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锐观点

2016-09-25

清风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务员腐败官员

新锐观点

职位越高,越要夙兴夜寐工作,越要毫无私心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越要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

——日前,在首次公开出版的《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收录了习近平关于从严治党的上述语录。(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月16日)

习近平

过分强调严厉追责,虽然在一些个案中快意了恩仇,但是容易迫使其他冤案制造者不惜一切代价地阻挠冤案的平反,也就会导致后续冤案平反的难度极大地增加。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证据法研究中心主任易延友撰文指出,针对目前一些要求终身追责和严厉追责的呼声,他颇感担忧。要求严厉追责的观点自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询问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严厉追责的观点欠缺一定的正当性。(《南方周末》2月4日)

易延友

公务员工资改革是敏感而重大的议题,在舆论的解读惯性中,工资调整已经等同于涨工资。

——每到公务员调整工资,舆论总是一片喧哗。四川、内蒙古、吉林等多地2016年又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的消息一出,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公务员今年又要涨工资了。对此,《新京报》发文指出,公务员工资结构需要调整。问题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人们的惯性思维,公务员工资调整的话题在舆论领域常常显得有些敏感。(《新京报》2月17日)

只要有合理的纠错机制,偶然失察导致官员“带病提拔”不可怕,可怕的是“边腐边升”“带病提拔”的闹剧一再上演,它隐喻着干部提拔任用机制出了毛病,这远比个别官员腐败更加严重,治理难度也更大。

——《京华时报》发文称,假如有一种外部力量对官员所犯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提前介入,抓早抓小抓预防,对阻止该官员继续滑向腐败深渊是有益的。(《京华时报》2月17日)

地方官场的江湖味由来已久,这是官场庸俗化的一个表现。这种江湖味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容易“黑社会化”。

——针对福建连城县四套班子中有三套班子的一把手落马,财政、公安等多部门主要负责人也相继落马的现象,北京大学廉政建设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如是说。(《中国新闻周刊》1月29日)

庄德水

一些官员越来越适应于“舒适地带”,越来越嫌弃艰苦。一句话,嫌贫爱富、喜舒厌艰、好逸恶劳。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唐任伍撰文指出,要摆脱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国际压力变大的“旧常态”,就必须有一批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啃得了硬骨、有改革创新激情的好官员、实干家。(《人民论坛》2月13日)

唐任伍

权力腐败是“国之殇”,腐败现象一再触动着社会公众敏感的神经,践踏着我们社会一直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击着我们的“社会良心”。

——在谈及我国的反腐败形势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2016年,我们党坚持反腐败的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的基本方略,并如是评价权力腐败。(《人民论坛》1月29日)

竹立家

只有建立起了让老百姓信服的问责制度,才能真正得人心。

——对于呼格吉勒图案追责结果,引发了社会“追责过轻”“走过场”等质疑。记者赵义撰文表示,人心的最终指向就是对于体制的信心。要让法律的阳光照到每一个人。(《南风窗》2016年第4期)

刑讯逼供是在任何理由、任何法律状态下都不会被法律认可、允许的行为,这是回顾旧事乃至谈论追责的底线。

——2月1日,海南陈满案终得无罪判决,23年冤狱得洗。针对此事,《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指出,对昔日错误的念念不忘,显然不仅是因此受到伤害的当事人,可能还有顽固的机构记忆。事实上,这份顽固背后,依然是对法律、司法裁决的不尊重。(《南方都市报》2月6日)

不少贪官在忏悔时会说自己忽视法律学习、没有法治观念云云,而这只不过是他抱着一种“不知者罪轻”的侥幸进行的“装可怜”表演。

——官员忏悔早已成为时下官员落马之后的现象,对此,人民法院法官赵耀彤表示,对体制内的各级官员来说,“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与他人通奸”种种行径都是错的,这都是人所共知的常识。那些最终伸手被捉的贪官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南风窗》2016年第4期)

知识分子尤其是政治学者以谈论政治为天职,但是有时因为受狭隘的甚至是虚假的政治观的支配,很多人谈的政治必然是不靠谱的,与“治国之道”背道而驰。

在谈及为什么总有人对中国政治产生误判时,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光斌表示,很多人关于政治尤其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判断,之所以一错再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们的“政治观”出了问题。(《北京日报 》2月22日)

杨光斌

要在制度上鼓励地方官员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敢于作为,有为者有位,让敢于担当者没有后顾之忧。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在目前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都有非常多的改革政策措施急需落实的情况下,“为官不为”使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新华社》2月24日)

汪玉凯

应该制定一部改革促进法,把腐败跟改革过程中的试错分开来。因为改革一定要有试错,不让他试错,那怎么改革?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改革中的试错不是腐败。行政过程要公开透明,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错误,也不是腐败。人不是上帝,没有人可以保证我做的事情百分之百能成功,百分之百不失败。(《北京日报》2月23日)

猜你喜欢

公务员腐败官员
陕西亮剑高校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丘琼山巧对官员
“搞”艺术的官员们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
官员在读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