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薄弱学校培养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

2016-09-24孙霞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习惯学科历史

孙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63-01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中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比聪明重要,当你去了解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时,你会发现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些习惯是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

今天我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培养对象是刚刚踏入初中校门的学生,他们大多是11、12岁的孩子。虽然y已进入中学,但实际上许多学生还处于小学与中学过渡的适应期,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特别是从我校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忙于生计,有学可上是他们对孩子的主要要求,成绩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所以就学习习惯而言,家庭的培养可以说基本没有,就历史这门学习而言,学生在小学时可能学习了一些零散的历史知识,或从电影和电视里了解一些,进入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他们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及时巩固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学生也不清楚初中历史已是中考科目,分值高60分,可以说,根本不重视历史,被动学习,不会学习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普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一些帮助我们这种薄弱的学校的学生学习历史习惯的养成的策略,具体做法是:

一、详解历史学科,养成接受历史学科的习惯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历史是什么,他们没有概念。我深入浅出的用昨天、今天、明天来阐述。告诉他们,昨天的是历史,今天的是新闻,明天的还未知。因为昨天已经发生,不可更改,所以是真实的。历史是过去的一切,历史最大的特点即时间性。过去的一切包罗万象,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可归纳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同时可举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感受历史的丰富多彩。而且历史都发生在几十万年前,很遥远,告诫学生历史是一门重要学科,大凡名人伟人无不对之情有独钟,它是为数不多的从初一一直开设到高三的科目,是初中必修课程,而且还是文科高考的主要科目,因此一定要把它学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昨天,认识今天,把握明天”。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终身受益。利用学生崇拜名人、崇拜英雄的心理,充分发挥历史名人伟人的感染力以感染他们。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利用学生可能读过的历史“谁追日”、“谁开天辟地”、“谁尝百草”第一神话故事,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缩小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陌生感,增进了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的信心。

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热爱历史学科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和教师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那就要看老师的素养了。纪连海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教师,但他的历史课人人爱上,为什么?这与纪老师的授课风格不无关系,他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所以作为历史老师,要始终认识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这就老师需要精心钻研教材,力求每节课设计都能抓住学生的心,引起他们的思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选取历史事例说明问题时,可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运用一句幽默的语言,或老师一个有趣的手势,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乐中学历史。或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老师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或在提问时,设置一些有趣的吸引学生的问题。唯有注重课堂的趣味性,方可让学生热爱历史学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纪录片影视作品,歌曲音乐等 ;教师还可以联系现实、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中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且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指导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学科的习惯

历史事件都是有三要素组成,时间,地点,人物或每一历史事件都包括原因,过程,结果,意义等。平时识记历史方法也很多,不能死记硬背,要善于把历史知识分类和归纳。要教会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进而形成会学习历史的习惯,需要教会学生学看书,平时课上学习任务提出后,要求学生“读”:先看目录,单元标题,精读教材包括前言,正文,小字,地图,图表等,在这基础上,根据问题,划出与问题相关知识点,关键词,提高阅读质量, “记”:动脑记忆,随堂思考;“听”:在预习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听课,尤其是听“不懂”的内容,事半功倍; “讲”:上课要积极参与讨论、发言回答问题,勇于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温”:课后认真复习,包括书面作业、掌握基本知识点等。同时为了逐步提升历史的修养,还需要在课外多听历史歌曲、历史故事,多读课文及历史课外书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告知他们“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既读书又走路,知识更丰富”。闲时多参观访问、旅游考察,多看历史电影电视。多浏览历史网站;等学会写历史小论文,观后感、小评论、小文章。这些都是提升历史素养的有效手段。当然,由于我们的学生的家庭条件的局限性,无形中约束了他们的需求伸展的空间,必要时老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历史的习惯。

作为历史老师,我经历了从初一到初三的多次循环教育,如果在起始年级即初一阶段就注重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那么到了初三最后的复习阶段,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师教学过程的轻松将简单许多。反之,则会事半功倍。特别是诸如我们这类的薄弱学校,抓住了学生习惯的养成,即抓住了学生成绩的生命线。总之,习惯是经过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动作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需要老师有耐心,持之以恒。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科学引导,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习惯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