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于体验,引导实践 想唱就唱,绽放激情
—— 以《玛丽若之歌》为例浅谈中职音乐唱歌教学

2016-10-11单海媛

岭南音乐 2016年2期
关键词:玛丽歌唱中职

文|单海媛

乐于体验,引导实践 想唱就唱,绽放激情
—— 以《玛丽若之歌》为例浅谈中职音乐唱歌教学

文|单海媛

本文以现行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必修课程《公共艺术·音乐》的学科特点及其教学现状,以歌曲《玛丽若之歌》为课例就“营造氛围,激活课堂”、“研学后教,理实相融”、“研读政策文件,加强专业修养”三方面对如何开展中职音乐课堂唱歌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中职 公共艺术 课程大纲 唱歌教学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里明确指出:“中职音乐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如何依据大纲的精神,在合适的教学内容授教中完成音乐课堂的一些教学预想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公艺共术·音乐(主编:肖敏)》是根据教育部《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大纲》编写的教材,其拓展模块的第五章第一节”唱出好声音”中有关于共鸣、发声以及突破高音难点等唱歌技能的学习要点,该选择怎样的一个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本节课要掌握的关于共鸣、发声以及突破高音难点这几个声乐方面的基础知识、歌唱技能呢?又如何在此基础上逐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欣赏的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呢?对此笔者通过对教学对象、教材、设备等课堂教学要素的分析,决定以歌曲《玛丽若之歌》作为学习载体,逐步展开本节音乐课的唱歌教学。

一、营造氛围 激活课堂

学习需要投入,课堂需要氛围,学生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前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游戏互动,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以歌曲《玛丽若之歌》的伴奏音乐为背景音乐,组织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开展音乐游戏“抢凳子”,师生在活泼、欢快的音乐氛围中欢乐游戏,建立了和谐的关系。

(二)简单导入 ,建立链接,激发学生体验音乐的欲望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唱歌的哪些知识呀?(微笑着问学生)

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唱的歌曲!如何使用麦克风!关于造型!关于舞台台风共四个方面!(若学生回答反应慢,可以作适当的提示)

师:大家猜猜,今天,我们将会学习歌唱的哪些内容呢?(微笑着问学生)

生:哪些呀?(若学生反应慢,可从眼神、表情、语气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把学生带进课堂。)

师:大家别急,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刚才游戏时老师放的音乐,能想起来是什么情绪的吗?

生:欢快!喜悦!(在老师的模唱提示下,学生的记忆得到唤醒)

师:开心吧?今天我们就初步学习这首歌曲,并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了解、体验歌唱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与知识,即课本P145提到的内容:1.打开喉咙;2.找到共鸣;3.“难”高音。

创设符合课程内容的学习氛围,将课前的游戏互动与课堂学习进行有效对接,教师的层层设疑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问题设疑有效地驱动了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研学后教 理实相融

“研学后教”是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支撑下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是对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的运用与发展。“研学”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教学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进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路径。且学习路径必需逻辑清晰,科学合理,遵循教学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能力的提高。“后教” 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以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一种生生互教,教师点拨,师生互动的生态课堂,让学生再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后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研”上着力,“教”有突破,“研”“教”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笔者设计出中职音乐课 “唱出好声音” 之《玛丽若之歌》的教学路径:前置作业,自主学习→营造氛围,快乐体验→引导实践,理实相融→合作探究,激发点拨→展示分享,凤尾结束。

(一)前置作业,自主学习

歌曲《玛丽若之歌》是苏联影片《,蜻蜓姑娘》中的插曲,旋律活泼而充满朝气,表现的是一种欢快、喜悦的情绪。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歌曲相关背景知识,下载歌曲音频自主学唱,找出自学时的困难与不足,并以书面的形式做记录,待到上课时再与班级同学交流学习。(教师有针对性的前置作业,为后续的课堂教学设下了驱动的方向)

(二)营造氛围,快乐体验

前置作业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前五分钟的音乐游戏,歌舞视频的课题导入等教学环节的设计无不体现出笔者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中的教学理念,只有让学生在有意与无意的音乐体验中,才能使其积累更多的音乐感性认识,为音乐文化素质相对薄弱的中职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理实相融,引导实践

喉头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声音的发声通道。歌唱时,喉头应自然地稍稍向下移动,使声带发出的基音毫无阻碍地传送出去,并引起喉咽腔充分的共鸣,要自然科学地发声歌唱,就需要练习打开喉咽腔,也就是打开喉咙;共鸣,是歌唱发声主要涉及到的一方面,共鸣调节得好,能使微弱的基音得到美化、扩大,发出松弛圆润、明亮集中的声音,并使高低声区声音自如、统一;歌唱处于高音区时,如何结合气息、共鸣等发声技术把音唱准、唱稳、唱通。以上所提到的歌唱发声技巧,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向没受过声乐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讲述一遍,学生一定觉得枯燥无趣,最后落个一知半解,课堂教学毫无效果。为了让学生对打开喉咙、如何寻找到共鸣、如何把高音唱好的技术要领深刻地领悟,笔者在歌曲《玛丽若之歌》的教学过程中,专门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三个练习环节。

1.以歌曲《玛丽若之歌》的调式音阶和分解和弦作为练习打开喉咙的练声曲,让学生在熟悉歌曲调性的同时得到打开喉咙的发声练习,并以此让学生进行口腔共鸣、咽腔共鸣的练习,逐步锻炼学生可调节共鸣腔体的调节力。

2.当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时候,要求学生用哼鸣的方式(发m音)哼唱旋律,以获得鼻腔共鸣的感觉,教师边讲述边示范,最后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尝试,勤于实践,对表现积极主动的同学给予肯定与表扬。

3.歌曲《玛丽若之歌》的结束句是全曲的高潮,结束句与前一句句末是个七度大跳音程,不经训练,音准难以掌握,结束句是延长记号的长句,需要很好的气息支持才能保证高音区声音的准、稳及音量的保持。为了让学生突破这个高音难点,唱出松弛圆润、明亮集中而又准的声音,除了让学生做音程构唱练习、听辨练习外,还形象地引导学生想象使劲甩手往外抛东西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体验抛高音的动作,捕捉用力的感觉,最后自信地发出声音来,如此反复练习多遍,学生终于突破了这个高音难点,自信而快乐地歌唱起来。

如此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利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师生互动、游戏PK等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中实践练习,理实相融的教学策略一次次得到了验证。

(四)合作探究,激活点拨

歌曲练唱中集体突破是一种常用的练习方式,但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关注不够,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知识的生成、能力的拓展,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利于教师的分层教学、个别点拨。这种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学习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出一幅幅生态课堂的动人画面。忆起教唱歌曲《玛丽若之歌》的情景,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练唱的哪画面仍然历历在目。她们共同探究时,每人不同的表情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可爱!笔者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已初见成效。

(五)展示分享,凤尾结束

搭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对教师课堂教学成效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尊重、鼓励与肯定。以展示与分享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思维,使学生建立客观的评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养成虚心、懂得欣赏别人优点的美德。通过展示与分享的交流形式,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提炼已学的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效,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必要的调整与完善,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研读政策文件 加强专业修养

自古以来,世界各民族由于处于不同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所以就有着自身所特有的音乐语言表达方式,在旋律、和声、调式、节奏等方面既有其独特性,也有共通之处。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扎实的专业技能基本功的基础上,认真研读相关政策文件,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等,通过了解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熟悉中职音乐教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意识地根据教学需要整合教材,挖掘拓展教学内容,用世界各族不同音乐的独特性与共通性来充实我们的音乐课堂,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具新意,让我们的孩子爱音乐、爱歌唱,在美妙的歌唱中绽放青春的激情。

【1】教育部办公厅.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2013.

【2】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唱歌(第一、二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玛丽歌唱中职
难忘的八个字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和我一起玩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女生玛丽莎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