彻底改变教学中“哑巴汉语”这一普遍现象。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诵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诵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那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呢?

1.教给诵读或朗读的方法。诵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 是说话训练的较好 方法之一。安排诵读指导课, 讲授诵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 楚, 努力做刽准确、流畅、传惰。诵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诵读、集体诵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诵读、接力诵读、分角色诵读等等。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 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营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 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 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 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带领学生诵读, 体味作品深意。课标对小学各年段诵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诵读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等。下面以古诗诵读为例略作说明。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 可见读的重要性。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 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 并且古诗都是韵文, 句式整齐, 音韵优美, 语言精练, 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 而应让学生反复的诵读, 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 记忆力也处于黄金段, 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让学生先读, 然后会背诵, 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 正如“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然而在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调。有人认为:在领会作品的涵义和价值之前, 接受者应该先欣赏它的情感和语调方面;整个接受过程都是在语调背景上并在其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接受者可以感受到它的艺术提示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诵读, 体味诗味。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诵读形式, 例如分小组诵读、配乐诵读等等, 甚至可以适当的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 配以适当的动作, 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陶冶它们的情操。

3.安排学生自我诵读,提升诵读能力。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部就班训练诵读,实现自读自悟自我提升。

猜你喜欢

范读语调古诗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