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艺术之名看地球伤痕

2016-10-08水木

环境与生活 2016年9期
关键词:费尔亨利薄膜

以艺术之名看地球伤痕

英国《卫报》《每日邮报》等媒体曾报道过一组宛如斑斓油画的大地“艺术照”,看起来美极了。然而“美景”之下却隐藏着难以想象的丑恶。这组“油画”来自美国摄影师亨利·费尔(J Henry Fair)的航拍,显示了人类对土地的破坏。这些呈现出鲜艳色彩的特殊景观,其实是人类化学工业、矿业污染或原油泄漏给地球带来的伤痕。

美国田纳西州哈里曼的煤灰库,发电厂巨大的保护壳正在施工中。

燃煤发电厂的灰尘处理池,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罗慈,2010年。

煤燃烧后的废弃物,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卡纳迪斯,2010年。

美国西弗吉尼亚堪福德山脉的煤泥,2005年。

美得恐怖的色彩

摄影师亨利·费尔在过去的10年走访了世界各地,包括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墨西哥……他坐在小型飞机内,透过小小的窗口,拍出一系列工业污染下的照片。在亨利·费尔的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到废气、油污、排泄物、化学物料对地表的改变。它们长年累月地流入江河湖泊,或是释放到半空之中,通通化作有毒的“颜料”,为地球添上美得恐怖的色彩。在这些构图精美、对比强烈的照片背后,是人类对自然能源索求无度、过度开发的现状,和急速改变的饮食习惯、失控的消费主义,给这个星球带来的伤害。

那么,如何让那些忙碌的消费者们看到自己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发电厂的煤炭燃烧废弃物,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卡纳迪斯,2010年。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巨大“白蛇”,2005年。当地铝厂在生产铝的过程中,以腐蚀性化学药品进行氧化铝还原,剩余的铝土矿废物则化为泡沫,将河流染成白色。

亨利·费尔发现,最好的方式就是间接地向人们展示后果并引起人们的好奇。从这些航拍照片来看,现代生活下的工业有毒废物颜色鲜艳,如同油画颜料,描绘出一幅抽象画。今年10月,亨利·费尔会在他的新书《工业伤痕》中,展示各种工业废物以及产生这些污染物的机器照片,同时给照片配上专业描述。

“如果我拍下河边浓烟滚滚的工厂照片,那的确能表达某种直白的意义。但如果我用长焦镜头拍摄污水池光影交错的美丽色彩,那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场景记录,而是在制作抽象主义的艺术品了。这些静态的摄影作品会让人驻足围观并引发思考。这比拍摄一个完整的纪录片更容易让人停下来反思。一旦有人停下来反思、发问,你就抓住了他们的兴趣。”亨利·费尔说。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纸浆“癌细胞”,2005年。凯诺加米国家森林的木材被运至此处生产纸浆。这些生产后带有大量有机物的废液看起来就像癌细胞一样,之后再排入当地河水中。

燃煤发电厂附近的污水池,德国劳西茨,2010年。发电厂燃烧煤炭后,会经由过滤器或者洗涤方法去除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汞、砷、铅、镉等有毒重金属,并形成一片不稳定的池塘。

消费的代价改变了他

最初是在2010年,亨利·费尔在美国加州的红眼航班上萌生了航拍的想法。当时他看到窗外迷人而又不安的景象:一条蜿蜒的河流,沿岸伫立的烟囱向天空喷发有毒的烟雾。5年后,他为了重现当时看到的景象,从美国新奥尔良租了飞机,让飞行员带他穿越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市的重工业地区“癌症小巷”,拍了一系列航拍照片。

当他带着照片回到纽约后,观众发问了,想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发生的。但亨利·费尔当时没有弄清楚是什么。为此他重返路易斯安那州,重飞了上次的路线。这一次他记下了从空中看到的所有地面活动。那些有毒废物和周边恶化的环境,使他想去了解更多。

亨利·费尔说:“当你想要讲述一个故事,就会不断地深挖下去。对我来说,当我看到一个工厂,我就想知道它到底在生产什么,一旦我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又想搞明白污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想了解住在工厂下风口的居民,他们的生活受到了何种影响,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这是一个不断的追寻过程。”

这些年,亨利·费尔透过飞机的舷窗追踪着原油、铝等物质的生产过程。这些经历让他认识到,人类日常生活的便捷背后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就是某些媒体在报道亨利·费尔的作品时说到的“消费的代价”。这些认识转变了他过去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改变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走向极端和狂热,而是以一种更理性、更健康环保的方式生活,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他很明白飞机航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创作时,会尽可能减少飞行次数。

亨利·费尔不相信演讲呼吁这种方式能够改变人们的想法。但他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能帮助人们认识到生活方式的选择对未来产生的影响。

亨利·费尔表示,人们都在对抗冷漠,都在说自己做的事情毫无意义,但事实上每个人做的都是有意义的。“我希望人们欣赏这些摄影作品时,能明白自己也是环境问题的一部分。”

2016年,亨利·费尔通过网上众筹方式,将历年摄影作品辑印成书,这就是俯视地球上灿烂夺目“景观”的《工业伤痕》。

(水木/整理)

本栏目责编/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

燃煤电厂产生的多种来源废液进入蓄水池。煤燃烧会产生3种形态的废物:飞灰、底灰和泥浆,这些废物必须经过处理或储存起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派恩维尔,2010年。

1 捕碳气泡薄膜

近日,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科

学家,研究出了一种像气泡的薄膜,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薄膜里添加了碳酸酐酶,二氧化碳穿过薄膜时被捕获并被薄膜内的物质分解,而氮气和氧气会顺利通过。薄膜液体层厚度仅是肥皂泡的1/10,为防止破裂造成二氧化碳泄漏,研究人员用纳米孔硅基材料对薄膜进行加固。日后,研究人员将在发电厂进行该薄膜的二氧化碳捕获实验。

2 城市“健康手环”

城市因为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等问题而陷入病态。美国芝加哥市政府启动了“物件部署”项目,要为城市戴上像安全帽的“健康手环”。它内置各种传感器,能监测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气压,还可确定环境噪声、人口密度以及交通强度,未来还会加入风向、积水等监测部件。设备用无线网传输数据,能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天气、交通、人口流向、易积水地点等数据,研究城市治理犯了哪些错误,好对症下药。

3 跷跷屋

人们通常以稳固作为评判建筑质量的标准之一。而美国建筑艺术家沃德·歇雷和阿雷克斯·斯科维德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在美国纽约合作建造了一座“跷跷板”房屋,以一根4米高的混凝土柱作为支撑点。屋内的摆设以混凝土支撑柱为重点,两边对称。每当刮风或是屋内重量分布发生变化时,房屋都会倾斜或旋转。他们希望通过“表演建筑”探究人们的居住心理。

4 减压魔方

有些人的手总是闲不下来,喜欢通过转笔、捏泡泡纸来缓解焦虑、集中注意力。来自“烦躁实验室”的发明家,观察到许多人都有这种小习惯,于是设计了一个小巧的魔方。魔方的6个面:旋转、开关、滚齿轮、滑动、触摸还有光滑的表面,分别对应了6种舒缓心情、释放压力的方式。沉迷于小动作这种情况在人群中有多普遍?从这个玩具的众筹金额可见一斑,原计划众筹1.5万美元,现在金额已经达到177万美元。

5 便携牛奶杀菌器

有些发展中国家在生活条件上连基本的饮食卫生都无法保证。耶路撒冷贝扎雷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毕业生盖·费德曼注意到这一点,设计了一款便携牛奶杀菌装置,造型小巧,每次能为10升牛奶杀菌。它利用紫外线杀菌技术,保证杀死细菌的同时不破坏牛奶的营养。它可利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费德曼在外形设计上参考了传统的赤土陶器,这种陶器在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家庭中很常见。

6 3D照相亭 把你看个遍

要建一个3D模型,需要多台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目标,后期还得进行图像处理,对数据进行还原建模,这会消耗许多精力。德国Botspot公司于是建造了一座Botscan3D照相亭,内置70台数码单反相机摄像机,可以在0.1秒内捕获一个人的高分辨率扫描数据,相当于一眨眼就把身体外部的所有数据都收集了。最终打印的3D模型,连衬衫上的小污点、褶皱、脸上的小雀斑都不放过。目前该技术已在游戏开发、动画、医疗、汽车、建筑等领域应用。

7 打盹神器

旅途漫漫总会让人心生困意,但在飞机、火车上坐着小憩,容易因“点头”惊醒,颈椎表示压力很大,美国设计师宝拉·布兰肯西普就是“欲睡不能患者”,因此她设计了一款旅途睡眠神器NodPod。与一般绕于颈后的睡枕不同,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粗暴,直接托住人的下巴,用皮筋将其固定在靠背上,可以让人的脑袋以一个舒适的角度牢牢地靠在座椅靠背上,不再摇头晃脑。它内部填充记忆海绵材料,不会让人有被勒住的紧绷感。

古董救急[土耳其]杰马莱丁·古泽洛鲁

生气[奥地利]斯特凡·泽齐兹

防堵毒跑酷[印尼]多迪·伊斯瓦尤迪

一分享,笑成双[土耳其]艾瑞·奥兹贝克

蒙娜丽莎与自拍党[印尼]多迪·伊斯瓦尤迪

这也不让那也不让牌防护服[挪威]丽莎·艾萨托

天天向上[挪威]丽莎·艾萨托

取景[比利时]布莱希特·范登布鲁克

本栏目责编/曲径

qiquwanlu@hotmail.com

猜你喜欢

费尔亨利薄膜
浮冰渡险
复仇
找找看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薄壳山核桃品种凯普·费尔引种与栽培技术
大公鸡亨利
PBAT/PLA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找找看
EHA/PE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透性能
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