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磁感应”课堂教学与反思

2016-09-22张浚贤

考试周刊 2016年65期
关键词:电磁感应学习兴趣

张浚贤

摘 要: 本文以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的课堂教学为例,说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适当运用教具,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欲望,实现人文教育在理科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电磁感应 直观教具 学习兴趣

“电磁感应”是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第五节内容,它既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又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在通常的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得出实验结论,学生被动地接受实验事实,记住实验结论,然后应用结论解决问题。这样做虽然学生的应试成绩很好,但不利于贯彻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所倡导的“教学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是教学生怎样发现真理”[1]的教育思想,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有价值的、非知识性的内容容易被忽略,例如质疑精神、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动手实验的能力、交流合作,等等。

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电磁感应教学过程,提出教学的一些想法,旨在为今后电磁感应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一、学生分析

升入初三,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从天真、好玩,到逐渐有了理性思维,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本节课选择探究分组实验学习具有可行性,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亲身体会“磁生电”,这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教学活动过程

1.新课引入

教师在展板上展示奥斯特实验,师:说明了什么?

生:电可以产生磁场。

展示玩具猴:打开开关,玩具猴唱歌,发光,还可以挥动手臂。

(学生看到好玩的玩具兴奋不已,课堂气氛很活跃。)

师:为什么玩具猴可以唱歌,发光和挥动手臂?

生1:有电池在里面。

生2:挥动手臂说明里面有个电动机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手臂转动的机械能。

师:请同学们看好(把电池卸掉)玩具猴还可以唱歌吗?

生:没有电不能唱歌。

教师此时快速转动玩具猴的手臂,发现可以唱歌,学生哄然大笑,有些学生产生了疑问,提出了问题:已经没有电,手臂转动的过程中怎么会又有电使得玩具猴唱歌?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电是怎么产生的。

2.教学过程

(一)初步探究电是怎么产生的

师:我们已分析出玩具猴里有电动机装置,那我们需要哪些器材?

生:磁体,线圈,导线,开关。

师:在实验桌上给同学们提供了这些实验器材,现在我们应该可以使电路产生电流了。但为了精确检测到电路中的微小电流,在这里给大家提供灵敏电流计。接下来,请同学们动手操作,试一试如何使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学生4人一组,开始做分组探究实验)

师:请同学们总结下要使得指针偏转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1:首先要把开关闭合,因为只有闭合回路才能产生电流。

生2.蹄形磁体不动,线圈在磁场中运动。

生3:线圈不动,蹄形磁体相对线圈运动。

师:刚才发现很多同学都是使得线圈相对磁体左右运动,如果竖直上下移动线圈,那么指针是否偏转呢?前后移动呢?请同学们动手操作。

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几乎不动。

师:看来做相对运动并不是都会产生电流,这里我们以两把刷子和一把刀作为实验演示的教具,刷子中的塑料线可看做磁感线,这把刀相当于线圈的一部分,当左右移动刀片,我们发现什么现象?

生:塑料线被割断。

师:将刀片上下移动呢?

生:不能割断塑料线。

师:将刀片前后移动呢?

生:也不能割断塑料线。

师:这说明当线圈沿着磁感线方向运动时不产生电流。反之,当线圈如何运动时才会产生电流?

生: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自行设计表格并完成。(将学生设计的表格投影出来)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过渡: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指针有时左偏,有时右偏,这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猜想:

生1:可能与磁场方向有关

生2: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

2.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指针偏转方向。

3.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和表格

(利用投影仪展台将学生设计的表格投影出来)

4.总结归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三)电磁感应的应用:

师:利用电磁感应就可以产生电,由此我们制成了发电的装置——电动机,在这里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四)科学小故事:跑来跑去的科拉顿(多媒体展示)

在实验过程中,科拉顿把闸刀合上,然后立即跑到隔壁的房子里去观察检流计,结果每次都看到指针指在零刻度的位置。

师:为什么科拉顿的实验失败了?

生1:没有把灵敏电流计放在同一个房间做实验。

生2:指针偏转是一瞬间,等到他跑回房间时指针已经恢复到零刻度线。

师:我们应给科拉顿提出怎样的改进意见呢?

生1:可以放在同一个房间,做实验的同时直接观察实验现象.

生2:可以请一个助手在另一个房间负责观察实验现象。

师:对的,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够把实验做出来是四个人一组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实验的成功取得需要靠什么呢?

生:合作。

三、课后小结与反思

1.课前引入一直是物理教学的出彩点,简单的问题提出或视频导入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笔者想到用小孩子比较喜欢的玩具作为实验的引入,在视觉、听觉上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玩具既可以利用电池唱歌,又可以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唱歌,符合我们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要求。

2.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占很大的比例[2]。本节课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为主,选用了4人一组进行实验,可以较好地形成讨论氛围,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需循序善诱地引导或提示学生,先让学生自己摆弄,无意中发现,然后从无意发现转化为有意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为学生接下来的再次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3.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图片或者动画演示突破此难点,但笔者认为,既然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在解释切割时,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如用刀(导体)切韭菜(磁感线)”[3],为此在教学中笔者设想通过自制直观教具将此难点化解。所以,在讲解切割磁感线中使用了教具——两把刷子和刀,用刀割断刷子中的塑料线,从而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切割磁感线,什么是沿着磁感线运动。学生对于直观教具的课堂反应颇好,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也发现不足之处,即不能倾斜割断塑料线,故在今后教学中还可以改进教具,用橡皮筋或细线拴在U型木板之间以达到实现效果。利用学生教师身边常见的物品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利用多媒体将每组学生的探究结果直观地表达,全部保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根据探究结果归纳总结而得出结论,从而使物理课堂更生动,灵活,高效,丰富多彩。

5.科学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科学知识外,还可以通过介绍物理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交流合作的意识,这些同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可忽略。

参考文献:

[1]丁念金.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7.

[2]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015,8重印).

[3]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

[4]杨静.基于交互白板的《电磁感应》探究式教学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猜你喜欢

电磁感应学习兴趣
千姿百态说电磁 历久弥新话感应——遵循“三步法”,搞定电磁感应综合题
聚焦动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设疑、探索、归纳、质疑——谈“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
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抓“四量”破电磁感应综合题お
2015年高考电磁感应试题的五个动向