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2016-10-11刘鹏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自学作文

刘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从着手,无话可写或者胡编乱造,应付了事的现象。改进作文教学,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之达到作文乐的境界呢?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学生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不足,但在他们心中,由他所爱,由她所感,可写的内容仍然很多。教师在讲授前要作课前精心设计,巧妙导入。教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所设的题目要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用”、“有味”和“有望”,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那么,他们就会乐于写作,勤于写作,做出好文。如半命题目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一般都会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富有青少年的生活气息。如自由作文,让学生自由选票,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巧设作文题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使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事,更不是苦事,写作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开辟“作文园地”,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设疑,引导学生生疑、释疑,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欣赏学生的感受和见解,使学生逐步做到敢想、敢说、爱说、乐说,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快乐,以学习语文为乐事。

在教室里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开辟“作文园地”,经常选登本班学生中写得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的片断、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承上启下的过渡节、优词佳句点滴,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作文园地”里的作文,可以是作文本上的,也可以是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体裁、内容、篇幅均不受限制。被选中的作文请学生自己誊写出来发表,可以想象,此时,学生的发表欲得到了满足,已经进入作文“乐”境界,那种誊写时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是平时所少见的。

三、开展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具体的形象对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作用,越是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起联想、想象,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从而提高效率。争胜好强是少年儿童的特点之一,开展作文竞赛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有激发作文热情,作文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组织讲故事(口头作文),看图作文赛,读书心得讲演赛等等,这些比赛的形式,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由“没话可说”过渡到“有话要说”,使“要我写”转化成“我要写”。让“爱写”去促进“会写”,又让“会写”去推动“爱写”,不断激起学生继续追求新的成功的意念。

四、作文课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而作文教学中,要走出以往的教师讲、学生读、学生写的模式。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身边事物,怎样表达对事物的情感及观点。可让学生小组交流所感片段,大胆地讲。然后,全班交流等形式多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为教学不是枯燥的,而就是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写作、想写作的愿望。

五、关注课后自学,激发表达的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自学,用具体简单的“课后自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养成先学后教的习惯。换言之,要养成学生课后自学的习惯,只有把课后自学用具体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容易获得答案的问题来进行引导。而作文的课后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并记录感受。笔者认为:一读:阅读中梳理作者的写作构思(行文思路);二读:了解作者的文章结构(主次分配);三读:细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段(怎样表达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是读书,还要学会理解分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点、情感的表达欲望。

总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从教者应该善于研究学生心理,善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才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自学作文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