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康路上的引路人

2016-09-28上官涛邵猷芬

老区建设 2016年1期
关键词:花卉苗木卡丁车小康

上官涛+邵猷芬

20年前,对偏居一隅的湾里区招贤村的村民来说,“小康”、“富裕”这样的字眼遥远而陌生,守着几亩薄田能求个温饱就很知足了。20年后的今天,当他们住上设计新颖的别墅时,当他们开着豪华汽车像城里人一样在大街小巷奔跑时,他们知道,曾经遥远的小康梦已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据了解,2015年,招贤村总产值已达2.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倍还多。招贤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村”。谈起眼前的一切,村民们会无一例外地提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村支书李文华。正是这个憨厚朴实的汉子,带领大家做起了小康梦,铺就了小康路,迈开了小康步。

选对路 种上树 做起小康梦

1969年出生的李文华高中毕业后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出外打工,而是白手起家选择了在本乡本土寻求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滚滚商业浪潮的冲击,李文华也悄悄做起了自己的小康梦。他抓住机遇,向信用社贷款承包村里的130亩荒山,搞起了果业开发,通过科学管理,取得了可观效益。

招贤村地处南昌市西北郊,梅岭国家级风景区南麓,有着近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山区资源优势。1995年春,李文华将这一优势与城市绿化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养殖瘦肉型猪,搞起了立体种养。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拥有了一个1200多亩的花—猪—果—鱼立体型农业产业生态园。

随着事业的发展和壮大,2004年,李文华的第一家企业——江西淦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公司以农村种养业为基础,集苗木种植、园林建设、农家特色休闲等为一体,由于李文华善管理、懂技术,公司很快在南昌及省内外打开市场,成为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自己是富起来了,可四乡八邻却依然贫困。李文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摒弃了“艺不外传”的传统,把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手把手地传给乡亲们。在李文华的帮助和带动下,招贤村出现了“家家种花木、户户养猪忙”的喜人景象。

随着湾里区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花卉苗木产业呈现出日渐上升的发展势头,2005年以高票当选为村支书的李文华顺势而为,决定带领全村把发展的重点瞄准在花卉苗木上。为进一步拓展花卉苗木的发展空间,李文华积极地组织几户苗木大户和花木经纪人,组建了招贤园林花木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为村民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服务,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会员由几个人发展到300多人。

面对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招贤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如何面对“失地而不失业”的难题?经周密考察,他果断组织村民在进贤县衙前乡租赁山地,在永修发展新苗木基地,顺利实现了花卉苗木产业异地转移,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了苗木产业。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招贤村在李文华的带领下,“家家种花木,户户搞盆景”, 全村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13000余亩,品种也由几个发展到各类盆景、大树桩、香樟等300多个,并已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一村一品”花木专业村的发展模式,花卉苗木已成为招贤村叫得响的品牌。

当记者一行来到苗木基地时,冬日里的苗木依然生机勃勃,一朵朵盛开的红茶花娇艳欲滴,一盆盆盆景姿态优美、意境幽远,村民们无限感慨地说:是我们的李书记,带我们选准了路,种上了“摇钱树”,让我们大胆做起了小康梦!

抢机遇 办企业 铺就小康路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推移,村民们富起来了,日子好起来了。但富起来的招贤村如何进一步发展?靠着单一的花卉苗木,招贤村还能走多远?在城镇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如何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新路?这是摆在村支书李文华面前的又一大难题。穿梭在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的南昌红谷滩新区,李文华敏锐地察觉到建筑业、旅游业蕴含的巨大商机。他和村干部商量,决定抢抓机遇,改变村级经济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形成多元化、城郊型经济发展模式。

2008年,凭着自办企业积累的创业经验,李文华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募集股金,成立了招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混凝土搅拌站。他大力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师徒”教学模式,培养出了本村许多技术工。通过助理实习的方式,培养公司领导管理型人才和中层管理干部共20多名,企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经济效益显著。至2015年9月,公司累计已生产约260万方混凝土,上缴各类税收5000多万元。公司先后评为了市级先进企业、文明单位和诚信单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南昌市混凝土行业的骨干企业。

为进一步拓展招贤的经济发展空间,深挖旅游业的发展潜力,2015年8月,招贤村又引进了江西首家卡丁车馆——禹港国际卡丁车馆。该项目投资约2.3亿,占地180亩,分室内场馆、室外场馆和汽车特色酒店、汽车运动相关产业链等四部分,拟打造成以汽车文化为主题概念的主题公园。其中室内场馆11000平米,室外场地60000平米,全部项目建成后有权举办世界级大赛及全国大奖赛。此项目的建成不仅将进一步促进招贤村旅游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李文华的带领下,招贤村已迈开了与国际接轨的有力步伐。

站在极具现代感的卡丁车馆,看着远处“禹港国际赛车公园”几个大字,闻着一阵阵飘过的咖啡香味,几个朝气蓬勃的年青人正坐在卡丁车上,起步——拐道——奔跑,兴致勃勃地体验着极速带来的快感……看着眼前的一切,记者突然悟到:李书记带领下的招贤村,不正像在小康道上急速飞驰的卡丁车吗?

抓民生 求共富 迈开小康步

“胖胖的李书记笑起来起来像个佛!”这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确实,李文华从小就有一副菩萨心肠,“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是竭尽所能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村民。“有困难,找文华”,已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

村民张依贵过去成天游手好闲,还时不时地惹是生非,村民不客气地送了他一个诨名——张“罗汉”。为感化张依贵,李文华多次上门,苦口婆心地进行劝说,并借给他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亲自指导他在地里种苗木,在庭院里培植盆景。还交好学费送他到省林科所培训,让张依贵学得一门盆景修剪的好手艺。现在,张依贵靠种花卉苗木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不仅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且因为有修剪盆景的好把式,村民们都上门来拜他为师,成为远近闻名的“张师傅”了。

去年的一天,村民李用保不幸车祸遇难,留下了一个半痴呆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这让李文华心痛不已。他跑上跑下,为孤儿寡母争取抚恤金,办理农村低保。在妥善安顿好这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后,李文华又安排两个已到入学年龄的孩子去村办学校读书,并主动承担了他们的学杂费。村里人看到这家大小被李文华照料得妥妥当当,都由衷地说:“幸亏有了个好书记,不然用保撇下这娘四个,还真不知道怎么活哦!”

在尽心尽力帮助每一个弱势村民的同时,作为村书记的李文华,想得更为长远。为了让招贤村的百姓得到更好的民生保障,2012年决定由村委会负担农民医疗报销额外30%的医疗费;2013年全区征地养老保险政策出台,李文华又提议由村委会帮助交付所有村民的征地养老保险中个人一次性交费费用;李文华特别注重培养孩子,每年都从村级财务中拿出30万作为教育发展经费,帮助改善办学条件,招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展望未来,李文华说,他正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投资2亿元,打造一个集“村庄规建、特色产业、休闲农业、生态优化和乡风文明”五位一体的综合示范村。可以想象,一个富裕、祥和、文明的招贤村正在向我们走来,在李书记铺就的小康路上,村民们正豪情满怀地迈开了铿锵有力的小康步伐!

后记

在李文华的带领下,招贤村集体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小康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李文华个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全国绿色小康户等荣誉称号。

面对纷至沓来的种种荣誉,回望20多年的艰苦创业历程,李文华说,其间有艰辛,有委屈,更多的是幸福。无论是当初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弃稻田种苗木,还是后来劝说村民用征地所得的补偿款投资入股办企业,不理解的村民们抛下的冷言冷语曾让他倍感委屈。常年在外奔波,妻子儿女的嗔怪也使他对家人满怀愧疚。但今天,凭着自己一颗光明磊落、公平公正之心,看着村民们一个个富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真是感到由衷地幸福。

时隔多日,让记者久久难以忘怀的是李文华在采访时最后说的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是我最开心的事!

那一刻,这个善良朴实、敢做敢当的汉子笑得很纯真,笑得很灿烂。

责任编辑:刘忠林

猜你喜欢

花卉苗木卡丁车小康
开卡丁车
浅谈花卉苗木病虫害防治中农药的合理使用
跑跑卡丁车
小康微博互动
德江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前景的探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花卉苗木冬季病虫害防治
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和森林政策平台发展巴南区花卉苗木产业
卡丁车大赛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