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民间故事蕴含的佛教思想研究

2016-10-11袁国芬尹彦娥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佛教

袁国芬?尹彦娥

摘 要:泰国是一个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佛教在泰国的信众最多、流传最广、地位最高、影响最深。泰国人民从生到死所经历的婚丧嫁娶、风俗民情等等大小事宜都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更不必说泰国的文学与泰国佛教的关系。通过对泰国民间故事的解读会发现其中包含了众多的佛教思想,可以看出佛教对于泰国人民深刻的影响,已然成为泰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泰国民间故事;佛教;佛教思想

一、佛教与泰国民间故事

13世纪素可泰王朝建立,是泰国信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在素可泰兰甘亨大帝时期,南传上座部佛教被确立为泰国的国教,一直沿袭至今。现今佛教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同信仰。全国寺庙遍布,佛塔林立,信众无比虔诚,僧侣备受尊敬,佛教发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泰国宪法明确规定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并且“国王必须是佛教徒,是佛教发展的保护者。”泰国人的一生,从出生、成年到婚嫁,直至死亡,乃至生活中的大小事宜,都要举行各种佛教礼仪,可以说佛教贯穿于人们的一生。

佛教在泰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泰国的历史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对泰国的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素可泰王朝立泰王潜心修行佛法,注重佛教发展。他根据30部佛经编撰而成素可泰最具有代表性的佛教文学《三界经》,他用优美的散文描绘了众生所在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宣扬佛教思想。还值得一提的是,经典佛教文学《佛本生故事》,其中讲述的是释加牟尼成佛之前经历的500多次转生,受尽人生之苦跳出轮回成佛的故事。在泰国有《清迈五十本生故事》等等,其中大部分故事都是泰国人民所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

泰国的民间故事是泰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民间故事数量庞大、内容丰富、蕴含深邃哲理,是泰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藏,为枯燥平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奔纳诺拓在其著作《民间故事》序言中所说,“民间故事是泰国宝贵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反映了泰国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价值取向,以及泰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民俗等,值得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世代传承。”由此可见泰国的佛教与泰国的民间文学也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泰国700多年的信史中,佛教和民间文学一直交融汇通,让泰国人民在享受故事的趣味性的同时还能深受佛教思想的启迪。此篇文章旨在浅析泰国民间故事里的佛教思想,从而更加了解与我们山水相连的泰国。

二、泰国民间故事所蕴含的佛教思想

1.众生皆苦,唯有修持才能脱离苦海

生老病死乃世间不变定律,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佛教却将其视为人生四苦。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句佛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佛教认为一切皆苦,整个人世间就是茫茫苦海。只有通过宗教修持,才能断灭贪欲、激愤和愚痴,从而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理想境界。

泰国是佛教国家,泰国男子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听经诵佛祈祷布施都是泰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他们虔诚信仰佛教,修持佛教的表现。“素宛桑”、 “世外桃源”、 “四棵缅桂”等几篇中都涉及到主人公到寺庙里听人讲经、斋僧、做功德、持戒烧香祈祷及出家修行等的情节,可见泰国人民的虔诚之心已经融汇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泰国佛教徒认为制作佛像将功德无量,因此乐于制作佛像。当有佛寺要制造佛像时大家都会捐物出力,为自己及家人积德,以求福报。泰国民间故事“制作佛像的功德”、 “銮岛玉佛”可以看出无论贫富贵贱,泰国人都喜建造各种佛塔佛像顶礼膜拜,以积德求福。泰国人也认为制造佛像能赎罪、减轻自己的罪孽。“隆塔”一篇在讲述到驾崩的特那王死后无法升入天堂。原因是自己生前捕捉折磨大象,便要求让自己的儿子建造高大的佛塔以赎罪。“披那恭与披那潘”一片中也讲到,披那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并命人杀死了养育自己的婆婆,当他老年时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后经佛陀指示他建造了一座佛塔来减轻自己的罪孽。 “一个小饭盒”一篇中,儿子因误会盛怒之下打死了母亲。寺庙的和尚将他带回寺庙让他诵读佛经7天7夜,为他剃度,让他外出弘扬佛法,后来为母亲修建佛塔以赎罪。

泰国佛教徒严格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醉酒。只有遵守此五戒者,死后方能上天堂。“召熙都”一篇中仙女未经召熙都同意就随意折了他的麦穗,佛祖知道后让仙女偿还自己的孽行,因为偷盗是罪孽。“素温贤”一篇中两个龙女拿了素温贤种植在岛上的作物,龙王让他们用金银珠宝赎罪,不然会罪孽深重。可见偷盗是很严重的罪孽,就算偷盗的物品多么的不足为道也罢。“三个女人”一篇中讲到有一个多嘴婆因为多嘴最终葬身鱼腹的故事,体现了祸从口出的道理,警示世人不妄语的重要性。“四棵缅桂”一篇中出现了杀生是一种罪过的情节。

2.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或称之为“业报”,其核心就是“业”。 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叫做恶业。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苦果的力量。善业是乐果的因,恶业是苦果的因。因果报应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六道轮回中的六道是指:天、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这六道的众生都是属于迷的境界,不能脱离生死。想要达到涅槃的理想境界就必须做善事、守戒律、重修持。泰国谚语“好人魔鬼保护,坏人进地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教导人们做善事、种善因。“生死轮回”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因果报应”当中的“业因”,个人今世受的苦是前世造的孽,后世能否得到解脱,在“生死轮回”中得到善报,取决于他今世的“善业”。 “生死轮回”观念积极引导泰国人民从善积德、广结人缘、修持忍度、锻炼毅力。

“金刺鳍鱼”一篇中,萼一生中只做好事,虽然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在天神的庇佑、隐士的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小老婆的两个女儿艾和怡最终因为坏事做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其中也不乏生死轮回的思想。萼的母亲卡妮塔生性善良,和丈夫去捕鱼时三番五次请求丈夫放了金刺鳍鱼,后被丈夫打落水中失去生命,卡妮塔转生为一只金刺鳍鱼,陪伴自己的女儿。这件事被小老婆知道后,杀了金刺鳍鱼,卡妮塔又转生为茄子树,被小老婆发现又将其拔除,这一次卡妮塔转生为不可撼动的两棵金菩提树和银菩提树,还为萼达成一段美满姻缘。正因为卡妮塔做的善业,种的善因,才能让她再一次次被迫害致死之后还能转生并一直陪伴着自己的女儿。当萼到宫中后遭到小老婆母子的嫉妒,她们设计陷害了萼。萼转生为一只鹦鹉,最后得到隐士帮忙得以和国王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坏事做尽的三个母子也得到了报应。“像变色龙那样死去”一篇中,一个小沙弥喜欢将捉到的变色龙用油澿湿的布绑在变色龙的脖子上之后点火,折磨变色龙致死,最终小沙弥掉入火堆像变色龙一样被火烧死了。“因果报应”一篇讲到女儿让自己的妈妈去乞讨,并经常指责谩骂母亲,当她老时她也被女儿驱赶去乞讨。“旧罪”一篇中,富翁老婆坐着两头牛到处去收租,后来牛走不动了,富翁老婆就把稻草拴在牛腿上,之后就放火烧,驱赶牛致死。当富翁妻子死之后转世为一只乌鸦,后被烧得火热的锅架卡住脖子而死。富翁另外一个老婆,将狗抛到水中淹死,最终她也被丈夫踢入水中淹死了。“四棵缅桂”中的芭突玛王妃的四个孩子吃了安琪王后的放了毒药的点心之后死去,之后转世为四棵缅桂,他们是为了赎前世犯下的罪转世为芭突玛王妃的儿子,最后在隐士的帮助下他们最终与母亲团聚。最后作恶的安琪王后和她的帮凶都被判处极刑,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3.以善为本、道德救世

佛教是伦理道德十分浓厚的宗教,十分注重道德伦理的宣传。佛教的道德理想“无我”,即是对人对自身所产生的强烈的爱和执着的欲望的抑制与排除, 从而消除产生种种烦恼、制造种种罪孽的可能性。主张善良为本,道德救世。教化佛教徒要互帮互助、助人为乐、克己容忍。推崇道德高尚、能布施、对众生慈悲的人。

“拉差诺大城”一篇中拉差诺大城遭受暴风雨袭击,有巨大的墨鱼从天而下。有奸臣唆使国王把墨鱼吃了将会获得无边的法力,除了一对爷爷奶奶外全城的人都吃了墨鱼,后来地震使拉差诺大城的地面裂开,沉入地下,全城的人都溺水而死。只有没有吃墨鱼的爷爷奶奶的家没有下沉变成了一座岛屿。这是以善为本的最好体现,善良可自救。“席里雨温基谛”一篇中席里雨温基谛的父王约基谛要被斩首,他求抢占瞻部国的国王用自己的命换父亲的命,国王准许了。当刽子手准备行刑使,刀折断成了一节一节的,根本伤不了他分毫,后来放出发情的大象也无法伤害他,用火烧也没法置他于死地,想将他扔到死亡深渊也被龙王救起。最终土地裂开一条缝,抢占了瞻部国的国王掉入了大地。此故事从孝道出发展示了宗教,体现了道德救世的思想。有道德的人,无论怎样都不会被伤害,因为他们是被道德德行护体的。“帕朋和帕偏”一篇中由于祖先的仇怨,锦沙络大城和沙龙大城有世仇,不相往来。但是锦沙络大城的君主帕络和沙龙大城的两个公主帕朋帕偏相爱,最终帕朋帕偏为了救帕络,三人并肩作战直至死亡,最终化解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仇恨。这是通过“无我”的境界化干戈为玉帛的最好例证。

三、结语

泰国是佛教国家,佛教文化一直是泰国的主流文化。泰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的行善积德、因果业报、生死轮回、善恶相报等思想深深的影响着泰国人民,也根植于民间文学之中。其深深地渗入泰国人的心里和民族性格中,成为泰国人判断是非,衡量伦理道德的准则,成为泰国人的精神寄托。泰国的民间故事中所蕴涵的佛教思想十分丰富,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刀承华.泰国民间故事选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赵朴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杜大宁.佛教故事经典(一)[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4]张家成.中国佛教文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 戚盛中.泰国民俗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姜永仁,傅增有.东南亚宗教与社会[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

[7] 雷华.佛本生故事与泰国古代文学[J].西华师范大学,2005.

[8]吴圣杨.地神信仰与泰国的国王崇拜——泰国国王崇拜的民俗学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9]刀承华.佛教对傣泰民族民间故事的影响[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10]杨丽周.佛教因果业报思想在泰国谚语中的体现[J].东南亚纵横,2014.

[11] ??????? ???????????.???????????[M].????????:????????????????????,????.

[12] ?????? .??????????[M].????????:?????????????,????.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6YJCXS33

猜你喜欢

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从敦煌本佛教灵验记看佛教的传播技巧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善有善报”与“善不受报”——佛教善恶“因果”观辨析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