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陵某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2016-09-26骆隽燚

现代矿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凿岩铜陵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 元 骆隽燚

(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2.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3.当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铜陵某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黄元1,2骆隽燚3

(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2.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3.当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了解铜陵某矿山作业现场职业健康条件状况,对矿山生产工艺存在的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雾)、氢氧化钠、噪声、手传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调查、采样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凿岩硐室、破碎机处粉尘浓度超标,在风机房和破碎区域工作的部分工人接触噪声强度超过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均未超标。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及治理对策,可以为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现场职业健康条件改善提供借鉴。

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检测

铜陵市是安徽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位于长江南岸。铜陵市已经探明有资源储量矿产21种,其中铜矿储量38万t,金矿163吨,硫铁矿2.54万t,水泥用灰岩10.5万t,银矿2 544t,分别占全省总储量的70%,77%,32%,31%,66%。主要矿产地225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5处,小型矿床26处[1]。目前在铜陵开采的矿山主要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下属矿山,其矿山从业人员多达万人。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受到的职业病危害日益严重[2]。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委托我单位对其下属某金属矿山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从笔者近年检测的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来看,该矿山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在铜陵金属矿山中极具代表性,笔者通过对该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措施,为类似矿山开展职业病危害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 检测对象

本次检测的矿山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狮子山矿体深部。矿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东郊9km处,(东经117°5′3″,北纬30°5′5″),与市区之间有青山相隔,公路里程12km,是距铜陵市区最近的工矿点之一。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某金属矿山开采矿石的矿物成分较复杂,金属矿物及脉石矿物共50余种,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铁矿、黄铜矿,其次是黄铁矿、赤铁矿,少量磁黄铁矿、辉钼矿及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大理石、透辉石、斜长石、方柱石等。目前矿石生产能力为11 000t/d,破碎生产能力为13 000t/d,选矿生产能力为13 000t/d。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某金属矿山于2002年正式开始大规模建设,2004年底基本完工。目前劳动定员2 427人,其中一线生产人员1 936人,后勤、机关、管理人员491人。一线作业人员采取四班三运转工作制,每班8h,每周工作42h;后勤、机关、管理人员及部分非生产人员采取长白班工作制,每周工作5d,每周工作约40h。

2 检测方案

2.1采样及检测设备

FC-1(A)型粉尘采样器、FCC-1500D型大气采样器、AWA5636型积分声级计、GXH3011A型便携式红外线一氧化碳分析仪、HS5936型手传振动检测仪、TU-1901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BT-25S型电子天平(分析精度:0.01mg)。

2.2检测标准

本次检测按照GBZ159—2004[5]采样规范进行现场采样,粉尘、噪声、手传振动和毒物分别按照文献[6-11]进行检测。

2.3检测内容

检测内容分为井下采矿生产系统、地表选矿生产系统两个单元,根据井下和选厂的工艺流程、主要的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设备自动化、密闭化程度,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等因素设计检测方案[3-4]。井下采矿工艺包括:掘进凿岩→爆破→装载(矿石、废石)→井下运输、提升→井下填充;地表选矿工艺包括:(矿石)破碎(粗碎、中碎、细碎)→球磨→浮选→浓缩精选。现场调查识别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

表1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某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

注:凿岩采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判定为矽尘。

3 检测结果

3.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结果

表2所示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结果。

表2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

表2表明,凿岩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为矽尘,主要是在凿岩打眼过程中产生。

3.2粉尘(总尘)检测结果

表3所示为粉尘(总尘)检测结果。

表3 粉尘(总尘)检测结果

注: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表3表明,金属矿山凿岩硐室、破碎机等处粉尘浓度超标,说明上述区域防尘措施还需完善。

3.3噪声检测结果

表4所示为噪声检测结果。

表4 噪声检测结果

注:岗位周接触时间为作业、巡检时接触噪声时间,不含在值班室、休息室时间。

表4表明,金属矿山部分出矿工、爆破工、凿岩工、水泵工、压风工、破碎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GBZ/T192.2—2007中规定的限值[12];其他职工接触噪声强度未超过现行职业卫生标准。

出矿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主要为矿车运输时机车启动、行驶过程中罐车与铁轨间的碰撞而产生较大的噪声,而出矿作业为敞开式作业,无相关隔音措施;井下凿岩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主要为凿岩机打眼时噪声强度大,而作业人员又需近距离操作,接触噪声时间长;水泵工、压风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主要原因为各类水泵、空压机运行时设备产生的噪声较大;破碎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主要原因为破碎机工作时产生较大的噪声,而破碎工必须经常在该区域巡检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4手传振动检测结果

经现场检测,凿岩工接触手传振动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为25~30m/s2,远超过GBZ/T192.2—2007[12]中规定的限值(5m/s2),目前凿岩作业主要由掘进凿岩机完成,手传振动在少部分手工凿岩打眼过程中产生。

3.5毒物检测结果

经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爆破工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检测浓度均达标;矿山井下采场大爆破时间由矿部安排,大爆破时除相关爆破人员外,其他人员按时撤离至地表,大爆破后留有足够时间供井下通风,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凿岩工、出矿工、运罐工接触二氧化硫,浮选工接触硫酸(雾)、硫化氢,过滤机工接触氮氧化物40h时间加权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均低于GBZ/T192.1—2007中规定的限值[13],说明作业现场有毒有害危害风险控制较好。

4 存在的问题

检测金属矿山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骨干矿山,开采量大,基本为满负荷生产。作业现场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粉尘合格率较低;②现场噪声超标严重;③部分岗位存在手传振动危害。

5 对策与措施

5.1加强组织管理

矿山各级领导需高度重视职业健康工作,健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业健康专项防治经费的投入,逐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2开展工程治理

(1)对于凿岩打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湿式作业,湿润粉尘不易飞扬,同时用凿岩机完全代替手工凿岩,减少凿岩工接触粉尘机会。

(2)对于破碎、球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以选用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收集的粉尘需及时处理,及时清灰。

(3)对于噪声较大的凿岩机、水泵、空压机等设备在采购时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集中布置,在水泵房、空压机房设置单独的隔声室,采用双层玻璃隔声。同时,合理安排职工作业时间。

(4)加强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井下爆破开采区域、地表磨浮车间等区域),按规定设置固定式和便携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检测报警装置。加强通风,排除和稀释有毒有害气体。

5.3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佩戴和使用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使相关作业人员能够认识到佩戴、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重要性,同时督促现场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1]葛菁,阎伍玖,吴倩,等.铜陵矿区尾矿综合利用与生态矿区建设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5(1):54-55.

[2]华绍广. 冶金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研究的必要性探讨[J].现代矿业,2011(5):34-37.

[3]李贤敏,黄粮山,赖昭琦等. 江西某钨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检测与分析[J].中国钨业,2012,27(3):43-47.

[4]于先坤,杨洪.安徽省某黄金矿业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33(2):59-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 [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9部分:手传振动[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016-04-05)

黄元(1983—),男,工程师,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猜你喜欢

凿岩铜陵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亲亲的鸟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其实冬天不可怕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4年总目次
浅析我国凿岩机械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