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影响论述

2016-09-26邱璐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

摘 要:在父母缺席,家庭社会化减小,学校教育功能不足的情况下,同辈群体作为留守儿童社交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功能不断强化,对留守儿童的价值观、行为和情感等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负面影响也值得重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和教育意义重大,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值得探讨。

关键词:同辈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2011年制定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说明了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伴随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也将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同辈群体对于其成长的影响也将是一项重要的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值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者的深入探讨。

1 农村留守儿童与同辈群体概述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周岁)。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生活的照料与关怀,带来安全、心理、教育等各种隐患。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是在有着共同经历、共同情感、共同爱好、共同观点或共同心理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关系亲密的群体。同辈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机构。

针对留守儿童及其与同辈群体之间关系的问题,国内已有一些研究,张芳认为,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同辈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 不良的同辈群体关系均可能引起儿童的社会化问题。杨世箐和李学林则指出,留守儿童在同辈群体中的社会化,一方面可以培养其独立意识,但另一方面则带有让人忧心的盲目性和无秩序性的特点。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的特点,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农村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的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既与一般青少年同辈群体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第一,从农村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的形成上看,它与一般同辈群体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其不同点。共同之处在于,处于身心发育的快速阶段的青少年都有着相似的爱好、经历和追求,因此容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同辈群体。其独特之处在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有着高度相似的生活境遇、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比较相似的问题。

第二,从农村留守儿童同辈群体关系来看,内部没有明确的章程、规范,成员不固定,组织关系松散。因为成绩落后、表现不佳留守儿童而受到同学、教师、父母和亲人的轻视和批评的留守儿童,他们通常会在同辈群体中寻找情感的寄托,这也是维系同辈群体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中,成员地位也有一定的差异,胆大、具有号召力的留守儿童会逐渐成群体的核心,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

第三,从同辈群体成员的交往时间和频率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同辈群体之间交往时间长、频率高。在城镇儿童中,由于课外时间安排紧凑及家庭的陪伴等原因,其与同辈群体的交往时间呈现减少的趋势。相反,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同辈群体成员交往时间相对频繁。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对他们的监管较少,选择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自由权大。另一方面是,来自家长、教师的期望使之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他们需要向同辈群体寻求一定的帮助。

3 同辈群体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一)同辈群体对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留守儿童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就显得更加密切和频繁。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而长期无法得到父母正确及时的引导,其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受到同辈群体内共同价值观的影响。如一方面,一旦“读书无用”这样的观念在留守儿童群体中传播,就极易出现学习消极的问题。并且,这种影响将不止体现在留守儿童学习成长期间,也将对其整体人生规划和价值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但在另一方面,在多數的农村地区,学生及其家长仍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希望通过知识、能力的竞争实现向上流动,改变或提高自身所在的经济环境、社会地位。为此,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基于一致的目标追求,往往更会在学习上给予相互间的帮助。并且,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惑和难题时,也会向同辈群体寻求帮助。可见,同辈群体对于农村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同辈群体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影响

作为留守儿童交往最多的群体,同辈群体成员和留守儿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接触最为频繁,最易成为儿童观察和模仿的对象。通常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融入同辈群体,被这个群体所认同和接纳,就要遵循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不成文的规则,以与他人保持基本融合的状态。相反,如果挑战同辈群体间无形的规则,或者在同辈群体中不能和他人保持行为上的基本相似,通常会遭遇同辈群体的排斥,甚至可能招致对留守儿童身心的伤害。

但如果能在同辈群体中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制定和追求正确的目标,这种集体学习生活的形式能更有力地激励儿童学习成长,这也是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所在。可见,在行为举止方面,留守儿童出于各种原因很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并倾向于与群体成员行为保持一致。这种因同辈群体的影响效应而产生的行为一致性对儿童人格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群体间共同目标的价值是决定行为方式影响好坏的关键。

(三)同辈群体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年幼开始便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呵护,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情感变得敏感、脆弱。长此以往,极易出现性格内向、孤僻、封闭,还有可能形成愤世嫉俗的情绪。而这些由于缺乏感情依靠的异常现象在与同辈群体的交往活动中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彼此间内心情感的倾诉使之从同辈群体那里得到了非常多的理解与情感支持,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促进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但是,同辈群体间的感情联系也是群体性冲突和矛盾的源头,紧密的群体关系极有可能带来集体性的暴力冲突事件,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受他人鼓动,很有可能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对他人进行身心的攻击行为。发挥积极的情感支持,避免情感冲动及其暴力冲突是农村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的另一重要课题。

4 结语

在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会化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同辈群体出现社会化功能上升,对留守儿童社会化有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正面影响,合理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弥补家庭、学校的功能不足。为此,需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各方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的引导和规范,使留守儿童与所有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实现正常社会化,为其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8/08/c_121830087.htm.

[2]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3]段成荣,吕利丹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

[4]张芳,王祎.缺位、补位与留守儿童社会化[J].市场篇,2006,(05).

[5]杨世箐,李学林.试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J].中外企业家,2007,(07).

作者简介

邱璐(1991-),女,江西上饶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网络分析。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