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之以“鱼”还是“渔”

2016-09-24杨付冬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有效性课堂教学

杨付冬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和环境,这不仅可以达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出现“双赢”的学习模式。归纳式有效教学课堂无疑为此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学生在接触——发现——猜想——印证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建构。基于此,本文将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实践探究三个层面对高中语文归纳式课堂进行探究。

关键词:有效性;归纳式;课堂教学;教学准备;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09-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等,这些要求的提出无一例外的涉及能力的养成,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认识过程,而应该成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学习,使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以能力养成为主。而重视能力的养成即重视学生知识的构建,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即“授之以渔”,从而使学生全面得到发展,进而促成学生知识的内化。那么,如何较完美的实现这一过程呢?我个人认为,归纳式课堂模式可以做到这点,因此,本文将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师准备、实践探究三个层面对高中语文归纳式课堂进行探究。

一、教学目标

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使学生能够灵活地适应新的问题和情景而做准备,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最适合的学习时间里将学习有效化,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化?

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算技能”。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极力倡导使用发现法,同时建构主义学者也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此看来,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中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要让他们成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成为课堂的中心,让他们学会归纳,学会迁移,成为学习的主角。同样我们教师的角色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而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从而让教学成为真正的有学可教,学生有学可学,从而达到有效性,而归纳式课堂教学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既可以做到“有效教学”,也可以促进“有效学习”。

二、教学准备

深化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归纳式课堂教学强调了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因为这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结果。反之,它无疑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上收放自如,左右逢源,就必须在课前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备好每一个课节。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但过分依赖,教师只会越来越不会备课,课堂更是毫无波澜,抹杀了学习主动性。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在设计、实施归纳式课堂教学时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准备:

1、做好了解学情和教情的准备。学生是学习接受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教师的设计才能有的放矢。设计的难度一定要适中,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这样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课堂教学也能随之水到渠成。

2、做好典型题目选择的准备。归纳式课堂注重学生参与、发现的过程,注重规律的得出,归根结底,归纳式课堂讲究的是“质”的提升,而非“量”的扩大。这要求教师在准备题目时,要特别注意题目选择的典型性。教师通过对大量题目的了解、比较、研究、分类,形成适合归纳法运用的组题。

3、做好“长”时间等待的准备。归纳式课堂教师的示范固然非常重要,但这绝不是整堂课的重点。归纳式课堂要求教师辅导的弱化或隐藏,让学生在相应明确的指向下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而学生自己得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结论。学生从接触——发现——猜想——印证,这四个环节的完成无疑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够“长”的时间。

三、实践探究:以“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的教学为例,授之以渔

当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环境后,就要学生运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来归纳构建新知识,、我们以一堂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的语法课为例来实践探究下。

在上节课适当复习和补充语法知识后,在这节课上首先师板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思考:1、翻译句子;2、译文的顺序和原句有什么不同;3、两个句子的共同点(原句和译文)。第1题简单;译文顺序由原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分别变为“不知句读,不解惑”,“有何陋”;共同点原文都有“之”,译文都没有体现“之”,同时都宾语前置。根据以上三点我鼓励学生大胆推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为了印证又出示了两个句子:夫晋,何厌之有?\宋何罪之有?显然,上述结论对这两个句子也适用。因此,以上思考非常有效,而学生因在如此简单的思考中就能得到有效的结论,大受鼓舞,兴趣也大增。这无疑是让学生尝试归纳的有利时机。基于上述准备,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在上述“三步骤”的基础上思考每组句子,并尝试自己归纳规律。

在整堂课中,学生充分享受“发现——归纳”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表达的积极性都大大地提高。课后的作业反馈,更能体现了这节课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

“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促进有效性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到底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归纳式课堂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进行归纳,真正“解放”老师,“解放”学生!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王尚文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 约翰·D·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有效性课堂教学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