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6-09-24穆连科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乙队甲队工作效率

穆连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12-01

教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应用题在小学教学内容中分布于各个年级,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基本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根据思维活动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举足轻重。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实际的操作、演示,培养思维能力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是按照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即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进行的。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他们的思维需要有表象作为支持进行展开。教学中,片面强调抽象思维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加强实际的操作、演示,强化形象感知。在充分感知、获取适量表象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观察、分析、辨析、比较,从而抓住知识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进而逐步抽象概括获取理性认识,不失时机地发展抽象思维。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出示问题后,先借助电脑(或让学生)演示行走的过程,使学生对运动过程有个初步认识,再让学生用手势演示运动过程,使学生理解“同时”、“相对”“相遇”等关键词语的含义,对运动过程有了充分的形象感知,对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有了深刻理解。以上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表象,为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思维奠定了基础,所以学生很顺利地自己找到了解题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借助实物、多媒体、线段图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强化形象感知,帮助他们建立表象,促使其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这种做法,不仅便于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利于学生形成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解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在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探求解题途径时,由于思维过程不同,一般是用分析法,即从应用题提出的问题出发,找出解题所需的的条件,还有一种是用综合法,即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推出所要求的问题。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还可以利用其它的一些方法,显示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例1、甲、乙两个工程队,因工作需要,要把两队人数调整,甲队用自己人数的 1/6 与乙队人数的 1/7 调换,交换后,两队人数相等。问原来甲、乙两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这题目学生直接列式解答有一定的难度,可考虑引导学生设具体值进行解答。设甲队原有60人,乙队原有X人,

甲队人数的 1/6 则为:60× 1/6 =10(人)。

乙队人数的 1/7 为 1/7 X人。

将甲队人数的 1/6 与乙队人数的 1/7 调换后,甲队现有人数:60-10+ 1/7 X,乙队现有人数为:X-1/7X+10。根据题意可得:60-10 + 1/7 X = X- 1/7 X+10。解得:X=56,即如果甲队原有人数为60人,乙队原有人数则为56人。因此可得,甲、乙两个工程队原有人数的比为:60∶56 = 15∶14 。

三、通过多变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相同的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可以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运用多变的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不断地向抽象过渡,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教学分数应用题“六年级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 1/10”时,请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启发学生提出下列的问题:

(1)、六年级男生有多少人?

(2)、六年级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3)、六年级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

(4)、六年级男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5)、六年级女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

(6)、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教学应用题“某人计划16天加工480个零件,加工了4天后,由于进行了技术革新,工作效率提高了 1/3 ,求这批零件可以提前几天完成?”时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解法一:16-4-(480-480÷16×4)÷[( 480÷16)×(1+1/3)]=3。

解法一:16-4-(16-4)÷(1+ 1/3 )=3(天)。

解法三:设原来的工作效率为3,后来的工作效率则为4(1+3),因此可得:16-4-(16-4)÷(1+3)=3(天)。

在引导学生解答了这题后,改编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解答

如:1、改变已知条件中某一个条件:如:变“工作效率提高了 1/3 ”为“工作效率是原来的 4/3 ”。再启发学生学生进行解答提前完成的天数为:16-4-(16-4)÷ 4/3 = 3(天)。

2、改变结论:如:“变提前几天完成?”为“实际共用几天就可以完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实际完成的天数为::4+(16-4)÷(1+ 1/3 )=13(天)。

3、和“工程问题”类比:变“计划16天加工480个零件”为“计划16天加工一批零件”,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设原来的工作效率为3,后来的工作效率则为4(1+3),则得提前的天数为:16-4-(16-4)÷(1+3)=3(天)。

4、和“比例问题”类比,变“计划16天加工480个零件”为“计划16天加工一批零件”,再请学生进行解答。

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深化,而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样,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能做到大纲要求的“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应关注那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必要时,甚至应创造这样的题目,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凡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思索中学习,从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猜你喜欢

乙队甲队工作效率
移多补少
用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下一个字母
是甲队的吗
一类应用题的由繁到简的解法
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探索
简论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掉的7种习惯
10种方法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把球灌进自家篮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