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2016-09-24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脑膜瘤神经外科大脑

孙 伟

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信阳 464000



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孙伟

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信阳464000

脑膜瘤;镰旁;显微手术

大脑镰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占脑膜瘤总数的11%~13%[1]。一般位于大脑纵裂内,生长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肿瘤体积较大时才被发现,而此时手术治疗存在一定困难[2]。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疗效明显提高[3]。我院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病例为我院神经外科2012-06—2014-04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镰旁脑膜瘤患者,男22例,女46例,病程3周~6 a,平均年龄48.6岁,平均肿瘤体积42 cm3。临床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表现者31例,肢体偏瘫16例,癫痫9例,性格改变7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者5例。

1.2影像学特点68例均行头颅MRI检查,大部分肿瘤呈T1等信号或者稍低信号,T2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1增强像可见肿瘤明显均一强化,大多可见脑膜尾征。肿瘤位于大脑镰前1/3者33例,中1/3者20例,后1/3者15例。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仰卧或俯卧位。位于大脑镰前1/3的肿瘤一般采用冠状切口,位于大脑镰中后1/3肿瘤一般采用“U”形切口。骨瓣均过中线,暴露矢状窦。选择肿瘤较大侧或者非优势半球侧入路,“十”字剪开硬膜,基底宽于肿瘤直径并靠近矢状窦。沿纵裂在显微镜下暴露肿瘤,逐渐分离肿瘤的基底部,然后分块切除肿瘤;若瘤体较大时先行瘤内分块切除,获得手术操作空间后再逐步沿肿瘤基底部分离,并切除受累大脑镰。若肿瘤呈哑铃形,先切除体积较大的一侧,再切除另一侧。术中避免过度牵拉周围脑组织,注意保护周围重要引流静脉。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3例失访。

2 结果

首次手术病理结果过渡型脑膜瘤26例,上皮型脑膜瘤20例,纤维型脑膜瘤8例,间变性脑膜瘤4 例,混合性脑膜瘤10例。肿瘤全切(Simpson 分级Ⅰ级或Ⅱ级)58例,次全切10例,其中8例因大脑前动脉与肿瘤粘连紧密,2例因肿瘤质地坚硬。未全切者5例术后给予伽马刀治疗,末次随访未见肿瘤复发。随访期间有6例病人肿瘤复发,其中2例第1次手术达术中全切,其余4例达次全切,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第2次手术时4例达术中全切,2例次全切。χ2检验表明肿瘤未全切与复发明显相关(P<0.001)。见表1。

表1 首次手术肿瘤切除程度与复发关系 (n)

59例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8例出现暂时或永久神经功能损伤。1例死亡,该病人以突发意识障碍急诊入院,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头颅CT示纵裂内占位并双额叶出血,急诊手术行肿瘤切除并血肿清除术,术后病人未清醒,术后第4天死亡。

3 讨论

大脑镰旁脑膜瘤起源于大脑镰,可以有颈外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根据肿瘤起源的部位分为前中后三型,前型起源于从颅前窝底至冠状缝的大脑镰,中型起源于从冠状缝至人字缝的大脑镰,后型起源于从人字缝至窦汇的大脑镰。大脑镰脑膜瘤上方为上矢状窦、桥静脉,下方为下矢状窦、胼周动脉和胼缘动脉,手术空间狭窄,且肿瘤易侵犯静脉窦及重要的桥静脉,手术全切较为困难。既往肉眼下手术,创伤较大,易造成严重并发症,目前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使手术切除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明显提高。

术前行头颅MRI、MRA、MRV,必要时行DSA检查[4],了解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硬度、与周围血管及重要脑组织的关系,避开功能区及桥静脉设计相应的皮瓣。骨窗均过中线,充分暴露上矢状窦,增加术中显露,方便控制出血。显露过程中要有耐心,注意保护粗大的桥静脉要,特别是中央沟静脉。较小的肿瘤先电凝并分离肿瘤的基底部,待肿瘤完全分离下来后分块取出;若肿瘤体积较大,为避免过分牵拉周围脑组织,先行瘤内减压,待有足够操作空间后,再分离肿瘤的基底部。肿瘤周围的皮层血管可能与肿瘤有黏连,分离时切勿损伤,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若分离十分困难,可在血管壁上残留少量肿瘤。本文术中未全切10例,均为肿瘤与周围血管粘连紧密所致。Giombini[5]等报道了342例窦旁或者镰旁脑膜瘤,术后致残率达5.6%,只有47%术后状态良好。本研究中87%的病人术后状态良好,未出现并发症,这得益于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学者[6]认为,肿瘤的复发与脑膜瘤的病理亚型有关,而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此不同,肿瘤的复发与切除程度有关,次全切的复发率高达44%,明显高于全切者复发率(3%)。而未全切的患者中5例接受伽马刀治疗,均未见复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术前应做到诊断明确,检查充分,了解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功能区的关系,术中耐心并操作精细,尽量减少手术的损伤,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肿瘤复发率,术后注意复查,对于未能做到彻底切除的患者,建议术后尽早行伽马刀治疗。

[1]毛颖,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429-445.

[2]张玉贵,王川江,侯冠成,等.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29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3):427-428.

[3]赵继宗.我国显微神经外科的现状与进展[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2):97-98.

[4]胡新华,张岩松,邹元杰,等.大脑镰旁脑膜瘤的MRI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3(2):79-80.

[5]Giombini S,Solero CL,Lasio G,et al.Immediate and late outcome of operations for Parasagittal and falx meningiomas. Report of 342 cases[J]. Surgical neurology,1984,21(5):427-435.

[6]黎军.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8):543-544.

(收稿2015-08-14)

R739.45

B

1673-5110(2016)17-0111-02

猜你喜欢

脑膜瘤神经外科大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