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墙头马上》对《井底引银瓶》思想的批判性发展

2016-09-22任恣娴

人间 2016年6期
关键词:白居易发展

任恣娴

摘要:元代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改编于唐代白居易的诗作《井底引银瓶》,但是两部作品存在着较大差异,都有各自的时代烙印。白朴将白居易的诗创作成一部生动的杂剧作品,在继承诗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一种反抗礼教的思想倾向,体现出特有的时代精神和问题特点,成为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白朴;白居易;《墙头马上》;《井底引银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03-01

元代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改编于唐代白居易的诗作《井底引银瓶》,发展了一段深刻的爱情故事,但是两部作品存在着较大差异,都有各自的时代烙印。白朴将白居易的诗创作成一部生动的杂剧作品,在继承诗歌基本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又有了长足发展。《墙头马上》塑造了性格鲜明的男女主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反抗礼教的思想倾向,体现出特有的时代精神和问题特点,成为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井底引银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中的一首爱情悲剧诗,是一首遭封建礼教欺压迫害的女子的怨歌。由于这对青年男女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结合在一起,最终导致爱情悲剧[1]。原诗序:“止淫奔也。”诗的最后说“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是为了劝诫少女们不要未经父母允许便与情人私奔,最后使自己落得有家不可归的下场。带有一定的说教劝诫意义,是维护封建礼教的表现。《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白朴的杂剧作品,通过描述李千金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 ,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通过对裴李爱情故事的曲折描写,鲜明地表现了青年追求理想爱情与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倾向。

白居易和白朴都是封建文人, 虽然他们的思想有进步的一面,但受时代的限制,思想上的限制是难免的。《井底引银瓶》的小序“止淫奔”就表现出作者维护封建礼教的意图。白居易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也吸取释、道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成了白居易终生所遵循的信条。[2]白朴也受到封建门第观、 读书求官意识影响。最后的“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 荷着万万岁当今圣明主! ”表现出白朴的忠君思想。剧作中设定,裴李二人早有婚约,“原有婚议”,削弱了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意义。剧中一再强调李千金出身于官宦人家,也反映出作者的门第观念。这些可说是白朴消极思想的间接反映, 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两人在维护封建意识形态上的共同处。

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井底引银瓶》具有浓厚的封建卫道和说教色彩,他主观上同情妇女的遭遇,但是又维护封建礼教。他认为要避免这种不幸,就要“止淫奔”,他在主观意向上还是维护封建礼教。小序“止淫奔”就是全书的主旨,特别是那句“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是对封建伦理纲常的维护[3]。而《墙头马上》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倾向。白朴反用白居易原诗的主旨,支持李千金为爱私奔的行为,充分的肯定了男女追求理想爱情婚姻的合理性。“只要姻缘天配合,何必区区结彩楼”,这是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正面挑战,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传统的反抗。白朴的思想,是对《井底引银瓶》中思想的发展提升,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識。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唐朝国力衰退的时期。唐代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兼收并蓄。各种思想和学派同流,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并存。到中唐时期,重整儒家思想成为文人们的使命,白居易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不例外。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当时的文学潮流也是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白居易认为人的行为应该以经典为标准,并且批判了当时很多背离经典的行为。他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不能离开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起草的制诏,目的是为了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来维持封建秩序。《井底引银瓶》就体现出这种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倾向,也就带有浓厚的劝诫说教意味。它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的认可,是对“始乱终弃”的婚姻风尚的认同,这些都是重整儒风和维护封建礼教的表现。

元代与中唐相比,社会有了巨大变化。市民阶层壮大,勾栏瓦肆兴起,元杂剧被文人所亲睐。由于元杂剧要适应市民阶层的爱好,所以显现出俗化倾向。元朝是外族统治,当时的统治阶级对汉族文人实行高压政策,汉族文人的地位低下,仕途无望。“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文人们借用杂剧的形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当时的文化政策宽松,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白朴幼年时蒙古军入侵,国破家亡的经历,使他痛恨统治阶级。他一生不屑于为官,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遍游山水,见多识广,他对人间的冷暖百态,都有清醒的认识。这使得他能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统治阶级的黑暗。他的《墙头马上》一改“男尊女卑”的传统,女主人公李千金大胆泼辣,敢于反抗,占据着主导地位。男主人公裴少俊没有主见,对封建礼教妥协,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角色设置,本身就是一种反叛意识的体现。在作品中,白朴谴责裴少俊的软弱、负心,批评裴尚书的势力、狠毒,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封建势力对爱情的破坏,热情的歌颂了李千金为爱打破封建礼教的勇敢和叛逆。这是对传统婚姻理念和礼教纲常的大胆挑战。

《墙头马上》通过男女主人公波折的爱情经历,塑造了李千金这样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的鲜明的叛逆者的形象,相对于《井底引银瓶》中男女主人公角色的设定来说《墙头马上》中的角色设定,更凸显出女性所占的主动性。而这种变化,正是唐元两代文人社会地位变化的反映[4]。不同的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代表着作者不同的思想和主张。从《井底引银瓶》到《墙头马上》,作者从封建卫道、说教到向封建礼教做出大胆反抗,从这种变化中我们也能看到随时代的变化,时代精神也在改变,我们能看到文人们在思想上的进步和抗争。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47.

[2]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14.

[3]霍松林. 白居易译析[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237.

[4]高益荣. 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05.

猜你喜欢

白居易发展
消暑诗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夜雪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