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教,先思修炼身心

2016-09-30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贾老师核桃松鼠

徐俊

听多了新名师演绎的新课程,总渴望静静地观摩老教师执教的语文课;看多了新生代激扬新语文,总期待再受老前辈的耳提面命。于是,常在行将迷惘的路口,幸运地找到脚下教学的道路。每次听贾老师的课,就是这样一种特别的感受:如同在课改的滚滚潮流中,看到了前方的灯塔。我想,贾老师是在用一辈子的教育实践,给我们指明语文教学的方向。就像那天,听贾老师教孩子们续写童话《谁动了松鼠的“奶酪”》,我恍然明白,正是因为这份平和与深沉,成就了贾老师师者典范的魅力。

【课堂印象】

谈话导入——从童话说起

等学生静下后,贾老师极工整地在黑板上写下“童话”二

字,又很认真地指导学生轻声地、干脆地读此二字,听者无言,却深深感动着。

贾老师以他特有的平和语气跟学生说: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故事形式。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读着童话长大的。你读过哪些童话?除了课本中的,还读过哪些课外的童话?

孩子们纷纷发言。对他们喜爱的“童话”,当然会有说不完的话。

贾老师接着说,童话有三个特点:第一,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第二,每一个童话里面都有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动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品;第三,每一个童话都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贾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童话的三个特点: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形象、做人的道理。

他又告诉学生,童话是作家写的,小朋友也可以写,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像作家一样把童话写精彩。

课堂上静悄悄的,学生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显然,除了贾老师上课伊始为学生树立起了几个用心学习的榜样之外,对童话的兴趣也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听说读写——为习作奠基

正当学生对这堂关于童话的语文课充满期待和疑问时,贾老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关键性的语言元素,开始了听说读写训练。

他让学生认真听写了以下内容:

1.冬天快要到了

2.小松鼠一家

3.核桃

4.仓库里堆满了核桃

5.哈哈……

听写完毕,又指名五位学生把听写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黑板前的五名学生抄好了,坐在底下的学生的朗读声也渐渐小了下来。贾老师示意大家坐好,请其他学生评一评这五位学生抄在黑板上的字,谁的字写得好。强调写好字的重要性。

有了稿纸上的这些语言元素,学生的想象力马上就被激活了,不等老师言语,每个人的脑子里肯定已经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语言的元素串在一起,浮想联翩了。

显然,贾老师早已“预设”到了学生的这种思维特质,紧接着便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元素发挥想象,并说一段话。

在贾老师的即时引导、启发、点拨、鼓励下,学生争先发言。通过一番快乐交流,学生们用规范的语言,在课堂上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松鼠和核桃的故事:

冬天快要到了,小松鼠一家忙着采集过冬的食物。经过辛勤的劳动,他们的仓库里堆满了核桃。小松鼠躺在堆得高高的核桃上,高兴地说:“哈哈,今年我们不愁过冬啦!”

故事发展到这里,学生当然十分关注“后事如何”。于是,他们很认真地继续听写:

一天, 小松鼠到仓库里一看,就大叫起来:“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

听写完毕,贾老师又让学生读读自己写的这句话。读到这里,故事戛然而止。

贾老师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你估计出了什么“大事”?学生纷纷猜测,答案五花八门。

到底是谁偷了核桃呢?贾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事,一个在好几家报纸上都报道了的新闻:

一个半月前,北京的景山公园,住着一群野生的小松鼠。要过冬了,它们一家到山上辛辛苦苦地采集了很多核桃,核桃堆满了仓库。有一天,他们发现核桃不见了,谁偷了呢?不是老鼠,也不是鼹鼠,而是长着两条腿的高智商的人。以后的每张报纸上几乎都转载了这个消息《小松鼠的核桃被游客拿走了》《朋友,你动了小松鼠的核桃吗?》……广播里播出了这个新闻,网上也发布了这个消息……

故事如此发展,显然出乎学生们的意料,他们显得有些“义愤”,似乎都有话要说。贾老师顺势让学生继续听写:

当他们知道这核桃是人偷走的以后,气愤极了。

接下去,松鼠一家会怎么样呢?贾老师问学生,学生也在问自己。于是,课堂上便生成了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贾老师建议学生和同桌商量一下,也可以离开座位到要好的同学那儿去商量。

故事就这样在听、说、读、写中进行着。贾老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松鼠”与“核桃”这些故事的要素,提供了习作的发端,让他们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开篇叙事的难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尽情发挥想象、具体描述情节、充实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了言语思维的品质,培养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完成习作——为实践操练

在学生“义愤填膺”之际,贾老师给出了此次习作的题目——《谁动了松鼠的“奶酪”》,要求学生续编这个童话。至于故事怎么发展,请学生用自己的题目巧妙地透露信息。在学生落笔之前,贾老师重申了习作的要求,行文上的,段落结构上的,特别是卷面与书写。学生欣然领命,信手写来。他们是在完成“课内作业”,更是在为言语实践而操练:如何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规范的语

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当学生书写时,对松鼠一家的关切、同情、怜悯,对动了松鼠核桃的“人们”的愤怒、质问、鞭笞,对事情本身的关注和思考,都自然地融入到了规范表达的练习中了。

习作评讲——从病句改起

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学生已经续完整个故事。写得怎么样?贾老师将怎么组织评讲?这是听课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贾老师却不着急,不提写作的事儿,而是领着学生读自己写下的一句话——“文章不厌百回改”。聪明的学生当然一读就懂,其实很多学生不读也知道。但是,如何“百回”改?不仅学生茫然,恐怕很多老师也茫然。贾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去读另一段文字:

我最喜欢①的老鸭汤搬②上来了,③妈妈扯下两条④腿,一条放在我⑤的碗里,另一条放⑥在奶奶的碗里。

读来似乎很通顺的一段话,但经贾老师一点拨,学生便读得哭笑不得。学生笑,自然是因为这段话“可笑”。笑声中,挖出了六处病点:

①处要加“喝”字,这点毋庸置疑。②处显然用词不当,“汤”如何搬?该改成“端”字。一个意思表达完了,句子完结,该用“。”。③处的逗号显然不妥。④处最令人捧腹,“妈妈扯下两条腿”,多么恐怖,多么吓人呀,此处理应添加“鸭”字。⑤处的“我”应与后面的“奶奶”置换。⑥处宜将“放”换成“按”,这是尊老。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原句变成了:“我最喜欢喝的老鸭汤端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鸭腿,一条按在奶奶的碗里,另一条放在我的碗里。”病句改好了,贾老师让学生又重新读了这段话。学生边读边发出会意的笑声。从这笑声中,想必学生们已经感觉到什么叫文通字顺了。

于是,贾老师便让学生以自己的文章为例,实践“文章不厌百回改”。之后,又请了五名学生朗读作文,请大家共同修改,使之文通字顺。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修改过程,从文题到结构,从语言文字到标点符号,精彩不断生成,学生的语感在读、评、改中不断历练。

一个个富有现实意义的童话、一段段文通字顺的练笔、一则则发人深思的故事、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习作,就在这朴实的课堂上诞生了。

【看课心得】

“看”贾老师的课,而非

“听”,是因为我打心底景仰贾老师,是因为当我“看”时,全身心投入了。因为景仰,因为投入,总是颇有心得。就在听贾老师这堂课时,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短信互动平台发去了我的感触:贾老师的课,善于发现,根在语文,成在细节,质在无华,功在严谨。

善于发现——语文教师应有的敏感

和许多语文大师一样,贾老师具有非常敏感的语文意识。这种敏感,不只是在课堂上,也在课前、课外。这种敏感的语文意识,可以发现学生中“治学为人”的榜样,如同贾老师一进课堂,就发现了那个端坐着注视着老师的学生。这种敏感的语文意识,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如同贾老师发现了报纸上《谁动了松鼠的“奶酪”》这个素材之于教育的意义,之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价值,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习作教学的材料。这种敏感的语文意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引领教师在语文训练中教给学生治学的严谨、做事的规范和对人、对生命的关爱,这正是贾老师对语文教学取向的敏感的选择,这选择决定了教学的成功。

植根语文——语文教师应有的操守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语)静坐在贾老师的课堂里,因教学设计的无痕而感动,因贾老师的严谨治学而感动,因学生的认真、投入而感动。而贾老师那令人感动的教学艺术,就扎根于他那敏锐的语感之上,成就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潜移默化之中。

课堂上,贾老师指着黑板上“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句话,请几位学生朗读,并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不全是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来看看这段话,这里一共有六处错误。”看着贾老师端端正正抄在黑板上的那段话,孩子们愣住了,这么多呀?惊讶之后,孩子们开动脑筋寻找起

错误来。

很快,第一处被一个孩子找到了。“老鸭汤‘搬上来了,这个‘搬字不恰当!”贾老师笑着指出,用词应该准确。第二处错误被另一个小男孩发现了:“妈妈扯下两条腿,应该是‘老鸭的腿。”教室里,孩子们笑成一团。

“错误的不只有词语,还有标点。”经贾老师这么一指点,马上有几个学生发现了“新”问题——“搬上来了”后面应该是句号。

“是的,句子已经写完,所以这里要用句号。后面还有两处错误,老师来说。两条腿,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先奶奶,再我,尊老爱幼。”

贾老师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一句话里用两个‘放,说明词语贫乏。换一个字,不仅不重复,而且更能说明妈妈尊老,用‘按。”

“请一位同学读原句,一位同学读修改好的句子。”贾老师请了两位学生来读。

“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贾老师:大动干戈。)妈妈扯下两条腿,(贾老师:好恐怖。)一条放在我的碗里,(贾老师:没大没小。)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贾老师:没规矩。)”

“我最喜欢的老鸭汤端上来了,(贾老师:恰当。)妈妈扯下两条鸭腿,(贾老师:合情合理。)一条按在奶奶的碗里,(贾老师:尊老。)另一条放在我的碗里。(贾老师:爱幼。)”

“所以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贾老师总结说。

短短五分钟,贾老师身体力行,带着学生历练语感。当学生再次朗读“作文不厌百回改”时,他们肯定深切地感受到了怎样叫修改,怎样让语言准确、明晰。课上,我们经常被一些细节感动。有些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听贾老师的课,有一种在语文里散步的感觉,听说读写思,情知德意行,多元发展,有机整合,让学生走近生活,直抵心灵!课堂中,随处可见大师的风采,更折射着大师的智慧和慈悲情怀。根在语文,这是语文教师应有的职业操守。

关注细节——语文教师应有的功力

贾老师说:“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这练,当然并非是机械的练、刻板的练,而是历练的练、锤炼的练。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人文关怀,需要在语文课堂的细节里适时锤炼。关于细节,贾老师的课充分展示了一位语文教师应有的深厚功力。

课前,主持人在介绍贾老师时,贾老师却在细心地留意每一个孩子的眼神。这堂课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听别人说话用什么?用耳朵啊!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用心倾听的表现”。贾老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怎样学习,更是怎样做人。

看这整堂课的设计,从听写几组词语,到听写句子,到创造性地读听写后的内容,再到创造性地续写,这么细致的训练,是我们平时的课堂难以看到的。将语文训练做得如此细致、到位,深入人心,我们多少老师舍得花这个时间呢?但正是这些细节,成就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缺钙”!

评讲语言敏锐准确,这早就成为了贾老师教作文的标志。比如,他跟学生交流作文讲标题,关于《动物法庭》和《动物法庭上的较量》,关于《“人类是我们的好朋友”》的引号,关于《法庭上的争执》和《法庭上的辩论》等。

什么是细节?这就是细节。贾老师的课,关注细节。教学的细节让课堂充满思辨与灵性,体现着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关注和人格修养的教育。

朴实无华——语文教师应有的智慧

贾老师的课,不像激情万丈的“表演课”在课堂上展示教师的才艺。他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淡化自己。用贾老师自己的话说:“小学语文就叫儿童语文”,“真实、朴实、扎实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贾老师的课堂上,每一篇文章都要求学生仔细地读,凡是要求学生读的地方,一律要求读到位,要求读清楚、读连贯,不拖腔、不拿调。是作文课还是阅读课?贾老师说这是语文课!在他眼里,听说读写就是最朴素的语文课,是贯穿于每一种课型、每一节课中的。这是最朴素的语文智慧。

贾老师指导学生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无不充溢着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学生的指导,从一个字的书写、一个坐姿地纠正、一句谚语的真实情态的表述,都是十分朴实的、深沉的关爱。正是因为这份平和、深沉,成就了贾老师师者典范的魅力。

治学严谨——语文教师应有的责任

贾老师的课,不是“上”出来的,是“酿”出来的,如同“酿”一坛好酒。“酿”学生朗读的韵味,“酿”学生字斟句酌的习惯,“酿”学生书写方块字的规矩,“酿”学生言语人生的底蕴……“酿”到细处、严谨、扎实。

关于“妈妈把鸭腿放在奶奶的碗里”,贾老师引领孩子们改“放”为“按”。这一字之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严谨性,感悟到了“尊老”二字,更是一种严谨学风的言传身教。“能”改一字,显示了改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求”改一字,说明了改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常”改一字,说明了改者精益求精的求学之道。

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时,贾老师在一旁不断评点、修改,既有表扬遣词造句准确生动之处,也有纠正用词不当重复累赘之时。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使语言做到准确、精练。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严谨、细致。一位老人,精神矍铄,课堂上胜似闲庭信步,不留痕迹,水到渠成。拥有这样评价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执教者具有丰厚的学养、深厚的教学内功和对教育高度的责任感。

“作文要写得明白、干净!”严谨的态度,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更让听课者为之震撼。

教育是生命的图腾。当我们将语文教育还原成一种生命的图腾,都将其作为生命的图腾来崇拜,当我们充满激情和敬仰地在教育的园地里安身立命时,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细节,都将成为铸就学生语文生命的鲜活“存在”。贾老师让

我们在细节处看到了语文的生

命性。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笕桥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贾老师核桃松鼠
神秘的礼物
你猜我猜大家猜
小松鼠
师恩难忘
松鼠
松鼠
松鼠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大师很幽默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