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参与, 发挥学生学习数学主体作用

2016-10-09

考试周刊 2016年77期
关键词:秒针时针分针

陈丽青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老师把学生当做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以教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没有参与教学全过程,没有顾及学生主体,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 实效性。

一、 营造氛围,引导参与

心理上的快乐能促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中,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因此,课堂教学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以饱满的情绪、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听懂了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参与学习。

其次,教师要讲究方法,如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参与数学活动。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巧妙而快速地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细腰妹妹叫——秒针。”然后,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先请一、三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动的?请二、四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是怎么转动的?学生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急性子的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分针走1大格,秒针要走5圈。学生张婷婷说:“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学生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区分开来。因为儿歌很有趣,所以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火。

二、精心设疑,诱发参与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 人是思维的动物,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主动性,在于思维的自主性。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我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

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多种多样。这时我说:大家说得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短。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我指出要是学习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自主探究,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学习数学,强调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教学中要充分应用操作实验、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验证推理,解决问题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性质形象而生动的过程,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对学习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采用合作方式,把梯形转化成面积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构建知识的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四、动手操作,手脑参与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教学中尽可能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理解新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是这样比较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的:①等底等高的无色透明圆柱、圆锥教具备一个。然后用红色圈把圆柱等分成三截。②请一个学生在圆柱中盛满蓝颜色水。③再将水分三次倒进圆柱,第一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到第一道红色圈;第二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倒满。这样操作,由于红、蓝的对比明显、感知对象突出,学生就能直观、清楚地看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改革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根治僵化教学模式的根本出路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激活课堂,舞出数学教学的精彩。

猜你喜欢

秒针时针分针
画时针
时间很小
秒针匆匆
画分针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秒针真奇妙
小目标成就大事业
巧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