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山西晋商大院的文化内涵

2016-09-26周丽园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

摘 要:晋商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吸引着一批批中外游客,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丰富深厚。各种楹联、匾额等等,不仅寓意丰富,同时体现出宅院主人的人格追求。而且这些大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山西人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晋商大院;民俗文化;寓意丰富;人格追求

2006年《乔家大院》的播出,引起许多人对晋商大院的关注。晋商大院主要集中在山西晋中,而除祁县的乔家大院之外,还有榆次的常家庄园、太谷的曹家大院、孔家大院、祁县的渠家大院,以及灵石的王家大院。在大院里,各种楹联、匾额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乔家大院为重点,兼及王家大院、常家庄园,对晋商大院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探析。

1 匾额、楹联中的人格追求

1.1 倡导中庸,追求平和

以祁县乔家大院为代表,大院主人乔致庸,将宅第命名为“在中堂”,取“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执两端而用其中”之意。乔家大院的百寿大照壁两旁有一副对联,为晚清名臣左宗棠所题:“损人欲以复无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横额“履和”是从“端详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养太和”中意化而来。“行事莫将天理错,立身宜于古人争。”是说万变不离其宗,社会再变,天理不变。古今圣贤读书,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希望天和、人和、地和,这里所说的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去学习古人的高尚人格,不要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春涵瑞霭笼仁里,日拥祥云护德门”“瑞霭”、“祥云”都是吉祥的象征;“仁里、德门”是对宅主仁厚德行的赞誉。这幅楹联突出一个“好”字,体现出中庸之道中的“至

仁”、“至德”。 悬在乔致庸所在的老宅们上“仁周义溥”的匾额,据说是光绪初年,山西连续遭灾,曾流传有“光绪三年,死人一半”之说。乔致庸广设粥棚,捐银赈灾。各县各地富户也纷纷效仿,所以祁县死人最少,逃亡也最少。光绪八年(1882年)的《祁县县志》记载了乔致庸的义举,光绪帝让曾国荃(也有说是李鸿章所赠)题写了赐赠。六院楹联 “宽宏坦荡福臻家常裕,温厚和平荣久后必昌”,山西商人,待同行以宽厚为怀,待下属以仁爱为本。1之所以能“家常裕”“久必昌”,离不开至善、至诚、至德。再还有 “知足阁”“怡达斋”这些匾额都能反映出宅主高尚的精神追求。乔致庸晚年生活似乎比较超脱,一反商场角逐称雄的商人形象,终日以诗书自娱,对族内事物也不予过问,一切顺其自然。2而他的长孙乔映霞内室门帘“心清水浊,山矮人高”,横额“一团和气”。不论为商、为官、为人,都离不开“和”字。水清,但清不过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山再高,但高不过人的志向的高远,常怀一颗知足的心。乔家坐拥万千财富,却没有为富不仁,而是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

常家庄园所取名字,大多带有“和”字,如“世和堂”、“休和堂”、“贵和堂”、“雍和堂”、“人和堂”、“慎和堂”、“节和堂”、 “崇和堂”等等,“和”是最能体现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王家大院“天何言哉四时行而日月光亮,地不语矣万物生而江河奔流”“神思造化乐四时春华秋实,静观星月感百年沧海桑田” 正是《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体现。

1.2 修身养性,治家为本

王家大院的“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 从楹联中的“苦读”“五更明”可以联想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教导子孙应刻苦读书,考取功名。相对于王家的读书为官,乔家也部分反映这部分的楹联,比如“瑞日芝兰光甲第,春风棠棣振家风”。但乔家的读书则更注重修身养性,如“读书即未成名 毕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回报 自然梦稳心安”从这些楹联中,反映出两家不同的文化风格。乔家重商,王家官商皆备。乔在中堂一门虽重商亦重学,但没有一个去走科举入仕之途。3而王家应属官府宅院,所以,严格意义上说,王家大院并不属于晋商大院,但王家先祖曾以买豆腐、蔬菜为生,他的后人中也不缺乏经商者。4但在治家上,两家有许多相似之处:王家大院“创业维艰祖辈备尝辛苦,守成不易子孙宜戒奢华”乔家大院在中堂老宅院门上挂着“求人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时,缘惜福、非惜财。”为乔致庸所题。其治家则以“朱子格言”为本,对子孙督责甚严。子孙若有过失,必令其跪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并告以祖爷乔贵发创业时经历的千辛万苦:烈日当头在沙漠里赶骆驼,脚上的皮磨一层又一层,激励后代珍惜今日富贵,继承祖爷艰苦创业的精神。5两家都倡导勤俭持家。乔家老宅院门上挂着“勤俭德”三个横额,正反映了在中堂主人对儿孙后代的这种深深的期望。再如匾额,王家大院“佇月”、“凝瑞”、“迎紫”、“宁远”、“敦厚”、“平为福”、“三省四勿”等,与乔家大院,“绳其德”、“洞达”“学吃亏”等都教导子孙仁厚、知足、自省、从善为人等等。乔家较为有名的楹联,是李鸿章所题赠的“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相传大清空虚,军备无足,乔家鼎力相助,解决李鸿章的燃煤之急。因此李鸿章投桃报李,欣然拟题。从“子孙贤”、“兄弟睦”也可以反映出乔家教导子孙有方。常家庄园中也有反映修身治家的楹联。比如雍和堂的大门匾:武德第,两侧为“浩溥旁通诗书上不许俭,雍容儒养衣食边只要勤”,读书不许俭,持家需要勤。常家良好的家风也可见一斑。

2 结语

1937年6月28日,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女作家陈衡哲(公元1890—1976年)一行十余人应孔祥熙的邀请,到孔的家乡——太谷参观,她在惊叹这些古建筑的宏大、壮丽之余,以女性独有的视觉,把这些高墙内的深宅大院比喻为古代幽禁嫔妃、宫女的“永巷”,幽深而禁闭。6封闭保守确实是晋商大院的特点,甚至也是山西的特点,山西人的特点。外省人说山西人是:“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这也是山西大院众多的原因。虽然山西人封闭保守的性格已有很大的改观,但其深厚的恋家情结,故土难离的感情,在今天山西人身上仍有很明显的表现。

参考文献

[1]葛贤慧.商路漫漫五百年:晋商与传统文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167

[2]葛賢慧.商路漫漫五百年:晋商与传统文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156

[3]葛贤慧.商路漫漫五百年:晋商与传统文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159

[4]王建武.山西晋商与他们的宅院[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94

[5]葛贤慧.商路漫漫五百年:晋商与传统文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153

[6]王建武.山西晋商与他们的宅院[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195

作者简介

周丽园(1991-),女,山西临汾,淮北师范大学研一,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河北民俗文化的翻译及外宣策略研究
体验民俗文化,传承乡村记忆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高职民俗文化课程的建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