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2016-09-24陈宪英赵锦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缺血性

陈宪英 李 兰 赵锦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 廊坊 065000



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陈宪英李兰赵锦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廊坊0650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10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2组住院时间、住院1周和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住院1周和出院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入院1周时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时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0%,对照组为3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早期康复训练;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突然发生的脑组织局部血流完全中断或供血动脉血流灌注减少,停止供血、供糖、供氧等,导致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最终导致卒中后脑损伤,机体发生疾病后会自动启动一系列机制对抗损伤[1-2]。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脑卒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也显著升高,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常见的后遗症为偏瘫,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下降[3-4]。临床上需要通过训练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和偏瘫步态[5],因此本文对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10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2)经CT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3)至少有一个部位的肌力在Ⅳ级以下(不包括Ⅳ级),将入选的研究对象按奇偶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男62例,女46例;年龄45~69(56.1±3.1)岁,体质量49~83 kg,平均(63.1±2.6)kg。观察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46~69(57.3±2.9)岁,体质量49~82 kg,平均(61.6±3.0)kg。对照组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55~68(54.3±3.2)岁,体质量50~83 kg,平均(64.6±2.7)kg。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

1.2.1对照组:密切观察患者治疗中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并给予其常规治疗。

1.2.2观察组:①不同阶段康复护理训练:病情早期时每2 h为患者翻身1次,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使用小米枕支撑踝关节和膝关节,预防下肢内翻和外旋。为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保护各个关节,预防半脱位、粘连和挛缩。使用软枕防止髋关节外旋、外展和骨盆后倾。病情稳定期时根据患者偏瘫的程度和患侧肢体的功能状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每天3~4次对患者进行10~20 min的关节运动,对患者的肩关节和肩部进行Bobath握手训练。帮助患者训练患侧和健侧,注意患者体位的摆放,注意保护各个关节,防止造成损伤。鼓励患者尽早在床上坐起,进行站立平衡训练等,并帮助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步行训练等。②心理康复训练:护士多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患者进行穿脱衣服、使用筷子、系鞋带等精细的技巧性动作,帮助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和语言训练,指导家属进行配合,循序渐进。

1.3观察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入院1周和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价法对患者入院1周和出院时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入院1周时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时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多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存在各种后遗症,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者会导致偏瘫,为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负担[6-7]。因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而早期康复训练是一种将康复技术、康复理念和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方式,通常在患者度过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未继续恶化时便可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8-9]。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康复训练计划是我院康复科医师针对患者的偏瘫情况和和病情做出的有针对性的计划方案。由于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或作结构具有重组、再生、可塑性在患者脑梗死的早期给予患者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其神经元代偿再生,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加神经功能,缓解足下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假关节脱位等障碍,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0-11]。这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入院1周时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0%,对照组为3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疾程度。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虽然在锻炼初期这种改善还不显著,但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其改善程度显著升高,但部分患者由于短期内未体验到训练带来的显著进步,且训练过程乏味艰辛,训练积极性有所下降,因此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提高其训练依从性,持之以恒进行康复训练,家属也积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患者通过训练其自我管理能力也不断提高,进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住院时间,既能够为患者减轻家庭负担,也能够节约医疗资源[12-15]。

综上所述,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1]Fox K,Bousser MG,Amarenco P,et al.Heart rate is a prognostic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 post hoc analysis in the PERFORM (Prevention of cerebrovascular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 ischemic origin with teRutroban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study population[J].Int J Cardiol,2013,168(4):3 500-3 505.

[2]石翠霞,唐文明,谢瑞娟,等.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 199-1 200.

[3]韩娟,何玉仁,刘凤琴,等.将息疗法结合针灸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2):1 429-1 431.

[4]章惠英,金娜,章雅青,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38-542.

[5]马国良.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 631-4 632.

[6]Wakisaka Y,Ago T,Kamouchi M,et al.Plasma S100A12 i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Research for Biomarkers in Ischemic Stroke[J].J Neurol Sci,2014,340(1/2):75-79.

[7]胡可慧,李阳安,熊高华,等.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1):37-38.

[8]李月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35-236.

[9]陈秀芳,王朝军,罗国英,等.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109-111.

[10]韦淑萍.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位摆放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27):5 759-5 759.

[11]王美萍.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6):730-732.

[12]骆岚.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31-32.

[13]林少英,欧紫琳,郑一帆,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44-46.

[14]毛杰,杨相凤.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419-422.

[15]刘波,赵磊.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89-90.

(收稿2015-07-21)

R743.3

A

1673-5110(2016)17-0031-03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