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针斜刺”治疗骨骼肌损伤的研究

2016-09-29

科技视界 2016年20期

李艳霞

【摘 要】卢鼎厚教授和张志廉老师是国内较早尝试、摸索、发展长针斜刺治疗骨骼肌损伤的重要学者之一。本文搜集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旨在使更多读者对长针斜刺疗法有一个正确认识。超负荷工作后的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以及延迟性肌肉酸痛,即使强度很小的肌肉工作,长期的重复也会使肌肉变得僵硬。以僵硬肌束为腧穴进针,以感到酸胀为判断标准来检查是否准确刺入病灶。长针斜刺的目的在于减少入针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已有研究证实:针刺能有效治疗骨骼肌过度使用损伤症状,快速恢复骨骼肌超微结构的病理性变化。针刺疗法具有疗效高、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持久稳定、费用低、操作简便等突出优点。期待此疗法能在社会上得以推广。

【关键词】卢鼎厚;长针斜刺;骨骼肌损伤

1 研究背景

2014年4月,笔者有幸拜师于河南省运动学校的张志廉老师,学习长针斜刺治疗损伤骨骼肌。张老师早年任教于北京体育学院,即今天的北京体育大学,由于文革期间一系列复杂问题,回省工作至今。对于运动员的一些急性骨骼肌损伤,张老师能一针缓解甚至是解除运动员的疼痛,迅速恢复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张老师的这种疗法源于他在北京体育学院工作时的老朋友卢鼎厚教授。卢教授和张老师是国内较早尝试、摸索、发展此疗法的重要学者之一。为了详尽了解这种疗法的作用机理、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卢教授以及相关学者的多篇文章,现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卢鼎厚”、“骨骼肌治疗”等关键词,把搜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2.2 访谈法

通过和张志廉老师的交流、访谈河南省运动学校相关领导和老师,以及现场对患者病情、治疗效果的询问,了解到张老师的工作经历、河南省省运动学校医务室开展针灸治疗的现状、此疗法的疗效等情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卢鼎厚教授和他的阿是穴斜刺

卢教授学过生物、西医、运动生理,曾经是篮球运动员,在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生理教研室工作期间,曾多次遇到成绩很好的运动员,由于肌肉损伤没有办法医治,而过早离开了运动场。同时,卢教授发现肌肉损伤在人群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却没有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卢教授决定从事肌肉损伤的治疗和预防工作。1973年,卢教授跟山西一位医生学习阿是穴斜刺温针治疗肌肉劳损,后几经改良,发展为更加有效的疗法。

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阿是穴又称压痛点,这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阿是穴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时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等而予以临时认定。听张志廉老师介绍,骨骼肌损伤时会产生保护性挛缩。笔者进一步分析得出,肌纤维的保护性挛缩使肌肉末端的肌腱产生较大张力,甚至持续牵拉附着骨,使骨膜产生病变,引起疼痛。患者一侧髂腰肌受损,导致同侧腿“变短”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因此,骨骼肌损伤的同时,多引起骨膜的病变,但考虑到骨骼肌是动力源,针刺骨骼肌,不仅促进了骨骼肌结构的恢复,而且由于刺激解除了保护性挛缩,肌腱牵拉骨膜的张力降低,骨膜的病变也会得以改善。但此分析还需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笔者把长针斜刺的操作过程归纳为:触诊、选点、进针、退针四个步骤。

1)触诊

卢教授等人注意到,超负荷工作后的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以及延迟性肌肉酸痛,即使强度很小的肌肉工作,长期的重复也会使肌肉变得僵硬,如长期伏案的颈肩痛和长期开车的腰背痛。触诊时,用拇指第一指节平行于肌纤维走向,按压受损肌束,当触到僵硬的肌束时,拇指会在肌束两侧左右滚动。此时,患者会有明显的酸痛感,而且,即使加大按压力度,无损伤肌束始终不会有痛感。

2)选点

由于受损程度和受损面积不同,僵硬的肌束往往表现为粗细、长短不等的条索。为了减少入针数量,减少患者痛苦,要选最痛点为腧穴,远离最痛点一定距离为进针点。又由于是斜刺,能刺激到更多的受损肌组织。

3)入针

卢教授的文章中指出:直刺过皮、调整针尖的指向以保证准确刺入劳损的肌束之中,不要透刺、不需附加任何电磁温热以及各种手法的影响,患者感到酸胀即可退针。卢教授用的是垂直刺入皮肤表层,再调整针头走向。而张志廉老师进针时,根据损伤肌肉的深浅和肌肉肥大度,以及患者肥胖度,使针头与皮肤表面呈一定的夹角,大概保持在30~40度,进针角度基本就是针在肌肉内的走向。进针后要不要停留,两位老师的经验都是即刻退针,减少内出血。

4)退针

退针即出针,往往会感到一阵较强烈的酸胀感。先把针尖退到皮下,然后触诊原痛点及其邻近部位,如果原压痛点消失,而它的邻近部位仍有比较明显的僵硬条索和压痛,这时可以改变进针方向,针刺其它仍有症状部位,等临近部位症状都得到缓解或消失以后,再把针完全退出。如果操作者手法不是很熟练,也可退出,另选入针点。

3.2 长针斜刺治疗骨骼肌损伤疗效的证实

卢教授曾获得国家级体育科技一等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治学严谨又执着,为了证实长针斜刺的疗效,曾取自己大腿上的肌组织用于电镜下观察。卢教授率领科研团队,走访相关专家和学者,用电镜、免疫电镜方法,观察超负荷工作后骨骼肌收缩结构和收缩蛋白的变化,探讨了骨骼肌损伤的机制。通过对比试验,卢教授证实了针刺和静力牵张能显著促进已损伤骨骼肌结构的恢复,缓解肌肉酸痛。卢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几百例成功案例,在他的论文中指出:这一疗法具有疗效高、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持久稳定、费用低、操作简便等突出优点。

卢教授的研究成果比较集中的发表于1989年至1995年之间。张学林,史冀鹏等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年第10期上发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277)研究成果论文《针刺对离心运动性骨骼肌过度使用损伤的治疗研究》中,用更加先进的仪器和方法、严密的实验设计,再次更加全面的论证了针刺治疗骨骼肌损伤的有效性。文章指出,针刺能有效治疗骨骼肌过度使用损伤症状,表现为快速恢复骨骼肌超微结构的病理性变化,肌原纤维降解面积减少;线粒体结构异常现象不但减少,而且线粒体数量增加;骨骼肌神经束内损伤的神经纤维得以修复;大幅下调骨骼肌Ⅰ型胶原浓度,极大减弱了肌束膜胶原纤维沉积。但针刺并不能恢复已损伤骨骼肌的血管结构。研究还证实,骨骼肌损伤修复机制与骨骼肌生长发育机制相同,这提示针刺治疗骨骼肌过度使用损伤与线粒体数量增加有关。

4 结论与建议

已有的研究已证实,长针斜刺治疗骨骼肌损伤是有效且可行的。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种疗法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卢教授的相关专著也不再版。听张志廉老师介绍,早些年卢教授曾在部分医学院校推广他的技术,但大多数学生很难摆脱西医的影响,加之是用长针直接刺进肌肉,多数人很畏惧,所以推广起来确有难度。

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亲身体会到这种方法的诸多优点,慕名而来让张老师治疗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笔者非常赞同卢教授关于此法的诸多建议:期待肌肉损伤能够得到医学界、体育界、教育界等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关注;在临床医院开设肌肉损伤专科门诊;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此法;在医学院校、体育院校开设骨骼肌损伤防治课程。

【参考文献】

[1]卢鼎厚.骨骼肌损伤的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17(2):23-28.

[2]卢鼎厚.肌肉劳损和阿是穴斜刺[OL].中国经筋网www.cnjingjin.com.

[3]卢鼎厚,张志廉.斜刺对骨骼肌损伤的治疗作用[J].中国针灸,1989,6:1-3.

[4]张学林,史冀鹏,等.针刺对离心运动性骨骼肌过度使用损伤的治疗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10):89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