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材中“平均分”出现歧义的原因

2016-10-09却立泉童小艳叶嬉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歧义平均分体积

却立泉 童小艳 叶嬉嬉

[摘 要]教材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认识新事物和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材呈现的“平均分”提出了异议,追根溯源,并非学生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而是教材的编排引发歧义。

[关键词]教材 平均分 歧义 面积 体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24

“平均分”与平均数不同,是分物时所用的一种思想,指在分物体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分完,而且要使每一份得到的数相等。下面,我就从“平均分”的表示方法入手,分析、探讨教材中“平均分”出现歧义的原因。

一、“平均分”的表示方法

1.用面积(或体积)表示的“平均分”(如下图)

这里,图形涂色的部分很直观,很容易理解,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2.用数量表示的“平均分”

关于单纯的数量上的平均分,在平时的生活中常常遇到,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

3.“面积”或“体积”和数量同时存在的情况

对于这道题的回答,学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3份,就是平均分!”有的学生则重复着“标准答案”,而大多数学生则跟着点头认可。也有的学生说:“老师,这不是平均分!”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最终提出异议的学生被占优势的“标准答案”所淹没。

二、通过调查分析,“平均分”出现分歧的情况确实存在

为什么会有学生认为这不是平均分呢?依据是什么?我课后进行反思,并设计了两道题(如下图),对上过此课的三个班级随机各抽取一个组(合计34人)进行测试和调查。

例(1) 下面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每幅图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例(2) 下面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每幅图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调查结果显示:例(1),共同点是都把相应的苹果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不同点是每幅图的苹果总数不同,所以每份的苹果个数也就不同。对于例(1),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为100%。例(2),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分歧,有10名学生虽然迅速地说出第一幅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但是他们对第二幅图的第一反应却说不是平均分成了四份,弃用四分之一而选用十二分之三来表示其中的一份。这是由于学生无法领会集合圈这一数学符号的意思,故不用四分之一而选用十二分之三来表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深思:在平时的授课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平均分”出现分歧的原因总结

针对教材“面积”或“体积”和数量同时存在的这种编排设计,我翻阅了多种同类知识的教材版本,发现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均未出现人教版教材中这种“积(面积、体积)”“物(数量)”重叠的编排设计。这样编排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单位“1”,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但是却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容易造成学生认知混乱。若非要“积”“物”重叠的设计,可以把集合圈换成矩形或圆形,这样无论是从“积(面积、体积)”,还是从“物(数量)”方面进行观察,都能做到等量齐观,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张奠宙教授曾对小学数学教材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必须坚决杜绝错误;二是保持数学的准确性特点;三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解释数学的本质上;四是数学的科学性需要用数学思想方法加以体现;五是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同时,我也斗胆提一点建议,那就是教师应尊重学情,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责编 蓝 天)

猜你喜欢

歧义平均分体积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eUCP条款歧义剖析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