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怀古迹

2016-09-26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台子嵩山少林寺

清江水上郁孤台

王剑冰

前面怎就出现了一个高台,在蓊蓊郁郁的树荫间耸立着。顺着一级级的台阶攀上去,渐渐地,竟然看到“郁孤台”三个大字。好一个郁孤台。是辛弃疾笔下的“郁孤台”吗?别的地方没有听到过。也没有见到过。

台子的位置。在一处古城的角上。上到楼台能看到蜿蜒而去的苍灰的城。这就是红军当年花了不小代价也没有攻下的城墙了。墙很厚实,行人可在上面往来穿行,城外就是浩浩汤汤的一江清水。

以前读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就感到郁孤台同“行人泪”联系在了一起,郁孤台似也成了抑郁孤独的代言。心里想,怎么就建了这样一个台子,让孤郁的旅人有一个落泪的地方,还是因了哪个人而有了这个名字?

800年前,满腔苦恨的辛弃疾曾站在这里。怅叹出一怀愁绪。这里离内地实在是太远。与我所在的城市不通航。我是先飞上海然后转飞过来。这样也折腾了一天时间。到达时迎接我的已是晚上如注的大雨。辛弃疾则是从杭州出发沿长江溯赣江南上。他那时在江西任职。必在舟船上度过长长的时光。一日停船在万安造口。那里离赣州不远了,暮色中传来鹧鸪声,遂想起了郁孤台,禁不住将一腔悲悯书写在墙壁上。万安我去过,有着“惶恐滩”的险峻之地。不知辛弃疾是怎么挨过险途十八滩,生出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感慨。

其实郁孤台本身并没有我想的那层意思。它是指台子“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郁和孤都是美意。郁孤台占据了一个好位置,我曾在《吉安读水》中写道:“江西的南部,有一条美丽的水叫章水,有一条精致的水叫贡水,两条水流合二为一形成了更加美丽精致的水叫赣江。”郁孤台就在章水和贡水的交汇处。看着章、贡二水合为一江奔腾而下。

想起那位怀有一腔报国志的江西人文天祥,他曾做过赣州知州,必是常登郁孤台的,而且常有一种孤愤在心头。他曾写道:“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倚栏时北顾,空翠湿朝曦。”苏东坡被贬惠州也是乘船溯赣江而上,中间行程漫漫,不知多少辛苦,终于来到郁孤台上,遥遥北望的心情可想而知。也提笔写下了一首《过虔州登郁孤台》。

这时我又想到,郁孤台或许也有那么个忧郁孤独的意思在其中。许多人离乡背井去向远方。走的时候会看到那个高台。不免生出郁郁之情。远离故土的人站在这个台子上。同样免不了要生出孤独的感怀。所以这台子是个很真实的台子。无论什么人有什么样的情怀。它都接受了。人们在这里看着江水落泪。而后抹抹泪水坚毅地转身。这样说来,郁孤台倒是带有了一种禅意,一种哲性。

地处偏远,郁孤台就像一个隐士,悄然躲在一片山野间。这样也好,藏在心中的那种景仰,有时比真实更显得美妙,让人能够浮想联翩,有时见了实物倒会感到坍塌了某种东西。

江水中已经没有了什么行船,以往在江边解下缆绳、拱手相别的场面远去了。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驻足流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们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流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台。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台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流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一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对比赏析

漫过洪荒岁月,经过刀耕火种,流过汉月唐风……五千年来,中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叹的故事。与此同时,亦有无数文人孜孜不倦地用心灵去感悟逝去的岁月,以期达到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统一。这两篇选文的作者便是如此。

在写作特点上,《清江水上郁孤台》虚实相生,情思绵绵。文中有两个郁孤台:一个是“墙很厚实”,这是实实在在的“郁孤台”,与红军有关系;另一个是诗词里的郁孤台,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与辛弃疾等文人有关系。作者以真实的郁孤台为引子,极尽笔墨,抒写那个虚幻之台的古老、美好、忧郁、孤愤和禅意。两个“郁孤台”互为表里,虚实相生,增加了文章的回旋空间。全文文笔细腻,凄美忧伤,散发着淡淡的怅惘之美。《寂寞书院冷》运用了对比、排比等手法,细致描绘了壁立千丈的嵩山、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汉柏,意在表明:古柏越时千年,虽遭大雷击劈却临绝不毙,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古柏是书院的最佳伴侣,它见证了书院的兴衰,是书院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的象征。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书院的赞美,表现了作者静思之后心中的释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台子嵩山少林寺
运橙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寺2》立项拍摄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岳嵩山
三教策源——中宗嵩山
我爱我家
台子
暗恋
河北滦平县周台子村:让农民文化生活“富”起来
张耒的嵩山,张耒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