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

2016-09-23衣永尚孙启栋姜丽丽韩旭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衣永尚 王 帅 孙启栋 姜丽丽 韩旭东

山东烟台海港医院神经内科 烟台 264000



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

衣永尚王帅孙启栋姜丽丽韩旭东

山东烟台海港医院神经内科烟台2640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 9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2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但研究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措施,所有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价病情稳定后48 h与治疗后1周、2周、4周的运动功能,且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结果 治疗后各时间段的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整体疼痛情况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康复治疗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

脑卒中已成为临床常见及多发性疾病,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且我国目前脑血管每年的发病率达200/10万,致残率可达70%~80%,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3]。其治疗效果与是否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具有很大关系,早期的康复治疗可很大程度上维持患者尚存的神经系统功能,且对患者预后具有很大的作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可起到积极作用[4-6]。为研究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我们研究了92例脑卒中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01—2014-12我院收治的 92例具有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1~7 d,采用头颅CT或MRI检查,均满足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7],排除心力衰竭、痴呆、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41~84岁,平均(57.2±6.8)岁;病程8~109 d,平均(35.8±10.2)d;脑梗死34例,脑出血12例。研究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41~84岁,平均(56.8±6.9)岁;病程7~107 d,平均(36.1±10.5)d;脑梗死33例,脑出血13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行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血压控制及防止感染等治疗,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脱水、降血压、防凝及溶栓的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即脑出血患者入院10~14 d,脑梗死患者入院5 d开始配合早期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均在护士、医生及治疗师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具体项目如下:(1)训练正确的姿态体位;(2)患侧肢体的各个关节的被动运动,进而进行主动运动训练;(3)分期对患者进行神经的促通术;(4)逐步对患者进行体位的转换,坐位和站立的平衡练习,载重练习,步行及精细动作的练习;(5)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时期进行电刺激辅助治疗;(6)护士、医生及治疗师等医务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让患者舒心地进行康复期治疗,对严重焦虑、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每天进行1次早期康复治疗,运动治疗时间保持30~40 min/次,电刺激治疗20 min/次。同时护士或家属要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如慢慢移动、走步、穿衣及尝试上下楼等。

1.3评定方法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价患者在病情稳定后48 h,康复治疗后1周、2周、4周的运动功能,且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8]。疼痛程度分为:(1)1级:极度疼痛,无法正常睡眠;(2)2级:重度疼痛,运动时疼痛加剧;(3)3级:中度疼痛,按压时疼痛,并影响运动;(4)4级:轻度疼痛,可轻度运动,无疼痛感,且活动不受限制;(5)5级:无疼痛的感觉。治疗效果的判定主要依据患者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和生活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将其分为:基本痊愈:活动无疼痛感,日常生活可自理,病残0级;显效:日常活动关节稍有痛感,且活动轻度受到限制,上肢神经功能的缺损评估降至6分以上,患者的日常生活轻度需要家人的帮助;有效:关节疼痛感轻,日常活动受到限制,上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至4~5分,日常生活基本需要家人的帮助;无效:关节疼痛感无好转迹象,日常活动能力无改善,上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至2分以下,日常生活都需要家人的照顾[9]。

2 结果

2.12组各时间段运动能力恢复情况比较研究组1周、2周及4周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日常活动能力比较研究组1周、2周及4周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疗效比较研究组(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17 6,P<0.05)。见表3。

表1 2组FMA评分比较分)

表2 2组Barthel指数比较分)

表3 2组疗效比较  [n (%)]

2.42组疼痛情况比较2组治疗4周后疼痛情况基本集中在3级和4级,研究组整体疼痛情况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4周疼痛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脑卒中已成为临床上常见及多发性疾病,致残率可达70%~80%,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而运动功能障碍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导致患者肢体瘫痪的治疗,除自然性恢复和神经内科诊治,还需进行不断的运动、学习及反复的训练,使得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进行重组,促进肢体的恢复,这也是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最重要的治疗部分[10-12]。脑卒中后,发生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仍然保存着自然恢复的功能,很大程度上维持患者尚存的神经系统功能,这种自然恢复主要有大脑病变位置发生水肿减退,血肿的吸收,颅内压降低以及少数坏死位的边缘神经细胞“休克期”等原因[13]。

早期的康复治疗可较大程度上维持患者尚存的神经系统功能,且对患者预后治疗具有很大的作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可起到积极作用,康复治疗之所以对脑卒中患者非常重要,在于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障碍和语言表达不利等障碍,使其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且能够很好地降低脑梗死的高复发率,特别是在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效果尤其突出[14-15]。当今,认可脑卒中患者通过正规的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地降低或减轻瘫痪后遗症。康复治疗依据大脑可重塑性理论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针对脑卒中患者应充分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的能力,使其部分神经元再生,输入正确运动模式间接影响输出达到促进形成正确运动方式,使丧失的神经功能重新恢复正常,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16]。因此,早期的康复治疗是中枢神经进行重组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其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周围组织重组代偿,最大程度进行脑部中枢神经的重塑。且在患者的康复期间,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应时刻鼓励患者,使其拥有强力的自信心以及求生欲望,从而可以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康复越早介入,患者受益越大,且神经功能恢复和治疗效果越明显。

综上,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Fischer U,Cooney MT,Bull LM,等.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4):384-385.

[2]林敏,邹少娜.小量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12(43):1 442-1 444.

[3]赵先伟,田庆涛,杜怡峰,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740-742.

[4]王爱丽,李保兰,王燕.早期康复护理对13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9):2 540-2 541.

[5]刘亚梅,毛淑芳,刘岩.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KAP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 211-2 213.

[6]甄君,董杰,王雪晴,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409-410.

[7]潘艳枫.阿加曲班应用时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5):50-52.

[8]华国祥.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关系探讨[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3):97-99.

[9]兰丽梅,彭惠兰,杨秋菊,等.时间护理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22):3 508-3 510.

[10]黄志萍,苏娅,陈秀红,等.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 663-2 665.

[11]沈怡,王文威,陈艳,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30-833.

[12]张通.重视脑卒中治疗康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8):585-586.

[13]于永红,杨帆,周黎,等.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1):82-84.

[14]李鸿艳,熊丽芬,毕瑞雪,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社会心理因素路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795-796.

[15]邹丹,张红军.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3):272-273.

[16]彭立伟,谢仁明,曹红桂,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 040-2 041.

(收稿2015-08-12)

R743.3

A

1673-5110(2016)18-0024-02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