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牛业的危机与“当务之急”

2016-09-28本刊编辑部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6期
关键词:肉牛牛肉养殖

本刊编辑部

肉牛业的危机与“当务之急”

本刊编辑部

从2008年开始,我国牛肉价格出现加速上涨。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牛的用途改变导致肉牛存栏量大幅下降,是促成牛肉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而由于肉牛繁育和育肥饲养脱节,作为产业基础的母牛的存栏量不断减少,使整个肉牛产业走向萎缩。同时,肉牛补贴政策缺失,我国肉牛产业短期内难以提振,国外牛肉则趁机大举进入我国。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肉牛产业危机。

肉牛业的危机

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良种体系不健全、养殖数量及生产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国肉牛存栏量和牛肉产量开始下滑,牛肉供不应求,我国肉牛业发展总体呈短缺态势,牛肉注水、走私进口等问题显现。肉牛产业面临的危机,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牛的用途改变所致,牛从耕牛向肉牛转换,对农户来说,过去养牛既能提供生产性服务,又能作为肉牛卖掉,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但现在只能作为肉牛卖掉,从经济价值上来说与养猪、外出打工相比不具优势,所以出现越来越多的弃养现象。2000年以来大量“弑母杀青”更对本已危如累卵的我国肉牛产业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同时,肉牛产业化形式松散,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科研机构的数量少,研发能力弱,推广机构的力量和规模小,效率低,在科研与农户(场)之间形成了有形无实的断层。

肉牛生产在我国尚处于弱势产业,肉牛育肥技术含量低,屯肥速度慢,我国肉牛业实际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空间巨大。

与生猪和奶牛产业所获得的大力扶持和补贴政策相比,肉牛产业的发展显然缺乏足够重视。我国在肉牛生产与研发的投资力度不足,在饲养管理方面处于由耕牛饲养向肉牛饲养过渡和以总结改进农民饲养经验为主的阶段,在饲料调制上处于模仿奶牛或者“有啥喂啥”以及“琢磨着喂”的阶段。草料单一,导致部分肉牛营养过剩,造成资源浪费,而部分肉牛营养不足,导致肉牛育肥增重慢、育肥生产周期长,肉牛养殖效益不高及牛肉品质差的问题凸显,严重地影响肉牛屯肥性能的发挥。这已成为限制肉牛业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

肉牛业的“当务之急”

一是构建和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推广肉牛杂交改良,提高肉牛自主繁育、良种供应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能力,尽快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肉牛新品系并推广应用,提高养牛业生产水平,彻底改变我国肉牛种质和高档牛肉依靠进口的局面。

二是提升肉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推广肉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要做到五个改变:①改变过去一畜一户单槽饲养为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规模养殖;②改变过去“有啥喂啥”为按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饲养、饲料合理搭配的科学喂养;③改变过去粗放管理为科学化管理,做到三定(定时、定量、定位)、四勤(勤添、勤拌、勤检查、勤刷拭)、六净(草净、料净、槽净、圈净、水净、牛体净);④改变治病为防病;⑤改变养老龄牛为适时出栏牛,研究开发与组装应用现代肉牛饲养管理和快速育肥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水平,适时出栏获得高质量肉品及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三是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当前,我国肉牛饲养方式已由放牧向全舍饲和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在扩大内需的宏观形势下,肉牛产业应当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总之,解决肉牛业“当务之急”的重点是从转变肉牛产业发展方式的高度出发,应以“优质、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大技术投资,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形成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加快养牛业专业化、系列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向品种良种化、生产集约化、过程无害化和产品优质化方向迈进,推进肉牛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肉牛生产效益,让肉牛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

猜你喜欢

肉牛牛肉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肉牛口炎咋防治
酸汤牛肉里的爱
寻味牛肉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