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课文教学进行几种材料作文训练的尝试

2016-09-24刘云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原文想象课文

刘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79-01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新的《课程标准》新增设的第六条内容是:“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鉴于此,教师有责任对其写法进行指导、传授。在此,笔者就个人在课文教学中渗透缩写、补写、扩写、续写和改写的点滴尝试跟各位同仁进行商榷如下。

说到底,缩写、补写、扩写、续写和改写均属于材料作文的范畴。因此,我侧重从缩写、补写、续写、扩写、改写方法的渗透来谈。

一、操作步骤:

第一步:认真研读教本,选取可训练的“材料”。例如:

借某些小说篇目的阅读教学进行缩写、补写、续写方法的渗透和相应地习作练习;

借某些诗歌散文篇目的教学进行扩写、改写方法的渗透和相应地习作练习。

第二步: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将课堂教学和写作训练相结合。

第三步:再组织学生对“二次作品”进行研讨,并与课文相比较,理解课文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内蕴,从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第四步:优秀习作展示。

二、具体做法:这里只谈第二步的点滴做法和体会。

1、抓住文本精髓之处,学会缩写

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个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么缩写呢?以七年级下《登上地球之巅》这一课为例: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全部内容之后,让学生尝试缩写。教会他们缩写方法:一要删减次要人物、次要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主要把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的登山过程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而刘连满的情况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交代只需要一句带过;二要把人物的语言转换成叙述性的语言。文中有一些人物之间的对话,缩写时变成叙述性语言即可;三要简化语言,去掉描写性的文字。文中对攀登第二台阶的情况做了详尽的描述,缩写时,采用简化语言,削枝存干的方法进行概括性地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

2、善用文本的留空点,进行补写

“空白”是一个文学的审美概念,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巴尔扎克说过,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读者从中可以透过情景去思考、去联想,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和把握。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空白”处巧设训练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力去填补“空白”,将蕴储在字里行间的意蕴尽显出来。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文中对韩麦尔先生讲话处省略号的多次运用和一个小细节——即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小弗郎士)听见他(韩麦尔先生)在楼上(教室在一楼,先生住在二楼)收拾行李、走来走去的脚步声的描叙,都是留给读者的“空白”,让读者引发无限的遐想:韩麦尔先生到底想说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说些什么?他纷乱的脚步声表现了他内心的什么?我就趁势激发学生补写的欲望,并授之于补写的方法和要求,还在课堂给出时间将补写内容采取“说”和“写”两种方式进行练习。通过补写,把人物激动自责、内疚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展示得更加充分,以此来更加深刻地表现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像这样,在文本的“空白”处填补情节,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产生了共鸣,课文也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3、延伸文本思想内容,进行扩写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使篇幅“加长”。这就需要从文本的思想内容上去进行延伸。 “延伸” 时,要展开想象,而想象要紧扣原文重点、要联系现实生活、要合乎情理。

适合训练的“材料”,莫过于古诗歌或散文诗了。例如:在教学散文诗歌《与朱元思书》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对诗意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悟或文中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人物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和向往。然后,用通俗明白的现代记叙性语言取代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进行“二次创作”。扩写,使原文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富有真情实感。

4、深究文本结尾悬念,引领续写

有的作品写至高潮时,便急峰直转,戛然收笔。看似结尾,却隽永无穷,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创作给我们的语文课文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因为它给读者创造了一个无限遐想驰骋的天地,也为学生课堂练笔提供了一方难得的宝地。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做续写的起点,联系生活经验,放飞思绪,续编故事,使之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发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九年级的《故乡》、《杨修之死》、《范进中举》、《孤独之旅》、《变色龙》和《孔乙己》等都是可以用作续写训练的“材料”。从这些篇目的结尾都能“二次开发”出写作的资源:

《故乡》:结尾提及的“新的生活”水生、宏儿是否一如作者所期待的那样等到了呢?水生、宏儿是否再次相见了呢?相见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杨修之死》:曹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又会怎么做呢?

5、挖掘文本深刻主题,着力改写

针对课文思想内容特点,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再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和改变编,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七年级上册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我引导学生从小令描写的景物上体会凄婉萧瑟的意境的同时,深入挖掘作品寄予的感情——“断肠人”伤心欲绝的感情,以及背井离乡的游子思乡悲秋之情。基于此,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断肠人”身份、地位、什么原因成为了“断肠人”?然后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人称、顺序进行改写。

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改写,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复习、巩固,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分发挥教材资源,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学生在思绪飞扬中写下自己的篇章,在学习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求得发展,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其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猜你喜欢

原文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