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从爱尔兰来

2016-10-11陈婷

女友·家园 2016年8期
关键词:爱尔兰人科克都柏林

陈婷(阿兹猫)

地处欧洲边缘的爱尔兰,是飘着风笛的绿色岛国,犹如一块翡翠,带着天生的典雅,还有忧郁气质。跟随着风笛那婉转悠扬的旋律漂洋过海,走进悠远而宁静的爱尔兰渔村,见识都柏林的典雅,驻足古老修道院,感受莫赫悬崖的苍凉,余音未了,爱尔兰的美就这样永久留在了心底。

都柏林:一座城市的记忆

自然、悠然和淡然中,都柏林,轻声诉说着一座城市的故事。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当年北欧海盗们最初的落脚点,如今却弥漫着优雅和温馨。城中心穿流而过的利菲河将城市分隔成两个部分,两岸是鳞次栉比的酒吧、餐厅、酒店,还有各种用途的古罗马建筑,现代与古典融合在一起,每一处都适合驻足慢慢欣赏。那些百年老屋,让人感觉到久远的历史,而非破败残旧。每栋房子的阳台都点缀着鲜花,狭窄的街道即使人车很多,也非常安静,完全没有嘈杂的感觉。

想不到维京海盗建立起来的城市如今已成为了艺术家和诗人的摇篮,生于斯、长于斯的爱尔兰人似乎更有耐心和静心去体会生活的节律,也让都柏林少了很多欧洲大陆大都市的浮躁与嘈杂。这里是乔纳森·斯威夫特、萧伯纳、叶芝、詹姆斯·乔伊斯、塞缪尔·贝克特等大文豪的故乡,还有我喜欢的王尔德,他们融高超的创造才情和浓厚的乡土情结为一体,为英语语言文学创造出一片瑰丽璀璨的星空。在这样一次文化之旅中,城中的每处古迹都是一种线索,引导我更加深入地发现都柏林的厚重底蕴。

一座城市,一定要在每天清晨刚刚苏醒的时候去了解她,卸下夜晚灯红酒绿下的妆容,你会看到一个充满朝气又迷人的面容。清晨,异乡人早早醒来,夹杂在上班的人流中,来到市中心的OConnell街。那里立着奥·康纳尔(OConnell)的雕像,这位爱尔兰历史上的独立运动先驱和思想启蒙者,为争取天主教教徒的平等待遇而不懈斗争,是爱尔兰的民族象征。他的身后,高高矗立着整条大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新世纪纪念柱”(The Spire),或许因为都柏林几乎没有高层建筑,这么一根直插天空120米高的柱子就变得格外抢眼,如银针般直指天空,自然成为了辨认方位的参照物。连着两天走过这些街道,原本陌生的城市也变得亲近与友善。

我喜欢看街道两旁各种广告,它让我了解这个城市的人们喜欢做什么,其中很多是关于音乐会的。都柏林人口百余万,却有一千两百多个乐团。爱尔兰人对音乐的真挚热爱和天赋,让这个翡翠岛国诞生了U2、恩雅、西域男孩等众多的世界知名乐队和音乐家。他们的歌声漂洋过海,伴随着我度过学生时代。我试图融入到当地人的节奏中去,在都柏林的街头慢慢地闲逛,走累了,便钻进一家咖啡厅要上一杯爱尔兰咖啡,静静地看着窗外来往的众生。

站在健力士酒厂顶层的Gravity Bar,透过落地窗注视着这座现代与古典交融的城市,眼底美景夹杂着回味悠长的酒香,舌尖的苦涩缓缓沉淀为甘甜,我的耳边响起詹姆斯·乔伊斯的那句名言,“你知道,是的,都柏林,从来没变过,始终如一。”

英国女王逛过的爱尔兰“菜市场”

这不是一家普通的菜市场,连英国女王都指定要参观,逛逛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英国市场”吧,绝对比什么名牌店购物村要有意思得多。

爱尔兰第二大城市科克,是都柏林的老对手。科克人始终认为他们的城市才是爱尔兰真正的首都,尤其是在美食方面,虽然都柏林有米其林星级餐厅,但是科克从18世纪起就以新鲜丰富的食材集散地出名。老城中心的“英国市场”,1788年就有了,古董级的菜市场,享有“英国和爱尔兰最好的食材市场”的美名。这里的牛肉来自肥沃的牧场,那里的牛儿吃着天然草料,呼吸着山间的清新空气;海鲜则产自附近的Castletownbere小镇,小镇所在的科克郡西南角的比埃拉半岛据说拥有全世界最干净和最纯净的海水;野生三文鱼更是生长在流经科克郡中部的利河中。

古风犹存的“英国市场”如今又多了一项荣誉:英国女王曾于2011年5月到访。不过英国女王可不是冲着本家的这个名字来的,据说引起英女王兴趣的是她在一本书中读到,这个市场曾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为英国军队提供粮饷。而冠以“英国市场”之名,是因为创建者是新教教徒,在当时要区别于天主教教徒建立的“爱尔兰市场”。

这是我见过的最整洁干净的菜市场和杂货市场了,各种店铺井井有条,从肉类、海鲜、水果、蔬菜到佐料等食材,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小咖啡馆儿和传统餐厅。这个曾经留有民族压迫痕迹的农贸小商品市场,现在已完全变为“爱尔兰制造”,熟人见面在市场中互相打着招呼,穿梭于瓜果肉食调味品摊子之间就是科克人的日子。这里是一处可以观察科克人的日常生活、感受城市脉动的好地方。

在这烟火气十足的“英国市场”中,足足转了两个小时,我愈发感觉爱尔兰有一种熟悉的东西,从爱尔兰人的餐盘里我看到了他们对美食、对家庭、对生活的热情,和东方人很相似。记得爱尔兰最有名的作家之一詹姆士·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有一段对于主人公布鲁姆6月16号这一天生活的描写,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早上出门到德鲁加茨肉铺买了一个猪腰子。书中所写的布鲁姆的早餐食谱包括猪腰子、猪大肠和其他杂碎,这些西方人基本不吃的东西,出现在爱尔兰作家的笔下,让我感觉十分有趣,也很亲切,因为这也是我的最爱。“英国市场”,让我第一次在欧洲国家的旅行中找到了熟悉的东方式的生活气息。

微醺中的爱尔兰

“爱尔兰年轻人吸毒的多吗?”晚上逛科克酒吧街的时候,看到昏黄灯光下手执酒杯,表情迷醉的青年男女时,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个念头,问导游Don,他很认真地想了想说:“大城市里或许有,但是地方上肯定非常少,因为那里的人互相之间都熟识。”

只有走进爱尔兰的酒吧,才算真正走进爱尔兰人的生活。

在科克晚餐后,导游Don提议去酒吧,酒吧文化是爱尔兰最为重要的文化核心之一,不去肯定是件憾事。就这样一晚上跟着Don转了几家当地比较有名的酒吧,有过去的药店改建的,装满药瓶子的玻璃柜依然保留着,心想要是喝得不适者估计还可以得到免费药;还有爱尔兰人非常喜爱的曲棍球主题酒吧。据说这种结合了曲棍球、美式足球、足球等运动的爱尔兰曲棍球,参加者必须是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猛男才行。有一家有百年历史的酒吧,最外面还有一间“密室”,用深褐色的橡木板与店堂隔离开来,并在橡木板上方装饰着彩色玻璃窗,据说是过去专门为女士们提供的,算是爱尔兰传统酒吧里的特色了,我想象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头戴花帽、身穿呢裙的女人们在这里轻松聊着各种话题。

面积不过4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00余万人的都柏林有2000多家酒吧。爱尔兰人更是欧洲数一数二对酒痴迷的民族,此行我也参观了著名的Jameson威士忌酒厂。爱尔兰,遇上的每个人都会自豪地告诉你:爱尔兰,才是威士忌的真正故乡,甚至连咖啡也加入了威士忌。据说爱尔兰咖啡的发明人是个都柏林机场的酒保,他为自己喜欢的空姐研制了这款味道浓郁且有浓烈的威士忌醇香与淡淡甜味的咖啡。我和当地人打听了做法,原料是爱尔兰威士忌、方糖、热咖啡和鲜奶油。先放入1/2~1盎司威士忌,加入方糖,放在专用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至糖溶化,再倒入热咖啡约8分满,最后加入一层奶油就大功告成了,当然有心人还可以买个专门的三叶草或者心形模子,这样就更完美了。

有酒还得有下酒菜,只是在西方,通常是用奶酪来搭档,尤其是葡萄酒,有奶酪的搭配会让葡萄酒喝起来更甜美圆润,而葡萄酒还可以压制奶酪的腥膻味或霉臭味,让奶酪品尝起来更美味。一个安静自得的午后,我闭上眼睛享受美酒与奶酪在口中舞动的欢愉,微醺中,耳边似乎又听到王尔德在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是的,爱尔兰,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

猜你喜欢

爱尔兰人科克都柏林
都柏林的午后
爱尔兰都柏林一日游
都柏林的静默行者
都柏林的一个夏日(节选)
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开放日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科克:利河畔的巧言城
醉酒的爱尔兰人
醉酒的爱尔兰人
我戒酒了
AMulti—viewInterpretationofSunshineSketchesofaLittl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