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德育生态的理论基础、内涵及主要特点

2016-09-27李玉萍李梦扬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世界观学校德育个体

李玉萍+李梦扬

摘要:本文在对生态学、教育学、学校德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自己对生态规律性、主体的生命状态的理解,认为生态世界观是学校德育生态的理论基础,学校德育生态是一个整体、动态的复合生态系统、核心是以人为本,寻求生命的和谐发展、关注个体生态心理健康,塑造健全的生态人格,学校德育生态具有整体性、生命性、动态性、开放性等主要特点。

关键词:生态世界观;德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54-02

1.学校德育生态的理论基础——生态世界观

生态世界观源于全球生态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它促使人们反思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进而发现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机械世界观,"拼命追求决定论的精确轨道,一味夸大把事物抽离环境的实验方法在任何学科中的作用……深深地沉醉于用单一的简单化模式去描绘复杂形象性的世界"。由此,在对我国当代德育困境的审视中,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视角来观照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即用生态世界观来探讨德育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德育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及其与外在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世界观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把握科学与人类生存状态的关系,提供给我们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当以此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审视和建构学校德育时,便赋予德育以生态性。所谓德育的生态性,即以生态世界观观照德育,认为学校德育并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存在,而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必须加深同家庭、社区及身边的人的沟通,同时丰富生活化内容和文化内涵,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生命的自由生长,保持学校德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平衡与稳定。学校德育生态系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无可替代的存在,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主体性或参与性,帮助学生小断实现自我超越,并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学生自我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生态人格的健全发展,是德育生态操作层面的主导性原则。同时,还必须把学校德育同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生活世界中体验人生,借助受教育者的自身的道德体验实现不断超越自我,促进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丰富,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2.学校德育生态的内涵

学校德育生态是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去,以生态世界观为理论基础,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来思考和剖析学校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根据人的本来特点、德育自身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影响学校德育的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品德良好、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无可替代的存在,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主体性或参与性,帮助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并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学生自我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自我人格的健全发展,是德育生态操作层面的主导性原则。

2.1 学校德育生态是一个整体、动态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其基本点在于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统一。从生态世界观的角度来看,学校道德教育体系并不是孤立、静止、封闭的体系,而是客观地存在于一个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它与家庭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都是息息相关的。学校德育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动态的复合生态系统,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区德育联成一个和谐有序、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德育体系,养成德育生态健康发展的内在生成机制。现代媒体的繁荣,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学校与其所在的多元化环境早己经融为一体,学校德育再也无法保持独立的自我实验状态,必须与家庭、与社会建构起一种整体的、良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系统,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学校德育应有的功效。

2.2 学校德育生态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寻求生命的和谐发展。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都不一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尊重生命的差异,让每一个生命都成功地体验到生命成长的过程,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主建构自我生命的权利,相信每一个生命通过一笔一笔的勾勒,最终都能为自己的生命勾画出五彩缤纷的美丽图景。良性的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学生形象应该是自主体验、建构生命的生态个体,学校德育生态系统就应该要促进个体生命建构取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在德育过程中和谐、共生,最终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教师的生命价值同样能够得以提升,促进教师和学生二者生命的整体、和谐发展,因此,学校德育生态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始终把人作为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一切从人出发,真正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寻求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即尊重和了解每一个个体生命,解读和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关怀和呵护每一个个体生命,充分体现生命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3.学校德育生态的主要特点

3.1 整体性。学校德育生态的理论基础——生态世界观是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来分析问题,用和谐、平衡、综合和有机关联的方法论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其本质即是一种整体有机论。因此,整体性是学校德育生态最根本的特点。学校德育生态系统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单一、封闭的道德教育格局,它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统一整体,要素与要素之间息息相关具有内在统一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合作,无论是系统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还是系统内部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活动等,都处在德育生态这个有机整体之内,任何一种要素,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处链条都不能被人为地孤立或割裂。学校德育决不是"可以脱离其他诸种德育影响而独立存在、自成系统的存在物"和"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唯一的变量。"在多元价值共生的当代社会,只有学校德育生态系统内外各方面共同努力并产生有效的整体合力,才能有效推动学校德育的发展进程,使学校德育真正走出低谷,发挥出实效。

3.2 动态性。生命是动态的,发展是动态的,学校德育生态没有理由小是动态的。学校德育生态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集合,既是~种静止的和谐,更是一种动态的统一。在学校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影响其顺利进展的各种因素都是动态的、敏感的、微妙的、甚至是复杂多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可以说是流淌不息的"信息流''。德育工作者之前预想的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演绎的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学校德育生态系统具有明显动态性的特点。相信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对这一特点都会有强烈的切身体会,这是因为,教师不可能完全掌握学校德育所处的生态大环境的变化规律,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学生的个体心理环境的变化,更不可能在进行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掌控学生的个体心理因受外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而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况且教师自身的心理也可能发生课前没有预料到的变化,从而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

猜你喜欢

世界观学校德育个体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智能化的“世界观”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世界观—雕塑遗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