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

2016-10-08郑才黎绮霞王伟民邓峰彭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节律高血压

郑才+黎绮霞+王伟民+邓峰+彭莉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节律是否正常平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和异常组41例患者,观察其临床资料,进而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及昼夜平均舒张压与收缩压、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异常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昼舒张压、夜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负荷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患者脑梗塞发病率、心肌缺血发病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左室重量较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组患者出现蛋白尿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关键词]高血压;节律;靶器官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需长期服药等特点,同时,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时间高于正常值将对身体多器官造成负担,易导致脑出血,脑血栓,心脏病,肾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些年来,有多位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变化与患者机体各习惯病变存在一定关系,对患者进行全天动态血压监测可充分反映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对患者机体靶器官损害的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其预测效果远高于对患者进行偶测血压。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与患者体内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对我院的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并分析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70.2±6.6)岁。根据患者血压节律是否正常分为两组,即正常组患者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68.9±7.1)岁,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均为勺型,即患者血压波动曲线呈长柄勺状;异常组患者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70.8±6.8)岁,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均不呈长勺型。全部患者均符合国际诊断标准,并且经检查,全部患者均排除心力衰竭、继发性高血压、典型心绞痛、糖尿病及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经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率,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采用动态血压测定,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缚于患者左上臂,检测频率为白昼每0.5h测量一次,夜晚1h检测一次。检测时间为24h,即早9时开始,至次日早9时结束,同时对两组患者血压和相应靶器官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

1.3检测血压指标

对两组患者以下生理指标进行检测:(1)患者24h平均舒张压与收缩压;(2)患者白昼平均舒张压与收缩压,时间为早6时至晚22时;(3)患者夜晚平均舒张压与收缩压,时间为晚22时至次日早6时;(4)血压夜间下降百分比,计算方式为(白昼血压值一夜晚血压值)/白昼血压值,用此说明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并以夜间下降百分比大于10%定位昼夜节律正常,夜间下降百分比小于10%定位昼夜节律异常;(5)血压负荷值,即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过程中,患者舒张压大于90mm Hg或收缩压大于140mm Hg次数占总监测次数的百分比。在进行动态血压测量前后,使用水银血压计缚于患者右上臂,对患者血压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

1.4检测相应靶器官指标

(1)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舒张末期的室间隔厚度,左室内径及左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重量及其重量指数。(2)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24h心电监测,并结合患者日常行为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次数及出血时间。(3)对患者头部进行磁共振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出现无症状脑梗死。(4)对患者进行血液及尿液检测,测定其血液内胆固醇及血尿酸水平。并测定患者尿液中尿蛋白。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动态监测比较

结果显示,异常组24h平均收缩压与24h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夜晚舒张压与收缩压及血压负荷等检测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数值及生化指标比较

经过检测及计算,异常组患者与正常组患者比较,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标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患者发生无症状脑梗塞几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组出现蛋白尿患者多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且多数患者预后较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发性高血压极易导致脑出血,脑梗死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对人群健康存在巨大威胁,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动态血压测定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因此,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相应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正常人的动态血压检测曲线为双峰一谷状,又称长柄勺型,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动态曲线与正常人曲线相似,相关人士推测,这可能与人体内分泌与神经反射及体力、脑力活动有关,这种血液动态曲线有益于对人体活动及心脏、脑、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的保护。

有研究表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患者较正常患者心电图QRS波明显升高,说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导致心室肥厚,本研究显示,异常组左心室重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以上观点相同。相关学者研究发现,由于高血压患者多数ST段压低,表明心肌供血不足或出现心肌梗死等症状,且昼夜血压差异过大导致ST段压低程度加深。根据研究表明,血液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次数与时间均显著高于节律正常患者,说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增进了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增加,且可导致心脏事故的发生。同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也影响着心肌功能,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损伤心脏左室舒张功能,故夜晚血压升高患者对心脏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更为严重。

本研究发现,异常组患者出现无症状脑梗死例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更有报道称,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患者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这说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以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症状。人体血压长期保持高水平,将导致脑梗死、蛋白质病变及脑功能改变等症状。有研究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且程度与节律正常患者相比,明显较高。说明血压调节机制的异常,使人体血管时刻保持高负荷状态,导致血管弹性减弱,继而出现硬化现象,因此加重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有研究表明,靶器官出现缺血现象时会刺激神经中枢使血压升高,以改善相应器官的缺血现象,但血压的持续上升使血管承受的压力过大,更加快了血管出现硬化症状。

有学者通过对血压昼夜节律正常与异常的两组患者肾功能的比较发现,节律异常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微球蛋白、肌酐等水平均高于节律正常组,本次研究仅对患者是否出现蛋白尿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证实了上述实验。血压昼夜差异较大,患者血流动力较大,导致尿蛋白质水平增高,有研究表明,血压节律正常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抑制尿蛋白的发生。夜间血压升高对肾脏起损伤作用,最终导致慢性肾病的发生。以上说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肾脏损害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影响慢性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较高,易出现心室肥厚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及无症状脑梗塞等症状,蛋白尿发病率也较正常组高,而经偶测血压并未发现上述异常,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动态血压检测方法,能够更理想的掌握其血压节律变化,对预测高血压累及脏器的损害及决定相应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同时,应大力纠正患者出现的节律异常现象并降低患者血压,避免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

猜你喜欢

节律高血压
教你这样“制服”高血压
老年人工作记忆成功恢复
Hold住,你的血压!
浅析老舍《茶馆》语言的京味儿特色
青出于蓝 汉语当代节律研究述评
高血压界定范围
无锡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爱的节律
算算你俩的高潮重合日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