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晋的芦苇

2016-09-28秦汉

雪莲 2016年15期
关键词:佛寺废墟芦苇

秦汉

一千七百多年岁月的风雨把焉耆七个星寺佛遗址剥浊的破败不堪,佛堂、佛塔、佛殿全都坍塌成了一堆堆废墟,即使残存的洞窟也看不出壁画中彩色艳丽弥足珍贵的神灵形象。惟有拱卫在遗址周围的西晋的芦苇,陪伴着佛祖,陪伴着岁月,一岁一枯荣,年年发新芽。

西晋年间这座佛寺的建造者没有想到,佛教东传时期来此讲经的大唐高僧玄奘大师也没有想到,生命的模样会是这样!

七个星寺佛遗址是佛教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是中华民族辽阔疆域和悠久历史重要佐证。

如果说丝绸之路,是让人不断回望、不断思考、不断重新认识的一个话题、一个符号,它代表了过去的辉煌,也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那么,七个星寺佛遗址足以说明,多民族文化的演进是新疆文化多元性的古代元素,多民族文化的定型是新疆文化多元性的现代元素。新疆拥有产生这种融合型多样性文化的土壤,最主要是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从古至今各民族间相互交流、沟通、包容的结果。因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向波斯、西亚乃至欧洲的唯一大通道。

在一个漫天风雪的寒冬,我曾拜谒这座寺佛的遗址。偌大的佛寺遗址,空空落落,坍塌的废墟,与严冬的气候一样冷清,经历数千年风雨剥蚀的建筑废墟,虽然经过清理保护或简易的修复,仍然陈旧而沧桑。唯一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崭新的木栈道,穿行在幽幽深谷间,不由得感慨光阴和生命的瞬间即逝,无论怎样辉煌的历史,也如白驹过隙,终得于尘土。

岁月剥削了佛寺所有的雕饰,也剥夺了佛寺的生命,拱卫它的芦苇像迎风舞动的经幡,在追悼佛寺的亡灵!

这样想着,一低头,看见几块落了一层薄雪的方砖,那是千年以前大雄宝殿的地砖,我轻轻地在方砖的雪上踏脚留印,顿时感到穿越时空,回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西晋,在与历史对话。心头瞬间一暖,颓废凄凉的气氛也随即扫空。

我恭敬而虔诚地顺着栈道参观,转了一大圈又一圈,没有看到一丁点希望看到的绘画或塑像,我的心几乎要停止跳动,就像失恋一样的难过,心里的痛那是难以言说。

步入遗址中心区,是一条自然水沟,清晰地可以看出水流的痕迹。水沟里不知名的杂草被凛冽的寒风吹得瑟瑟颤抖,夏天它们一定长得很繁茂。

如果退回到佛寺香火鼎盛时期,南大寺和北大寺之间泉水淙淙,红柳舒展,香蒲丛生,芦苇荡漾,沟渠积水沼泽如湖,绿色的湖面映衬着蓝天白云,景色美好,空气湿润,神清气爽。这样的风水宝地,美得含蓄内敛,美得简单安静,美得让人沉醉。

玄奘大师从天竺取经回来在此讲经说法的时候,这里该是怎样一种盛况?僧人和香客们簇拥在寺院周围,聆听大师的宣讲,充满渴望的心怀该是多么充实。虽说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七个星佛寺遗址千年以后的此时此刻,仍是我魂牵梦绕的佛教圣地,充满渴望的心怀又一次在这里寻找希望。尽管,它只剩下了一堆废墟,就像我眼前的随处可见的芦花貌不出众,色不夺目,却无香诱人。

多么想问一声西晋的和尚,如若忧伤,这泉,就该是你心里的那滴眼泪;多么想问一声大唐的高僧,如若寂寞,这沟就是你那无边的孤独空门;多么想问一声历朝历代香客,如若静心,这可是你灵魂深处开放的最绚烂的那朵莲花;多么想对世人讲,如若迷乱,这便是你面前拈花不语的智者……

苍凉渐深,雪地上发现了许多飞禽留下的脚印,它们是历史长河中光顾这座佛寺遗址最多的过客。

天籁之鸟叫在西晋芦苇的枝头上跳跃,它让我想到了西晋,想到了这座佛寺鼎盛时期的香火,想到了这芦苇与滩涂,轻风与绿浪,想到由此传入中原的文化,想到了星星之火,名山与大川,名寺与古刹,源于自然,美于自然。这便是禅!

西晋的芦苇,浓缩了一个美仑美奂的世界。当然是禅!

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顺其自然的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没有什么能比一汪湛蓝的水能让人内心变得更温柔的了,没有什么能比一泓湿地更让人留恋的了。蓝色的天空,只有漂浮的白云更能衬托出它的清澈;荡漾的水面,只有水鸟的掠过才显得更富有生命;摇曳的芦苇,只有在风中才会姿态婀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七个星佛寺遗址,因了佛教东传的圣地,因了大德高僧的过往,因了清静即安,因了瞻仰的启迪,虽然身处大戈壁,仍让人留恋、向往……

猜你喜欢

佛寺废墟芦苇
“废墟”
石磨豆腐
废墟里的救赎
芦苇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芦苇
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佛寺山水楹联
芦苇筏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