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比研究

2016-09-24虞培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

蒋 霞 蒋 晶 虞培娟 殷 剑

江苏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 无锡 214000



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比研究

蒋霞蒋晶虞培娟殷剑

江苏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无锡214000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4-12于我院进行脑肿瘤治疗的1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胶质瘤58例,脑膜瘤47例,侵袭性垂体瘤28例,非侵袭性垂体瘤40例,采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法检测173例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与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GF-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非侵袭性垂体瘤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膜瘤组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水平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胶质瘤组、侵袭性垂体瘤组血清中IGF-1水平远高出正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脑肿瘤血清中IGF-1水平明显不同,可作为各种脑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

不同类型脑肿瘤;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比研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重要的生长调控因子,具有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类似的作用,如刺激细胞和组织生长,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分化和成熟等生物学功能[1]。近年研究表明,它是一种自泌或旁泌的癌基因,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其恶性程度密切相关[2]。有资料显示,在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并且具有抗凋亡和促有丝分裂的效应。为了研究血清IGF-1在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本文选取2010-01—2014-12于我院进行脑肿瘤治疗的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胶质瘤58例,脑膜瘤47例,非侵袭性垂体瘤40例,采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方法检测145例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与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GF-1水平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01—2014-12于我院进行脑肿瘤治疗的173例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5例,女88例,年龄18~65(44.35±12.48)岁。经病理检测,胶质瘤58例,脑膜瘤47例,侵袭性垂体瘤28例,非侵袭性垂体瘤40例,均属于观察组,另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2~60(46.01±15.10)岁;均排除相关疾病,2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性别和年龄比较

1.2实验方法标本采集及测定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并治疗前早上起床07:00~08:00时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各种病例组均为术前抽取血),正常对照者也于空腹时抽取静脉血。血样本均加入EDTA抗凝,3 000 r/min,离心力2 000(×g),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法检测IGF-1水平。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及试剂使用说明进行。测量仪器采用西安262厂的FJ-2008型全自动7免疫计数仪,自动拟合曲线并打印结果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对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和对照者的血清IGF-1水平进行检测发现,胶质瘤组血清IGF-1水平为(389.4±84.2)ng/mL,侵袭型垂体瘤为(379.2±81.6)ng/mL,脑膜瘤组(118.9±42.6)ng/mL,非侵袭性垂体瘤组(200.1±52.3)n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胶质瘤组与侵袭型垂体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侵袭型垂体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组、侵袭型垂体瘤组分别与非侵袭型垂体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组、侵袭型垂体瘤组分别与脑膜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侵袭性垂体瘤组与脑膜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侵袭性垂体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清IGF-1水平比较

注:与非侵袭性垂体瘤比较,aP<0.05

3 讨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主要由肝脏分泌,最早在血清中发现的一类既有促生长作用,又有胰岛素样作用的多肽物质,与胰岛素化学结构近似,目前已知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两种类型[3]。调节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同时介导生长激素启动生长活性,如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进而刺激合成并释放IGF-1,IGF-1靶向作用于组织,发挥其促进机体生长的效应。其生物学功能是通过与IGF受体(IGFR)结合而实现的。IGF-1 与 IGF-1R相互作用,启动 PI3K-AKT-mTOR 信号级联通路和启动 MAPK/Ras-Raf-Erk 通路,发挥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侵袭及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作用[4]。除此之外,IGF-1与胰岛素相类似,促进生物合成代谢,从而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促进机体内脂肪、糖原、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血糖浓度,抑制糖原的分解[5]。有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许多肿瘤中,如肺癌、脑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外周循环和血清中表达水平也上升[6]。因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可能的机制是,IGF-1水平异常升高,增强PI3K-AKT-mTOR信号通路转导,抗肿瘤细胞凋亡。其检测方法包括放免法、酶免法、化学发光免疫法、色谱法及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等方法。放免法、酶免法、化学发光免疫法临床常用,简单方便,灵敏度高[7]。

胶质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包括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混合胶质瘤等,以星形细胞瘤最多,是中枢神经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肿瘤位于皮质下,呈浸润性生长。目前一般都主张综合治疗,即术后配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从而延缓复发及延长生存时间[8]。杨福兵等[9]通过检测手术前后血清中IGF水平,探讨IGF-1与脑胶质细胞瘤发生的关系,发现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血清中IGF-1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明显正相关,手术后脑胶质细胞瘤自分泌IGF水平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血清中IGF水平,另外Nordqvist等[10]运用免疫组化法发现70% 胶质瘤患者存在 IGF-1表达,并且其表达强度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正相关,与我们的研究结果胶质瘤组IGF-1水平远高于正常组一致,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IGFs可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靶点。

脑膜瘤是发生于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主要以成年人为主,严重的破坏视力,侵犯范围较广,作为良性肿瘤,其生长速度慢,多呈局造性生长,多数可通过手术切除治愈,但常有复发,甚至引起死亡。目前有学者对 42 例脑膜瘤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1 表达量,发现有 73.8%表达呈阳性,并且通过统计分析表明 IGF-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率随脑膜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11]。武海龙等[12]研究显示 IGF-1 可以促进脑膜瘤由良性向恶性方向发展。然而,我们的结果显示,脑膜瘤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中IGF-1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因均为良性脑膜瘤。

脑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下丘脑调控失常或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按照肿瘤生长状态,垂体瘤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其中侵袭性垂体瘤侵犯周围硬脑膜、颅骨、视神经、骨质等毗邻结构,其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且肿瘤组织很难切干净、复发率高。我们发现侵袭型垂体瘤血清中IGF-1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升高。

综述所述,IGF-1 作为一个重要的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然而,在各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是存在显著差异,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各种脑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

[1]李中振,战华,王宁,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颅内肿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1(23):10 961-10 964.

[2]武俊瑞,赵春芳,乌日娜,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研究新进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9(6):44-46.

[3]卢劲晔,王锦峰,卢炜,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4,46(5):116-118.

[4]方超,雷正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5,7(4):538-540.

[5]吴淑会,刘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Ⅰ) 与各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 214-1 216.

[6]陈华,项明洁,陈广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及其受体和结合蛋白-3 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18(1):56-58.

[7]李赟,黄红卫,傅颖媛,等.膀胱肿瘤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5):370-373.

[8]李江,董作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7):848-850.

[9]杨福兵,刘剑波,陈礼刚,等.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血清 IGF-1 表达的生物学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22-26.

[10]Sandberg-Nordqvist AC,Ståhlbom PA,Reinecke M,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n human primary brain tumors[J].Cancer Res,1993,53(11):2 475-2 478.

[11]Rohrmann S,Linseisen J,Becker S,et al.Concentrations of IGF-I and IGFBP-3 and brain tumor risk 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J].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2011,20(10):2 174-2 182.

[12]武海龙,高文生,张宁,等.IGF-1 表达与人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1):66-69.

(收稿2015-09-26)

R739.41

A

1673-5110(2016)17-0066-02

猜你喜欢

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分析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