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及对策

2016-10-11李长玲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长句感情课文

李长玲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 有助于因声明义, 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 有 助于增强语感, 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 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不同的年级段都强调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不能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为此, 学校和广大语文教师也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朗读教学和训 练上, 本人在语文教学中, 边学习、边实践, 摸索以农村学生为主的班级, 怎样强化阅读训练的方法, 不断总结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有意识地强化语文阅读教学, 增加阅读训练内容。现就如何结合我地以农村学生为主的实际, 优化我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1.不重视朗读教学, 学生朗读水平差。在过去语文教学现实情况看, 首先是忽视朗读教学, 只重视教学内容的全覆盖, 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阅读只作为整个过程的一小部分, 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一堂课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老师在阅读教学时还是重 分析、轻朗读;重知识、轻技能。往往看见“老师在黑板上不停的写, 学生埋头在书本上记”的现象。一节课 40 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 5 分钟, 有的甚至没有给 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 。如预习 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在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 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在不停的问:读完了没有? 好像自己的教学内容讲不完了。 在老师的一再催促下, 学生说“完了”。 试想, 这样的朗读有什么效果? 学生阅读时经常听到, 声音拖得很长, 像唱歌又像“念经”, 有的在扯着嗓子比赛谁的声音响 亮, 发声没有节奏, 缺少韵律, 缺乏感情, 朗读成了喊读, 成了唱读。发音不准确、不流利, 更谈不上入情入境、以声传情了。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缺乏目 的性和针对性。一般一堂课读的时间只有那么几分钟, 老师采用了分组读, 男、女同 学对比读, 点名读等各种形式, 看似热热闹闹, 课堂气氛活跃。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缺少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 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 没有用心、用情去读, 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 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 起不到真切地感受课文的作用。

3.朗读的面窄。不管是什么样的朗读, 特别是公开课, 教师往往盯住几个成绩好的学生, 这样一来, 在其他学生的心理形成了一个阴影:“反正我读不好, 反正老师 不会叫我读, 无所谓了”, 慢慢地开始自由散漫起来。长此以往, 大部分学生既消弥 了“我要读”的内驱力, 也没有了“要我读”的外推力, 语文能力的形成成了一句空话, 更不符合提高朗读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要求。

4.指导不到位。一是由于老师的指导不到位, 学生慢慢形成了唱读的习惯。 二是学生在朗读时, 老师往往只指出其中读错了的字和词, 以及读得不通顺的句子, 再示范一遍。最多在分析课文时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或“把 x x x 语气读出来”, 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 导致朗读不能熔“导”、 “练”于一炉, 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 只重声音形式, 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 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 把某一个字 ( 词 ) 读得重 ( 或轻 ) 些, 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 慢些 ) , 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三是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 怎样停顿, 老师的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因不会换气, 乱停顿, 而导致词不达意, 甚至让人误解这句话的含义, 搞得怪腔怪调, 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语文当真成了单纯符号的“文字”, 少了民族语言的内涵和底蕴。

二、提高朗读训练效果的对策实践与思考

1.安排足够的时间阅读, 反复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能读 懂课文, 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 匆匆 过场, 草草收兵。

2.要有目的性, 带着问题读。预习性朗读, 老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 课文中不会读的字、弄不明白的词语, 要求学生查字典;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课文。在课堂上朗读时, 老师首先要精心设计好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 也就是说, 读中要有指导,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引导学生人情入境的放。读后要留点时间进行评价反馈, 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3.做到公平, 人人都给予机会。朗读训练时, 老师不能总盯着那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对于那些成绩不太好或比较差的学生, 要多给一些机会, 对他们的朗读多鼓励。老师可以设立一个进步学生奖, 让他 们也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要我读”的外推力, 促使大部分学生产生“我要读”的内驱力。这样, 就有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语言的表征能力。

4.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我们常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读的形式要多样, 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培养语感, 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 遇到长句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 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1) 向学生讲清楚朗读时字音要准,节奏分明,读的时候不要拖音。

(2) 训练学生“说” " 的能力。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从“说”开始, 大声说, 放开说, 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奠定基础。

(3) 训练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 所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 设身处地的、人情入境的, 激昂处 还它个激昂, 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4) 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 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 锤锤敲打, 锤锤有声。如 《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 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 还可告诉学生, 随着读 “啊”字, 气流也轻轻带出, 以达到“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之功效。这样读, “大珠小珠落玉盘”, 叮当有声, 错落有致, 读出了语言的韵味, 读出了语方的音乐美。

(5) 对于长句, 排比句或者难读的句子, 老师要发挥“示范”作用。老师在范读 时, 要提出要求, 让学生认真去感情, 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 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必须引导学生“入境人情”, 因情而自得, 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 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去品味语言的美。

总之,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 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平时多积累、多感情, 切实让学生能学有所得,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对以农村学生为主的我地学校, 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具有必要性。

猜你喜欢

长句感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